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雀东南飞之文化篇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49.11KB
约15页
文档ID:605336067
孔雀东南飞之文化篇_第1页
1/1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孔雀东南飞,里的,汉代民俗文化,关于称谓,1,、,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3,、,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4,、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5,、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6,、,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7,、,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指夫妻结婚的这一种仪式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8,、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称呼对方的儿子汉婚俗,汉时,社会,不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

汉代,,主要是通过联姻加强自己的势力,巩固已有的家族联合和世袭的权利地位,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县令、太守为子求婚,于刘家有择门第的意思,家人是为一己私利,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礼记,本命,“,七出,”,之罪,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教,仪礼,士昏礼,中规定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太守之子和刘兰芝的婚礼仪式,大致将纳采、问名合为一个环节,(,即“遣丞为媒人”和刘家的许婚,),,将纳吉、纳征和请期合为一环节,(,即府君“视历复开书”到“卿可去成婚”一段,),,亲迎为一个环节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社会动乱,婚仪从简理所当然但从诗中的描写,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纳征之多,(,赉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请期之气派,(,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以及亲迎车马之盛,(,其日车马嘶,),汉代婚姻的仪式,封建婚姻不是出于男女自己的意愿,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期的媒人都是氏族中有威信的长者,他们受双方父母之托,成就青年男女百年之好。

明媒正娶才算合法,私订终身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如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因此大怒,),媒人在古代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官媒是政府组织,文中县令、太守派来的县丞、主簿就是官媒结发夫妻”,古代男子,20,岁,就把头发总成椎髻,加上冠巾,叫做“加冠”、“及冠”;女子,15,岁把头发挽成髻,用笄贯穿髻中,叫做“及笄”加冠或及笄可以说是古代男女的成人札,行礼后意味着已经成人或可以嫁人了在汉代,女子许配后,便用缨,(,一种丝绳,),束发,表示已经有了对象;成婚的时候,新郎亲手解下丝绳,表示双方结成夫妻,这就是“结发”,汉唐诗歌中的“结发”即是这种仪式,故有“结发夫妻”一说结发同枕席”中的结发”就是指夫妻结婚的这一种仪式曹植,种葛篇,有“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时代,昼,夜,周,日出,食时,隅中,中日,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汉,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鼠,丑,牛,寅,虎,现代,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23-1,1-3,3-5,昼夜时辰,五夜,五更,时间,黄昏,甲夜,一更,1921,人定,乙夜,二更,2123,夜半,丙夜,三更,231,鸡鸣,丁夜,四更,13,平旦,戊夜,五更,35,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解释加线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晚上,7点到9点,夜里,9点到11点,“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在文中专指七月初七,(,七夕,),,下九是阴历每月十九日,都是妇女,欢聚游戏,的日子,可以说都是古代的“妇女节”。

七夕”始于西汉,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逢七月初七,人们白天和夜间都要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按照汉代习俗,这一天还要晒衣服和书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未婚少女往往通过手工艺展示来祭拜七姐、祈求姻缘、追求幸福生活汉代妇女一般将头发向后梳,在肩背处绾成一个髻,形状像一把锤子,叫“椎髻”,,写秦罗敷“头上倭堕髻”,是将髻歪向头的一侧,稍带倾斜,似堕非堕,是汉代末年最流行的发式再配上头饰、耳环,就是非常漂亮的装扮了孔雀东南飞,里写刘兰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代表了汉代妇女常见的服饰特征足下蹑丝履”、“蹑履相逢迎”、“揽裙脱丝履”履”就是古代鞋的代名词,履有麻履、葛履、皮履之分丝履的底用麻等材料制成,鞋面用丝线织成各种花纹和云纹,属于比较华贵的服饰,一般为富贵人家的女子所穿诗中是作为新娘的打扮着装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床: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尔雅,释名,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中国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到了南北朝,床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