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复习材料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50KB
约53页
文档ID:117836848
历史复习材料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1/53

中 国 历 史 地 理 学教 学 大 纲绪 论v 开设历史地理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v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v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v 三位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创始人 ——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v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v 正史中的地理文献v 类书中的地理文献v 地方志v 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文献介绍 (先秦——清朝)中国历史自然地理v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v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v 历史时期河流的变迁——以黄河为典型 • 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概况 • 黄河景观 •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的变迁与治理 v 东部平原区地貌的演变• 海河水系的形成 •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变迁 • 海岸线的变迁 v 长江中下游湖沼、水系的演变 中国历史政区地理v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概况v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 传说中的行政区划:“ 九州” 与“ 五服” • 秦:郡县制 • 汉:郡国并行 • 魏晋南北朝:以州、郡、县三级制为主 • 隋:州(郡)县两级制 •唐:从唐初的虚三级制到唐末的实三级制——道、州(府)、县 • 宋: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 元:行省——路(府、州)——隶属于路的散府(散州)——县 • 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府(直隶州)——隶属于府的散州——县 • 清:内地十八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府所辖的散州、散厅)中国历史交通地理v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分布v 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干线v 隋唐交通 • 南北运河的开凿 • 大庾岭道的修建 • 长江航运的发达 • 城市的发展v 两宋交通 • 以首都为中心的水运系统 •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v 元明清交通 • 元代的驿站 •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v 域外交通 • 丝绸之路 • 海上交通中国历史农业地理v 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金元明清时期v 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华北平原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下游平原v 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一)—— 运河v 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v 隋唐大运河v 京杭大运河v 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二)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v 经济重心的南移 •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 经济重心的南移v 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 ——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v 概述v 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v 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地理环境 • 政治 • 交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长城v 战国长城v 秦长城v 汉长城v 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 v 明长城 •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 九边重镇 • 长城景观v 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v 北京 • 元大都 • 明清北京城v 西安 • 周丰、镐 • 秦咸阳 • 汉长安 • 隋大兴城 • 唐长安城v 洛阳 • 东汉雒阳城 • 北魏洛阳城 • 隋唐东都 v 开封 • 魏大梁 • 宋汴京 v 南京v 杭州v 安阳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 ——人口与移民v 人口 • 两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唐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v 移民 •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 、实关中 • 移民的构成 • 移民的典型案例阅读文献v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v 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v 史念海:《河山集》(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v 史念海:《中国的运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v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v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香港:三联书店,1981v 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v 葛剑雄等:《移民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v 葛剑雄:《普天之下》,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v 任美锷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v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v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v 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v Preston E. James: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ls, 李旭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v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v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 地图出版社, 1982v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

v 《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v 《汉书•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v 《隋书•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 一、正史中的地理文献v “地理志”系统 《汉书•地理志》——正史第一部地理志(1)体例 以疆域范围内的政区及其沿革为纲,以人口、山川、物产等为目2)内容 • 首篇:《禹贡》、《周官•职方》 • 正文:政区沿革以及各级行政区划中的户口、山川、古迹、物产等情况 • 附录:“风俗”篇(《域分》、《风俗》)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平乐道,沮,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莽曰杨德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卞,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汶阳,莽曰汶亭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驺,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峄山在北。

莽曰驺亭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正史中的“地理志”系统(1)二十四史中的“地理志” (“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 除《汉书•地理志》外有十五种: 《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地理志》 (2)缺编地理志的正史 • 缺编的有八种:《史记》、《三国志》、《南史》、《北史》、《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 • 补充工作: 《隋书•地理志》对北齐、北周、梁、陈政区沿革的追溯,被称为“五代史志”; 清代学者的补志:《补三国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补梁疆域志》《补陈疆域志》等(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v “河渠书(志)”系统 《史记•河渠书》——开创河渠书体例(1)体例:以水道为纲,记载其流域的经济与自然地理 (2)内容:主要记载历代水利工程的兴修情况极其利弊 正史中的“河渠书”系统(1)正史中“河渠书”系统的文献共有五种:《汉书•沟洫志》、《宋史•河渠 志》、《金史•河渠志》、《元史•河渠志》、《明史•河渠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河渠志》 (2)《后汉书》至两唐书之间的正史没有河渠志v “食货志”系统 两个源头——《史记•平准书》、《货殖列传》 正史的第一部“食货志”—— 《汉书• 食货志》 “食货志”系统的经济地理学价值 正史“食货志”的内容涉及特定地域的生产和开发情况,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价值。

v 民族地理和域外地理 民族地理——夷、蛮、戎、狄的列传(1)《史记》开创为周边民族作列传的体例 相关篇目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2)民族列传因为不同朝代而名称有所变化 《魏书》有《蠕蠕传》,新、旧《唐书》有《吐蕃列传》等 域外地理(1) 《史记》开创为域外国家作列传的体例 相关篇目有:《朝鲜列传》、《大宛列传》(2)《旧五代史》开始,域外国家列传称为《外国列传》二、类书和政典中的地理文献v 类书中的地理文献 如《艺文类聚》、《玉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中的地理文献都是对前代地理书的汇集,其价值在于对已经佚失的古地理书的保存v 政典中的地理文献 地理文献以“州郡典”、“舆地考”等形式分布在“十通”中 第一部政典——《通典》 唐•杜佑:《通典》——历代典章制度的汇编 其中卷171-184为“州郡典” “十通”中的地理文献 《通志》 卷56”职官略“有“州郡”、卷66”艺文略”有“地理”,《文献通考》卷315-323“與地考”,《续通典》卷107-120“州郡”,《清朝通典》卷90-96“州郡”,《续文献通考》卷229-236“與地考”,《清朝文献通考》卷269-292“與地考” ,《续通志》卷103—109”地理略”,《清朝通志》卷24—31”地理略”三、地方志v 地方志的起源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v 地方志的种类 根据行政区层级而有不同层级的地方志 如“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 行政区之外的各种专志 如山水志、湖堤志、盐场志、寺观志等v 地方志的历史发展及其利用 宋元方志(1)方志编撰体例的日臻成熟 代表作:“临安三志”(乾道、淳祐、咸淳)、《景定建康志》、《吴郡志》 (2)《宋元方志丛刊》 明代方志(1)方志的普遍修纂——“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

如:康海的《武功志》和韩邦靖的《朝邑志》 (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