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成本约为一个贫困县农民 35 年收入 2006 年 04 月 14 日 12:40 中国财经报 一个本科生 4 年最少花费 2.8 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 35 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 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大学生培养成本:一个大写的 X 记者 刘开普 4 月,教育部官员表示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大学生培 养成本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办法能否廓清培养成本的“蛛丝网” ,进而解开教 育乱收费的“千千结” ,给社会上关心教育收费问题的人一个真数字?各方普遍不够乐观 惊人的数字 数字最枯燥却最有力给培养成本求“解” ,须从已知的大学收费数字入手 25 倍:2006 年期间,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中国高校改革开放前是免费教育,20 年前 涨到 200 元,1995 年涨到 800 元,2005 年再涨到 5000 元,近 20 年的时间里上涨 25 倍 35 年: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 7000 元计算(包括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 本科生 4 年最少花费 2.8 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 35 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 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320 万:据统计,中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和比例皆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 高达 320 万人,其中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 100 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 25%; 另据调查,有 25.5%的家庭因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而不愿再升入大学;在百度搜索里输 入“高考学费自杀”字样,跳出的相关内容达 18 万条 第一:据“教育政策研究所”公布的数据,世界上学费开支最贵的为日本,大学生平均年 支出为 8930 英磅但考虑到日本人均 GDP 为中国的 31 倍,日本人的 8930 英磅相当于中 国人 3550 元的支付能力,而中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却超万元,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大学 生每年的支出相当于日本的 3 倍,稳居全球第一 下降: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结果,清华大学 2000 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 17.6%,比 1990 年减少 4.1 个百分点;北京大 学 1999 年农村学生比例为 16.3%,比 1991 年减少 2.5 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 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 22.3%,比 1990 年减少了 5.7 个百分点。
模糊的数字 上大学的学费到底要交多少?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底需要多少钱? 5 万:2004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培养一个本科生的完整成本 一年至少要 4 到 5 万元1.3 万:2005 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和文科人均培养 费分别为每年约 1.5 万元和 1.2 万至 1.3 万元 8000:2004 年,《市场报》报道说,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 7000-8000 元 收费:60002005 年,教育部规范,高校收费普通专业每年不超过 6000 元,北京高校收费标准稳定,除了艺术等专业收费每学年在万元左右外,其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 5000 元、 5500 元、6000 元三个档 比例:25%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 学生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 25% 实际分摊:44%依教育部提供的折中数据即 1.2-1.5 万,按现在每生每年 5000 元学费、 1200 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为 44%,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 在 13%~15%。
真实成本:X “那怎么知道?”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一位姓张的同学告诉记者, “其他同 学也肯定不知道,学费历来是让交多少交多少呗 ” 成本核算不清,要交的学费及其它项目收费必然成为一个变动的未知数,规定的比例也难 免成为虚设 咋算的数字 那么大学生培养成本谁来算?算什么?算清的话捆得住伸向学生腰包的手吗? 首先是由谁算的问题以往培养成本核算的主动权基本上在高校,因为没有刚性的约束, 结果往往造成越算越高,分摊到学生身上的费用也令他们越来越难堪重负;同时,作为费 用的承担者,广大的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他们能做的只是 在收到入学通知书之后去筹钱 其次是怎么算的问题,即培养成本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高校拿钱用来干什么 依照 2005 年 6 月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高校 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 成其中人员费用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 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 培训费、福利费、劳务费、招待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其它公 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 住房补贴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设备折旧。
对同时具备教学实体与行政单位性质的中国高校,哪些成本该界定为教育成本颇为困难 教育学者熊丙奇以为,将高额行政花销全部计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定办法是不合理的《200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教职工 161.07 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 85.84 万人,行政后勤等人员占到总人数的接近一半;与行政机构的臃肿繁 多相应,高校的工资福利、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车等方面的成本大量增加另外, 对退休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是否应当纳入培养成本也一直存在争论,按照国际上的标准, 退休教职工已基本不再从事教育活动,就不应当算作生均培养成本的,但我国仍由学校负 担高校退休金现在,北大、清华离退休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在职教师人数还有,目前 高校存在诸多的教师拿着国家工资,却干着讲课私活的现象,他们的工资难道也要计入大 学生的培养成本吗? 教育部称制定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理目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同 时要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 【看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