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拯救之法妙哉刮痧刮痧疗法传统刮痧疗法现代刮痧疗法工具介质目的刮痧用品刮痧用品 刮痧板 刮痧油刮痧的作用原理 1.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2.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3.提高人体的全身免疫力 4.调整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刮痧种类 揪痧法徒手操作 扯痧法 挤痧法 刮痧法 持具操作 挑痧法 放痧法揪痧法揪痧法 “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挟一放,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扯痧法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 挤痧法挤痧法 术者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背在施治部位处术者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背在施治部位处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到局部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到局部皮肤出现皮肤出现“红点红点”为止。
为止 依病施治,依病施治,“红点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大如“黄豆黄豆”,小似,小似“米粒米粒” 此法常用于因感受风寒署湿之气,或因接此法常用于因感受风寒署湿之气,或因接触秽浊之邪而引起的头痛;有时也用于除触秽浊之邪而引起的头痛;有时也用于除痧之外所致的某些头痛痧之外所致的某些头痛挑痧法 术者用酒精棉球消毒挑刺部位,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部位,挑破皮肤,在皮下寻找白色纤维组织或者青筋,将白色纤维组织挑断,青筋挑3下,用力挤瘀血 术后 碘伏消毒,铺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放痧法放痧法“点刺法” “泻血疗法”三棱针 点刺放血适用于 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常用于 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刮痧次序刮痧次序总的原则: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 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序刮痧整体保健刮痧者,其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局部保健者,颈部保健的顺序:头、颈、肩、上肢肩部保健的顺序: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保健的顺序:背腰部正中及双侧和下肢刮痧的方向刮痧的方向 总的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 单方向刮拭 。
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或散射法面部一般由里内外,由下向上刮拭胸部正中由上向下,双侧由内向外背部、腰部、腹部则采用由上向下,逐步由里向外扩展四肢常向末梢方向刮拭刮痧常用体位面部面部颈项颈项肩部肩部背部背部坐位面部面部 颈前颈前胸前胸前 肩部肩部 上肢上肢仰靠坐位背部背部 腰部腰部臀部臀部 下肢下肢站位仰卧位仰卧位面部面部 胸部胸部 腹部腹部 上肢内侧上肢内侧俯卧位俯卧位头后部头后部 颈后颈后 肩上肩上 背腰背腰 臀部臀部 下肢内、外、后侧下肢内、外、后侧侧卧位背部背部 臀部臀部 下肢后、外侧下肢后、外侧刮痧基本手法刮痧基本手法•握持刮痧板方法 单手握板,将板放置掌心,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也可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 腕力 45度 •刮痧的强度和时间 因人而异,能承受为度•常用刮拭手法 轻刮法 重刮法 快刮法 慢刮法 直线刮法 弧线刮法 逆刮法 …..轻刮法•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
多适应于对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重刮法重刮法 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病症所采取的一 种手法在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多适应于对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处的刮痧 快刮法快刮法 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 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患者,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明显疼痛的部位 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患者舒适为度 慢刮法慢刮法 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有轻重之别. 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 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顾客,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不感觉疼痛为度直线刮法(直板刮法)直线刮法(直板刮法)利用刮痧板的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直线刮试刮痧师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痧板,拇指放在刮痧板的一侧,食指和中指或四指放在刮痧板的另一侧,与体表成45度角,刮痧板薄的一面l/3或l/2与皮肤接触.利用腕力下压并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要有一定长度。
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如背部、胸腹部和四肢部位)进行刮痧 弧线刮法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板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适用于对胸部肋间隙、颈项两侧,肩关节前后和膝关节周围刮痧多用此法 逆刮法逆刮法指刮痧方向与常规的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方向相反,即由下向上或自外向里进行刮拭的方法适用于对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逆刮法的操作宜轻柔和缓,其方向是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其目的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 摩擦法摩擦法将刮板的边、角或面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地旋转移动或直线往返移动的刮拭,使皮肤产生热感为度并向深部渗透,其左右移动力量大于垂直向下压按用力.操作时动作轻柔,移动均匀,可快可慢.一个部位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部位适用于对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部位刮拭,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梳刮法梳刮法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子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刮痧扳或刮痧梳子与头皮成45度角,轻柔和缓刮拭,如梳头状,故名梳刮法梳头时力量适中,一般逐渐加力,在穴位或痛点处可适当使用重刮或点压、按揉。
此法具有醒神开窍、消除疲劳、防治失眠的作用,患有头痛、疲劳、失眠等病症用该法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点压法(点穴手法)点压法(点穴手法)用刮痧扳的厚边角与皮肤成90度角,力量逐渐加重,以耐受为度,保持数秒钟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操作时将肩、肘、腕的力量凝集于刮痧板角,施术要灵活,既要有弹力又要坚实适用于肌肉丰满、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部位和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及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它是一种较强刺激手法,具有镇静止痛和解痉作用,多用于实证 按揉法按揉法用刮痧板在皮肤经络穴位做点压按揉,向下有一定压力,点下后做往复来回或顺逆旋转的手法操作时刮痧板紧贴皮肤不移,频率较慢,每分钟50~100次常用于: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太阳穴等穴位角刮法角刮法让刮痧板的棱角接触皮肤,并成45度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手法要灵活,不宜生硬适宜于四肢关节、脊柱双侧经筋部位、骨突周围、肩部穴位(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因角刮接触面积相对小,要避免用力过猛而损伤皮肤边刮法边刮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刮痧方法,将刮痧板的两侧长条棱边或厚边或薄边与皮肤接触成45度角进行刮拭。
该法适宜于大面积,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部位刮拭临证需知临证需知1.风寒是刮痧大敌 风者,百病之始也风疾尤速,贻害无穷 寒易伤阳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2.凡治病者,总宜给邪出路 开鬼门,洁净府3.不强求出痧 刮至皮肤汗孔清晰可见,无论出痧与否,皆可使邪外出而排出病气痧象痧象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较虚证、寒证易于出痧阴经不易出痧,或出痧少寒冷季节室温低,痧出迟缓肥胖及肌肉丰满而体格强壮者,出痧少而轻出痧散、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轻,易康复出痧多,点大成块、紫色血包等,说明病情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的注意事项•1.根据保健刮痧的适用范围,接待适合进行保健刮痧的患者,不宜超出相应范围•2患者的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的挂拭操作、防止晕刮和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保健刮痧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体位•3.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好合适的刮痧部位后,尽量暴露若刮拭部位不清洁,要用消毒用品、热毛巾、卫生纸巾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预防感染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的注意事项4.对于初次接受保健刮痧的患者,应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5. 刮痧时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伤风受寒;夏季应回避风扇、过堂风及空调直吹刮拭部位。
6.刮痧后,患者可休息一会儿,并喝适量的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凉水澡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止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的注意事项8.一部分患者经过刮拭后不易出痧,不可大力重刮或长时间刮拭9.年边体弱、年幼、对疼痛敏感的患者,使用轻刮法刮拭,并注意观察顾客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方案.10.刮痧后痧斑未退,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一般间隔3~5天,待痧退后方可在原部位再刮11.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易肿胀者,宜采用逆刮法,自下向上刮,注意不要从上向下刮刮痧禁忌刮痧禁忌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用刮痧.2.孕妇的腹部,腰骶都禁用刮痧.3.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等部位禁止刮痧.4.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痣、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刮痧禁忌刮痧禁忌5.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6.有接触性皮肤传染病者忌用本法或注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7.有出血倾向者 (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慎用本法8.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当时重力大面积刮痧,特殊情况下可用轻刮法和点按刮拭。
9.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