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0.79KB
约5页
文档ID:195859485
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_第1页
1/5

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以2019.1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孤独症患儿25例进行研究,采取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对于护理后ABC评分,研究组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对于护理后C-PEP评分,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孤独症患儿应用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关键词:沙盘游戏;家庭式护理;孤独症;前言孤独症为儿童发育障碍疾病,表现为行为模式刻板、沟通障碍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孤独症儿童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以婴儿时期为高发阶段,延续终身,严重影响患儿社交、情感、感知、语言等功能,增加家庭负担与社会负担[1]当前,临床在治疗儿童孤独症时缺乏特效药物,采用康复训练可改善里学习能力,促进康复本文将以25例患儿为对象,探究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孤独症患儿进行研究,共25例,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3例,共25例,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3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2月。

参照组患儿,男患儿共7例,女患儿共5例;年龄2-6岁(4.180.56)研究组患儿,男患儿6例,女患儿7例,年龄3-8岁(4.450.67)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P>0.051.2方法参照组方法:对药物指导、心理管理、饮食指导等常规管理,指导患儿跑步、手功能运动等工作训练,以及语言功能指导研究组方法:应用沙盘游戏联合家庭式护理:(1)沙盘游戏:开设沙盘游戏,每周1次,每次45-60分钟,对患儿随机分组,每组2--3名准备沙盘,72cm*52cm*7cm,准备玩具模型,如动物、人物、交通工具、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由患儿进行自我介绍,采用游戏形式进行确定,患儿使用模型与沙子制作东西,禁止互相交流;随后,治疗师以九宫格角度分析沙世界,由患儿进行讨论交流,塑造内心世界,患儿将沙世界联系现实世界,结合个人意愿,制作沙盘作品,患儿与治疗师共同欣赏沙盘作品,进行数据记录,拍摄沙盘游戏整个过程,播放并回顾2)家庭式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述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疾病影响、护理措施等,患儿家属全面了解患儿疾病情况,给予患儿心理引导,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过程。

帮助家属互相认识,交流治疗经验;为患儿创造不同游戏场景,由患儿在家庭游戏中参与,游戏难度由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通过家属与患儿互动,掌握患儿的内心世界,提升孩子创造力,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利于接触到新鲜事物给予患儿行为动作训练和语言交流训练1.3 观察指标评估孤独症状,使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BC)包含行为、感觉、社交、语言;再评估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量表为儿童孤独症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2、结果:C-PEP功能评分:采用C-PEP功能发育量表评估,共40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差ABC功能评分(孤独症评分量表)评估,共0—158分,分数越低,自理能力越好1.1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综合分析,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应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2 .研究组患儿管理后的C-PEP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有P<0.05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表1:C-PEP功能评分对比(XS)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1319.453.1953.876.79参照组1219.763.4241.766.38T值/0.33146.4987P值/0.74180.00002.2 ABC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组管理后的ABC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表2:ABC功能评分对比(XS)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2579.026.4642.384.77参照组2579.216.7256.074.38T值/0.101910.5699P值/0.91920.00003、 讨论儿童孤独症数量较多,且发病率不断增多,短期内很难治愈,直接影响患儿的智力、语言能力儿童孤独症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病与家庭因素、脑部病变、遗传学因素等存在相关性[2]因孤独症患儿的生理能力有限,患儿家庭需承担养护患儿的责任,且需承担精神重担,部分家属因照顾患儿,放弃工作,影响患儿家庭心理状态与生活[3]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沙盘游戏具有独特优势,属于非语言治疗手段对于儿童而言,游戏为主导活动,其认知能力、社交功能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不断发展[4]沙盘游戏将患儿想象天窗打开,使用沙子、水、模型,构建不同场景,是投射患儿内心的三维展现模式,满足患儿内心体验,抚慰内心世界创伤,并引导患儿的情感积极发展 家庭式护理能够对家庭资源充分利用,患儿在熟悉环境中开展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与生活自理,有助于促进心理障碍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护理后ABC评分,研究组更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

对于护理后C-PEP评分,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孤独症患儿应用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袁丽娜,任灵敏,叶蓓.团体沙盘游戏结合家庭式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1):1244-1247.[2]王艳霞,卢国斌,葛品, 等.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交叉式团体与个体沙盘干预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342-347.[3]申红英.早期家庭护理对孤独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214.[4]于婷,董雪,张迪.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3):87,91.[5]梁丽洁.家庭综合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08-109,112.-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