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82KB
约43页
文档ID:547340805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docx_第1页
1/43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 年)规划文本规划图纸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目 录规划文本第一章 规划总则 2第二章 保护规划 3第三章 游赏规划 8第四章 设施规划 11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8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 19第七章 近期规划实施 21附表 22附表 1 黑竹沟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2附表 2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不可移动文物一览 23附表 3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统计 24规划图纸图 0-1区位关系图图 0-2综合现状图图 0-3规划总图图 1-1风景名胜区界线坐标图图 1-2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 2-1分级保护规划图图 3-1游赏规划图图 4-1道路交通规划图图 4-2游览设施规划图图 5-1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 6-1土地利用规划图1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了加强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 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 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面积与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 575km² , 西至峨边、甘洛县界(也是乐山市、凉山州界), 西北至峨边、金口河县区界, 北含挖支惹、老鹰山, 东至哈曲乡界, 东南部包含 万坪 乡 小部分范 围 ,南至 峨边 、美姑县界 。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2°54 ' 24.103 ″——103°10'31.745 ″,北纬 28°45'26.906 ″——29°6'39 .935 ″ , 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1-2核心景区面积 120.1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20.9%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区性质以彝族文化为内涵, 以原始森林、神奇地磁、 天景天象、高山草甸和杜鹃花 海等为突出景观特征, 具有生态保护、观光度假、运动休闲、文化体验、环境教 育和科考科研等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价值品质二) 风景名胜资源特征风景区以其神秘、原始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彝族文化形成了特色 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可以分类概括为: 珍稀的原始森林,壮阔的杜鹃花 海,苍莽的高山草甸,壮观的峰林石丛,生动的泉溪潭瀑,雄伟的脊峰峡谷,奇幻的天景天象,浓厚的彝族文化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共评价了 109 个景点按类型分, 包括人文景点 21 个、自然景点 88 个; 按 级别分, 包括特级景点 8 个、一级景点 18 个、二级景点 28 个、三级景点 27 个、四级景点 28 个第四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18~2035 年,近期为 2018~2020 年,中期为 2021~2025年,远期为 2026~2035 年。

2第二章 保护规划第五条 资源分级保护风景区实施分级保护,并对一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植被抚育,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立桩划界明确各级保护区的范围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该区是黑竹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敏感性最高的区域,涵盖自然保护区 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 以及挖黑罗豁高山草甸和杜鹃集中分布的区域,面积120.1km21、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该区在规划管理中以生态保护、保存为主导功能严格进行规划管理, 保护大熊猫栖息环境; 保护山体、水系、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系统,使其处于自然状态;保护古树名木、植物景观等风景资源区内可设立必要的生态保护监测站点, 但不得建设任何与资源保护管理无关的设施区内除必要的科学考察、科学监测、森林防护和徒步探险活动外, 严禁打猎、伐木等人类活动2、挖黑罗豁高山草甸和杜鹃集中分布的区域:严格保护风景资源及周边环境组织好游览路线, 严格限制游人量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该区是黑竹沟风景资源主要分布的区域,面积 237.0km2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周边环境。

控制游人量, 组织好游览路线, 管理好游览活动与游客行为, 不得因游览损害风景资源及其价值严格限制与风景保护、游览无关的各类建设与活动对区内违规违章、破坏风景环境的各项建设,应当制定逐步整治、拆除等计划,并限期完成加强卫生管理,将垃圾转运至山下 对污水、污物进行环保处理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该区是风景区内风景资源相对较少但植被环境良好的区域, 以及村镇集中分 布、游览设施集中建设、游览道路建设范围及部分商品林和人工林地所在区域,面积 217.9km2保护有价值的风景资源严格实施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用地可在符合法 规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种植经济林木商品林、人工林应有计划地培育和砍伐, 不得影响水土保持,不得形成景观创伤在风景培育区内不得新建村庄房屋, 严禁破坏风景和生态环境的各种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应依据详细规划进行旅游设施和村庄建设区内建设应统筹用地规划, 优化建设布局,保持山体余脉、河流水系、田园绿地等自然要素控制村镇的建设风貌, 房屋建筑采用传统建筑形式; 镇乡驻地建筑高度控制 在 6 层以下, 村庄建筑层数以 1-3 层为主,局部 4 层;建筑色彩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独立建设的旅游服务基地建筑形式与色彩同村镇建设要求, 建筑低层为主,多层为辅。

