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整理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人教版

火****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7页
文档ID:200337206
(整理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人教版_第1页
1/7

用心 爱心 专心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诗经三首人教版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经三首二. 教学重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 风,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 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 篇, 小雅74 篇,共 105 篇 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4 篇 , 商颂5 篇 ,共 40 篇 所谓诗经 “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1)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 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全诗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结构形式,每一章字数、句数相等,但又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战斗激情。

结构图:“与子同仇” (感情基础) “与子偕作” (行动开始) “与子偕行” (共赴战场) (3) 静女描写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 “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结构图: 用心 爱心 专心俟于城隅不见人 贻我彤管思情人 爱物及乌重归荑 三.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二、三章的比兴手法?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2. 如何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 ,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 ,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 ,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60 分钟)一. 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D.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来即我谋 即我:和我B. 匪我愆期 愆期:误过了约期C. 以我贿迁 贿:财物D. 体无咎言 咎言:不吉利的话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用心 爱心 专心三岁贯女,莫我肯顾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B.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先河,唐代继承这一优秀传统的诗人有陈子昂、杜甫、白居易等C.诗经的民族形式启发了历代作家重视并学习民歌,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都受到其影响D.诗经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在极短的篇章叙写极曲折的情节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里对对方一般称呼为“子” ,表鄙视的为“女”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子”就有两个用法,一是对对方的尊称,二是对儿子的称呼。

B. 古时男女成年以前,把髦聚拢梳成两角,叫“总角” ,指未成年的时节 “总角之宴”的“总角”就是此意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中的“卜”是指用龟甲卜卦, “筮”是用草占卦, “体”指卦相,即占卜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算命” “看相”与此相同D. 在上古,“君子”是对贵族男子或对方的尊称如“彼君子兮,不素食兮”中的“君子”就是指贵族统治者此外, “君子”还指有才德、品行高尚的人6. 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女子同她的爱人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痛苦经历女主人公以满腔的愤恨斥责了丈夫的负心,坚决地表示了彻底割断情丝的态度维护了女性的尊严 B.卫风氓虽然是篇抒情诗,却大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的悔、恨和决绝都结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C.诗经中有很多反兵役徭役的诗,表现了反战厌战的主题但劳动人民并不贫图苟安,一旦强敌压境,外族入侵,他们就会斗志昂扬,慷慨从军,团结御侮, 秦风无衣就是表现这方面内容的 D.邶风静女写的是对情人在城隅幽会,女的后到,男子先躲了起来;等她发现后,就送给男子把鲜嫩的草儿男子分外欣喜,因为那是心爱的人送的。

诗中人物活泼天真,感情热烈深厚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 史记 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 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8. 阅读卫风氓的第二三四节,回答问题:(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叶沃若 沃若:润泽的样子 B. 淇水汤汤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C. 女也不爽 不爽:感情不专一用心 爱心 专心D. 靡室劳矣 室劳:家里的劳苦活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其事二三年,始尔为未久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自我徂尔,三岁食贫C.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朝辞白帝彩云间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如果沉迷于爱情,就不好意思说出来,B.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叶子枯黄了,就会纷纷落下来C.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静地沉思考一下,就会感到痛悼不已啊D.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修理好我的长矛大戟,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二. 课外阅读(一)对诗经相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注: 俟(s) ,等待 遄(chun) ,速度快 A. 这首诗三章,每章四句,将那些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达官贵人揭露得体无完肤,骂了个痛快淋漓,表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鄙视 B. 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和硕鼠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的不满,但这首诗显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 C.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和伐檀都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但, 伐檀还用了起兴手法 D.伐檀 硕鼠 相鼠三首诗都有民歌的风俗,同属诗经的“国风” ,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二)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造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用心 爱心 专心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黍”麦”苗” ,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 ,用的都是词序倒置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突出了“莫”字 C.“逝将去女” ,应理解为“将去女而逝” , “女”是“汝”的通假字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哭泣呢” ,其中“之”为助词2. 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B.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C.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D.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3. 对硕鼠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兴,重章叠句,反复咏叹B. 比喻,重章叠句,反复咏叹C. 铺陈,敷陈其事,直抒胸臆D. 比兴,敷陈其事,直抒胸臆 4. 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岁贯女A.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B. 赵尝五战于秦,二胜而三败 C. 六国毕,四海一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西洋批评家眼里的中国诗 西洋批评家一般倾向于这种看法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 、 “轻淡” 、 “意在言外” ,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的风格。

另有人也说,中国古诗含蓄简约,韦尔兰的诗论算得中国传统基本原理的定义又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词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尔有中国诗的味道虽然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但到现在还似乎有代表性通过翻译而能那样鉴赏中国诗、很不容易方面当然证明中国诗的高度艺术和活力,具有坚强的抗译或免译性,经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西洋批评家具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和丰富的本国文学素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