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管理手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备份管理备份管理第一章第一章数据备份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第一节第一节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第第 1 条条为安全、准确地进行相关业务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正确处理系统数据备份/恢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特制定本《关于数据备份的管理办法》 第第 2 条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系统的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工作,负责系统数据备份/恢复的全体人员都应按本管理办法执行第二节第二节管理规定管理规定第第 3 条条备份管理职责:1、 负责制定业务数据的备份策略;2、 负责制定和实施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全备份策略3、 负责业务数据备份实施脚本的制定、执行和文件系统下备份数据的生成;4、 负责检查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全备份实施以及数据备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5、 负责检查业务数据的备份实施以及备份数据生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6、 负责除对支撑系统原始话单、详单外的业务数据备份的光盘转储;7、 负责故障情况下的全系统恢复;8、 负责光盘备份数据的日常恢复;9、 负责备份介质的安全保管;10、负责应用系统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第第 4 条条数据备份管理要求1、 操作系统备份的最低频率为每季度一次,数据库全备份的最低频率为每周一次;重要业务数据的最低备份频率为每月一次;2、 合理分配和使用备份资源,按时执行备份策略;备份策略延迟不得超过 48 小时;3、 重要数据备份应保证双备份版本,并异地存放;4、 备份恢复需求响应应在 4 小时内制定完成恢复计划,1 个工作日内启动系统备份恢复;第第 5 条条各系统维护主管必须按《数据备份策略制订流程》为所管辖的系统按备份对象制订周期性的数据备份策略,并填写《数据备份策略表》 (附表 12) ,具体包括:1、 各应用部门应负责制定业务数据备份策略,填写《数据备份策略表》 ,提交业务审核后实施;2、 《数据备份策略表》应详细说明备份对象的基本情况、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备份内容、备份方案、后备方案;3、 备份方式分为全备份、绝对增量备份和相对增量备份;4、 备份周期分为天、周、月和其它;5、 为每项备份对象的每种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制订一份《数据备份策略表》 ;6、 《数据备份策略表》应按顺序编号,在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 (附表 13)的备份对象字段时应使用此编号。
第第 6 条条数据库的备份按照启动模式分 RMAN 备份及逻辑导出备份数据库归档模式,采用 RMAN 备份要求每周一次,磁带保留 3 个月非归档模式,全备份及重要逻辑导出备份可按照应用情况选择备份频度,最低要求为一个月一次,在磁带中保留 3 个月,在存储磁盘上保留一份最近版本第第 7 条条数据库归档日志根据生成快慢情况定制合适的频度,但要求归档日志目录占用率在 50%~60%,磁带保留 6 个月由于归档日志是执行精确恢复的重要数据,所以要求双备份版本同时为归档模式进行备份第第 8 条条重要业务数据备份由相关业务人员做备份数据生成工作,如:数据库历史数据、应用参数、配置文件、应用程序等导出文件要求采用固定格式的命名方式,通过名称可以辨别导出数据内容及时间导出文件存放目录也要求固定一致另外,要求生成的日志一同备份,日志文件名与导出文件名相同第第 9 条条数据库控制文件及参数文件要求每周一次全备份,磁带保留 3 个月第第 10 条条当月话单备份要求每周一次全备份,每天一次增量备份,磁带保留 3 个月第第 11 条条完整月话单备份要求每月一次全备份,磁带保留 3 个月第第 12 条条离线话单备份要求每月一次永久保留的全备份,同时为双版本不同磁带的保留方式。
第第 13 条条操作系统要求备份根盘所有内容,保证可以将系统故障前状态,每季度一次备份,同时在有系统变动之前及之后做好备份工作需要创建引导盘的,保留 1至 2 份第第 14 条条在保证重要业务数据至少两个版本保留的情况下,尽量以节省介质耗费为原则第第 15 条条各系统管理员负责备份策略的制定,将制定的备份策略提交备份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由备份人员进行实施第第 16 条条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在指定时间前收集并生成文件至指定目录备份文件内部内容的有效性由应用系统管理员来保证第第 17 条条应用系统管理员对于生成文件命名由应用系统管理员统一安排固定规则第第 18 条条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制定数据库参数文件、控制文件以及日志文件备份策略的制定;第第 19 条条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全备份的实施,其中对于归档模式下的数据库,由RMAN 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库全库恢复到当前时间点;对于无法运行归档模式的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全逻辑备份,保证数据库全库恢复到最近时间点备份管理员负责将数据备份至介质.第第 20 条条备份管理员负责将应用重要数据迁移至介质,并提供固定的目录及定制备份的定时策略第第 21 条条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对重要业务数据做备份数据生成工作,并按照固定格式进行命名(注意只能使用英文) ,存放到指定路径。
备份管理员制订策略定时对该目录下的文件进行备份删除如果应用系统管理员没有在策略指定的时间前完成操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备份管理员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第第 22 条条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备份策略的更新当应用做了调整,备份策略需要更新时,应用系统管理员首先提交备份策略修改申请,批准方可实施;审核通过后,备份管理员应及时更新《备份策略记录表》 第第 23 条条各系统管理员根据策略要求按规定时间将数据放至指定目录如没有按策略操作导致备份失败,由相关责任人负责第第 24 条条临时数据的备份,要求先填写《事件处理协调单》 ,审核通过后实施第第 25 条条备份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备份策略的执行情况并做记录第第 26 条条对备份对象实施数据备份必须按相应的《数据备份策略表》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填入《数据备份记录表》 ,具体包括:1、 备份对象,填写相应的《数据备份策略表》的编号;2、 备份对象的简要说明;3、 备份时间,必须填入备份实施开始时间,建议填入备份实施结束时间;4、 备份方式;5、 备份周期;6、 介质编号;7、 备份容量第第 27 条条备份数据恢复实施之前,必须填写《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 (附表 14) ,具体包括:1、 备份数据恢复的基本情况,包括恢复类型(测试恢复或正式恢复) 、恢复内容等;2、 备份数据恢复的方案;3、 备份数据恢复的后备方案(数据恢复失败时的处理方案) ;4、 将《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提交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审核。
