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范文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31页
文档ID:490718414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范文_第1页
1/31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范文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和202X年远景目标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根据县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编制的xx未来发展蓝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 ﻫ 一、“十五”回顾 ﻫ  “十五”时期是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期,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2X年,xx生产总值达21亿元,较202X年增长91%,年均递增10.8%;地方财政收入达0.63亿元,年均递增15.5% ﻫ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ﻫ  “十五”期间,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9.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4%;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2X年的46.5:31: ﻫ 22.5调整到202X年的37:43.3:    19.7,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7亿元,年均递增69%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全县以“建基地、扶龙头、连农户”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发展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7个;农业“四带六园”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大力实施“1050工程”,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树脂、玻纤、机械加工、食品等行业得到加强,塑胶、电子材料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十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1760户,规模以上企业增加36户,达53户,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力量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2X年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X年增长94%旅游业发展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一城两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ﻫ (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ﻫ   “十五”期间,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普九”成果继续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系逐步完善,xx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通过验收,职教、成教蓬勃发展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XX省文化先进县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双拥模XX县区城。

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搬迁了县医院、新建了县中医院,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救济、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保证了xx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ﻫ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ﻫ  “十五”期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完成旧城改造10万平方米,新修城市干道8公里,县城面积增加1.7平方公里,扩大到5.5平方公里完善了供电、供气、给排水、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川陕公路、罗绵公路xx段改建工程,新建联网路113.9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75公里,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辐射及乡镇互相连接的交通网络体系建成了50万伏变电站,改造了城乡电网,实施了天然气气化工程xx信息港及光纤大联网工程的实施推进了xx信息化进程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和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着力实施了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ﻫ   (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是全县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到“十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1元,较202X年净增12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257元,较202X年净增2867元   二、推动发展的优势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xx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成都-德阳-绵阳之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信息传递快,受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性强,有利于各产业与外部对接十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进一步实施战略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稳定增长,银行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建成a级金融安全区,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软环境,提高了xx对外形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支撑发展的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为xx承接县域外产业转移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xx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借助对外开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提供了条件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国家继续支持西部发展,为xx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政策背景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诞生和成都经济圈的构建,有利于xx接受东部及经济发达省区和邻近区域的经济辐射,为加强产业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进程奠定了基础 ﻫ 三、制约发展的瓶颈 ﻫ “十一五”期间,xx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 ﻫ   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制约发展的因素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内涵发展不足。

xx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其动力主要源于投资拉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土地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     二是第三产业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较慢,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较小全县城镇化率仅为30%,低于全国、全省城镇化水平,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三是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发展相对滞后 ﻫ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随着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和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明显 ﻫ   第二章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ﻫ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XX县区二次党代会精神,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XX县区精神,以加快发展为核心,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增长方式、强化发展质量,建设文化xx、开放xx、生态xx、和谐xx 二、总体思路  树立“文化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XX县区”的发展理念,抓住第一要务,推进三大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实施六大工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协调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抓住第一要务,即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奋力推进发展新跨越,把xx建成全省丘陵地区XX县区,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秀丽新xx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ﻫ  ——推进三大重点即大力扶持和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和产业群,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xx产业结构二次升级 ﻫ    ——建设五大基地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xx建成塑胶原料基地、电子材料基地、川西北水果基地、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基地、台商投资基地 ﻫ ——实施六大工程即人才工程、城镇一户一就业工程、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开发工程、双百亿工程、农民新村建设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工程   三、主要目标 ﻫ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基础上,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2X年,xx生产总值在202X年基础上翻两番,达50亿元,年均递增13.5%,人均gdp达2万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结构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达到5亿元 ﻫ ——做优做强第二产业。

全县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实现增加值28亿元,利税8.5亿元 ﻫ ——做特做精第一产业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以上  ——做活做大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建设四川文化旅游生态县,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40%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以上 ﻫ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城镇化率达4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人口达6万人 ﻫ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XX县区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教育设施更加完善,全县新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程度达10年以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覆盖全县的医疗救治快速通道;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ﻫ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城乡文明程度和人们思想文化素质有新的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第三章发展战略任务和重点     xx的发展要依托成都、绵阳、德阳三个市场,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积极参与分工协作,通过走规模、效益和特色之路,形成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区域发展布局上,按照“因地制宜、明确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要求,抓好“一城、三线、三区”规划和建设一城”即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着力发展城市经济,把县城建成为森林型生态城市三线”即抓好川陕路、罗桂路、罗绵路沿线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着力打造经济走廊三区”即搞好以县城、金山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和建设,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突出历史文化,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文化、调元文化为重点的旅游发展区规划和建设;抓好以“四带六园”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搞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度重视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发展领域上,要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在发展举措上,要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基础,促进结构调整在资源配置上,引导生产要素向低耗高效环保工业、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产业开发、餐饮娱乐、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战略任务和重点的实现 ﻫ  一、构建工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    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加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工业招商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全县工业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力争技改投入达30亿元以上,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培育销售收入过十亿元企业2户、亿元企业4户,纳税过千万元企业6户 ﻫ  ——大力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化步伐积极引导和规范全县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大力发展塑胶原料、电子材料、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等工业主导产业群,着力打造西部塑胶原料和电子材料基地利用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产业群优势,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树脂、烧碱下游产品、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机械配套产品加工等项目,着力打造台商投资基地,壮大全县工业经济整体规模,提升xx工业竞争力。

 ﻫ    ——培育支柱企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塑胶业重点扶持树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