可在保留耕地的基础上发展观光果园、乡村旅游休闲, 结合旅游采摘, 发展第三产业不得安排污染环境和破坏景观的项目, 已经存在的应采取措施限期进行调整、改造或拆除第六条 资源分类保护(一)文物古迹对文物古迹的任何改动都要报风景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符合文物保 护法的相关法规规定对文物古迹保护范围设立界桩标志, 整治其周边环境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养维修及监测,维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彝族文化在乡村风貌上延续传统彝族建筑特征,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组合有致的布设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彝族文化、传承彝族非物质文化三)原始森林对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长期监测工作科学进行森林生态保护4建设,加强对自然灾害、护林防火和有害生物的预警和防治工作加强保护宣传,加强监管与执法四)珍稀植物资源加强对珙桐、杜鹃、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等珍稀植物资源、 古树名木及其生境的保护对风景区进行植物资源普查, 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对珍稀植物资源的繁育研究加强社区联系与宣传,对当地居民进行珍稀动植物资源教育五)珍稀动物资源对动物资源进行调查, 明确大熊猫、豹、林麝、羚牛、黑熊、小熊猫、四川 山鹧鸪、白鹇、白腹锦鸡等珍稀动物资源的活动范围, 设立保护标示, 禁止人为活动的干扰。

严格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和熊猫通道,划定生境范围, 不得开展与栖息地保护 无关的建设与活动设立生态指标, 进行定期监测管理禁止破坏大熊猫可食竹的人类活动六)高山草甸加强对风景区内挖黑罗豁、马里冷旧、荣宏得等区域亚高山草甸-灌丛生态 系统的保护, 限制当地居民放牧的数量, 改善目前粗放型的放牧方式, 避免引起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七)喀斯特地貌景观加强对涡罗挖曲石林峰丛、荣宏得漏斗草甸的地质地貌的研究与监测,进行科普教育展示, 并保障游览安全八)山涧泉溪山涧汇水范围内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培育,减少水土流失不开辟游览的溪涧应保持其自然状态对于开辟游览的溪涧, 应尽量保持原貌,减少“人工化”设施56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表 2-1分区设施控制管理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生态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培育区旅游服务区 村镇协调区1.道路交通栈道○○○○○土路○○○○○石砌步道○○●○○其他铺装△△○○○机动车道、停车场×△●○●轨道交通 ×○○○索道 ×○○○游览车停靠站 ×●○●加油站、加气站、充电 桩 ×××○房车营地 ××○○2.餐饮饮食点○×●○○野餐点○△○○○农家餐厅××○○○小型餐厅××××○中型餐厅××××○大型餐厅××××○3.住宿野营点○△○○○民俗客栈××××●小型宾馆××××●中型宾馆××××●大型宾馆××××○4.宣讲咨询解说设施○○●○○咨询中心×○○○●科普展览馆××○○○5.购物商摊、小卖部△○○○●商店、超市××××●银行 ×××○6.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医院××××●康养设施××××○7.管理设施景源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环境监控设施●●●●●行政管理设施××○○●8.游览设施观景亭○○●○○休息椅凳○●●○○景观小品×△○○○9.基础设施多媒体信息亭○○○○○邮电所×××○○夜景照明设施×●○○●应急供电设施×●○○●给水设施×○○○●排水管网×○○○●垃圾收集点×●●○●垃圾站××××●公厕○●●○●防火通道○○●●●消防站××××●警务室×○○○●风景区公安分局、派出 所××××○10.其他科教、纪念类设施××○○○节庆、乡土类设施××○○○注: ●应该设置; ○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设置; ×禁止设置;-不适用第八条 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风景资源, 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维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表 2-2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保护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一级保护区达到 I 级标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