第第 28 条条备份数据恢复实施完成后,必须将实施结果填入《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 第第 29 条条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备份数据恢复实施之前,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中的备份数据恢复方案和后备方案进行审核;并在备份数据恢复实施之后,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中的备份数据恢复结果进行审核第第 30 条条相关责任部门必须根据备份数据的性质,制订备份数据的保存时间第第 31 条条相关责任部门必须以磁带管理台账的方式对磁带进行管理,包括: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备份内容、备份保存时间等第第 32 条条磁带被写满后,必须及时地从带库取出做异地保存,并贴以标签注明:备份内容、备份保存时间等第第 33 条条对取出的磁带,必须按不同的失效时间、系统及类别,分别放入固定的存放地点进行保存注意:存放磁带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造成磁带的硬性损伤第第 34 条条磁带因损坏(如掐带、硬性损伤等)或超出保存时间而失效,必须在磁带管理台账中记录带号、失效/损坏时间、原备份内容等第第 35 条条数据备份作业人员必须如实、准确填写各项数据备份作业文档,不得涂改、伪造、隐瞒作业记录第第 36 条条数据备份作业文档的归档应按《有关日常维护的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第第 37 条条数据备份作业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联系的 24 小时畅通,实时响应第三节第三节数据备份策略制订流程数据备份策略制订流程第第 38 条条此 数据备份策略制订流程适用于为主机操作系统/高可用性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高可用性软件、应用服务器系统/高可用性软件、网络设备配置制订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策略表》 ) 第第 39 条条数据备份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流程说明:流程说明:1、填写《数据备份策略表》 ,说明备份对象、备份对象说明/内容、备份方式、备份周期等基本信息;2、制订数据备份方案和后备方案,并填入《数据备份策略表》 ;3、如果会对生产系统造成影响,必须先在非生产环境中进行方案验证;4、将《数据备份策略表》和评估结果或实施测试结果一起提交中心领导审批;5、将批准后的《数据备份策略表》归档备份执行第四节第四节备份数据恢复流程备份数据恢复流程第第 40 条条此备份数据恢复流程适用于主机操作系统/高可用性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高可用性软件、应用服务器系统/高可用性软件、网络设备配置的数据恢复作业第第 41 条条备份数据恢复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1、填写《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说明数据恢复 方案和后备方案并提交批准。
3、是否会对生产系统造成影响?否3.1、在非生产环境中进行方案验证4、执行备份数据恢复方案,并将实施结果填入 《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是2、相关责任领导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的方 案进行审批5、相关责任领导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的实 施结果进行确认流程说明:流程说明:1、填写《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 ,说明备份数据恢复作业的基本情况、恢复方案及后备方案,并提交相关责任部门批准;2、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的方案进行审批;3、如果会对生产系统造成影响,必须先在非生产环境中进行方案验证;4、执行备份数据恢复方案,并将实施结果和介质使用情况填入《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 ;5、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对《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的实施结果进行确认第五节第五节附表附表第第 42 条条本管理办法包括以下附表:附表 W_1:《数据备份策略表》主机名策略名称备份类型备份对象Schedule保存期限Drive卷池备注附表 W_2:《数据备份记录表》主机名备份项目备份内容备份方式容量备份策略名STUMedia Pool备份时间执行情况附表 W_3:《备份数据恢复记录表》主机名恢复路径恢复对象恢复起止时间数据量介质标记备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备份策略表备份策略表第一章第一章 CRM 备份策略备份策略1) crmapp_app1客户端:crmapp2 IP 地址: 136.224.24.201 备份内容:CRM 后台程序包 备份目录:crmapp2: /data1/weblogic/ear 备份类型:文件系统 全备 备份周期:每天 备份时间:8:00-9:00 保存时间:一个月2) crmapp_app2客户端:crmdb2 IP 地址: 136.224.24.15 备份内容:CRM 后台程序 备份目录:crmdb2: /data1/webtst 备份类型:文件系统 全备 备份周期:每天 备份时间:9:00-10:00 保存时间:一个月3) crm_arch_backup客户端:crmdb1 IP 地址: 136.224.24.14 备份内容:crm 数据库归档日志备份 备份目录:crmdb1: /usr/openv/netbackup/ext/db_ext/oracle/crm_arch_backup.sh 备份类型:数据库备份 归档 备份周期:每小时 备份时间: 保存时间:一周4) crmdb_hot_backup客户端:crmdb1 IP 地址: 136.224.24.14 备份内容:CRM 数据库数据文件备份 备份目录:crmdb1: /usr/openv/netbackup/ext/db_ext/oracle/crm_hot_backup.sh 备份类型:数据库备份 归档 备份周期:每天 备份时间:4:00-8:00 保存时间:一个月5) crmdb1_ora_exp客户端:crmdb1 IP 地址: 136.224.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