《重力与弹力》第3课时 教学设计课 题§3.1 重力与弹力任课教师课 型新授课时 间课 时第3课时班 级高一2班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新编高中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相互作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节《重力与弹力》新教材将旧教材第一节重力内容删减了一些与弹力放在了一起,设置为3课时,第一课时是重力与力的表示方法;弹力的基本概念、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关系设置为第二课时;几种常见的弹力分析作为第三课时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在已经对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但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
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不同接触情形时弹力的有无;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4.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科学思维1.通过桌子、电灯、起重机的物理情境抽象出简单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模型建构与小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1.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2.通过生活情境进行物理建模,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观察与科学思维的结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的判定教学难点不同接触的物体有无及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用具书本、刻度尺、铅笔、课堂学案、PPT课件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建构法、探究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一、几种常见的弹力及其方向1.支持面的弹力2. 轻绳的拉力3. 轻杆的弹力4. 弹簧的弹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导语】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通过这一概念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力的三要素?【引导并提问】请同学们观看我们教室内的几个情景,感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弹力对于弹力的产生,接触是前提,形变是根本故生活中会因为接触的不同,弹力的方向判断也有所不同板书】几种常见的弹力及其方向①平面与平面接触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提问】手或书本压课桌,课桌是否发生了形变?反之手或书本是否形变呢?【启发引导】弹力有无如何判断?⑴明确研究对象 ⑵明确施力物体 ⑶施力物体有无形变 ⑷如果有弹力,它的方向如何判断?【方法引导突破难点】如何判断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引导学生通过书本放到手掌上,观察形变方向并思考其力的效果)【弹力效果】模型一:桌面对物体:支持力模型构建:物体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形变方向力的方向力的性质弹力方向力作用效果情境一物体桌面下上弹力与施力 物体的 形变方 向相反支持力力情境二桌面物体上下弹力压力【小结】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练习】模型一:面面接触【板书】面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②点与平面接触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方法指引】受力物体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为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练习】模型二:点面接触【板书】点面接触: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③点与曲面(点)接触之间的弹力的方向【练习】模型三:点点接触【板书】点点接触: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或过接触点与圆心的连线并指向受力物体)【提问】请观察教室里的吊灯,吊灯绳子的拉力是不是弹力呢?它的方向又是如何规定的呢?【练习】模型四:轻绳的弹力【板书】轻绳的拉力: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练习】弹力有无的判断假设法:假设与对象接触的有接触。
研究分析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若运动状态不变,无弹力 若运动状态改变,有弹力【提问】请观察教室里的拖把架上悬挂的拖把,杆对拖把头的力是不是弹力呢?它的方向又是如何规定的呢?【练习】模型五:轻杆的弹力【板书】轻杆的弹力:轻杆可以被压也可以被拉,且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提问】请观察下图,它的弹力方向又是如何?【板书】弹簧的弹力: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归纳小结】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判断异同压力、支持力、拉力、弹簧弹力均属于弹力,作用点在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且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课堂挑战赛】请自选图形画出下列物体(小球或细杆)所受弹力方向(物体静止,接触面均光滑),画得较多且正确的个人小组进行积分奖励回答】 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弹力的作用点在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对于弹簧而言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其大小遵循胡克定律思考回答】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等都符合弹力的定义,因此都属于弹力范畴交流讨论】小组间模型构建并交流讨论学生观察思考【思考回答】【交流讨论】【小组交流】得出弹力方向并小结规律【思考回答】【交流讨论】【小组交流】得出轻绳拉力方向并小结规律【师生研讨】方法一:定义法 方法二 :假设法【任务拓展】对于轻杆模型的弹力如何判断?【思考作图】确定研究对象;确定施力物体;确定施力物体形变;判断弹力有无;判断弹力方向;作出受力图。
小组交流】得出轻杆弹力方向并小结规律【小组交流】得出弹簧弹力方向并小结规律 师生归纳弹力的相关知识点【思考作图】根据自身能力随机挑图挑战及时进行复习,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物理源于生活引入本课主题逐步引导学生结合弹力的概念, 以形变及方向为主线,强调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理解弹力的本质弹力产生条件是判断弹力有无的基础,巩固弹力概念学生首次学习接触力,需要感受接触力的独特性,同时为学习摩擦力做好铺垫为受力分析打好基础,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出稍有难度的任务, 体现因材施教思想,也符合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基于生活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对弹力有无及方向判断,巩固练习,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基于生活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归纳小结的能力通过归纳小结,让本堂课深入浅出加强小组合作,检验课堂学生效度课后作业1、进行笔记整理;2、完成世纪金榜P49-P50的相关练习;3、预习课本P60-P62,完成世纪金榜P51的相关练习;自我梳理,达到分层作业巩固推进板书设计】§3.1 重力与弹力一、几种常见的弹力及其方向1.支持面的弹力①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②点面接触: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③点面接触: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过接触点与圆心的连线并指向受力物体)2.轻绳的拉力: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4.弹簧的弹力: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注:弹力的有无判断——假设法第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