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很深的文明古城它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临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城市为何取名 邯郸 ,在《汉书》中还有过专门的记载: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丰厚的文化,使邯郸成为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 邯郸学步 、 胡服骑射 、 负荆请罪 以及 将相和 、 黄粱美梦 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于邯郸邯郸市内的著名旅游景点除了邯郸市博物馆、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等外,还有我国建园最早、领导人题词最多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这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的我国著名的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 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X年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 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具有 表里河山 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41 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在晋冀鲁豫边区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曾经历了4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野蛮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百万敌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号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中共 七大 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举行了 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 ,并酝酿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委托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边区代表转交边区有关部门于是,建立烈士陵园便成了全区党政军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边区首府邯郸隆重开幕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建议,被大会采纳3月27日,大会执行主席聂荣臻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同和欢迎,讨论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五项办法:在邯郸建立陵园,作为总的、代表性的陵园。
主要纪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之牺牲士 并通过了有关决议决议通过的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参议会副议长邢肇棠、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邯郸城南郊举行破土奠基仪式,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组成了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棠、张际春、薄一波组成的 筹建委员会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历时四年,在那战火不断,物质及其匮乏的时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物是十分艰难的,陵园始建不久,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边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陵园建筑物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47年初,为响应晋冀鲁豫中央局提出的 一切为战争,一切为前线 的口号,陵园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恢复全面施工,2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函:决定将左权遗骨移葬陵园,园名暂定 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并请朱德题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于同年由晋冀鲁豫军区修建,后归烈士陵园统一管理1950年,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竣工,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于50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举行,《人民日报》刊登了 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 启事。
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了话,解放军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代表姚继鸣、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等发言,邯郸地市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烈士亲属五千余人参加了大会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等单位与个人送来挽联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中的烽火中进行的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1947年朱德来园,为陵园建设作了具体指示,看到建园的广大干部职工非常辛劳,于走后寄来二百万元(冀钞)作为奖励,陵园职工万分感动,后来用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 朱德桥 陈毅多次来陵园小住,写下了 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 的感人诗句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园参谒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一行于1959年6月来陵园参谒时,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及 四八 烈士阁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后陵园工作人员依照总理提议改建了人民英雄纪念墓,修缮了 四八 烈士阁。
纪念墓前两组 八路 和 民兵 的雕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起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园貌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我园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社会各界的赠予和领导人大量的题词,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馆藏至今已有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 件,三级文物38件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历经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新中国的成立,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东西十字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 四八 烈士阁、左权将军墓及左权将军纪念馆、朱德桥、烈士纪念堂、南院烈士纪念碑等现在我们面前是陵园的北大门这是一座形似凯旋门式的建筑,门楣上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和 浩气长存 几个大字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题写的。
进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塔和人民英雄纪念墓烈士纪念塔是陵园最高建筑物,高24米,呈方形锥体,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塔尖处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塔座旁有两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时、彭德怀、陈毅、林伯渠、董必武、杨立三的题词塔后刻有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1946年3月30日通过的关于建立陵园的决议人民英雄纪念墓是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纪念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高11米,径13米,顶部弧形,四周开设有 26个小窗,墓内陈列有300余位团级以上烈士名录从四个方向与墓体相连的四座方形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等人的题词墓前方东西两侧是主题为八路军和民兵冲锋陷阵的两组群雕公墓西侧的这一座如飞机形状的古典建筑是陈列馆,是在原侵华日军东亚神社旧址上改建的馆名为刘伯承所题,馆内陈列着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迹,共130余幅历史照片和实物是一座综合性的纪念馆走过陈列馆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四八烈士阁这是一座六角双层楼阁,阁顶用白色琉璃瓦覆盖,十二道飞檐用红柱支撑,阁内有螺旋形木梯盘旋而上这是1946年根据邓小平提议,为纪念1946年4 月8日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人而修建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雄浑广大的墓,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墓墓前的纪念碑坊,刻有谢觉哉的题词 人民共仰 碑坊下有汉白玉碑, 左权将军之墓 为周恩来所题,碑旁有朱德的挽联和彭德怀撰写的墓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我党我军最高将领,是中央军委授予的33 位军事家之一左权具有极高的作战指挥能力,漳洲战役、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长乐村战役、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 ,无处不留有左权将军的身影特别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朱彭左 成为八路军总部的代称1942年5月,左权在太行山指挥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闻讯后悲痛异常,当即就为这位亲密的革命伙伴写下了 吊左权将军 一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聂荣臻闻讯后,在万分悲哀中写了 祭左权同志 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联合作出 关于追悼左权同志 的决定,彭总亲自主持了追悼大会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的军事家、革命家,晋冀鲁豫的边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左权将军的牺牲之地--山西辽县改名为 左权县 。
左权将军墓两侧有附墓六座,安葬着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裕民、《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何云、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第二任行长赖勤、中共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华青年联合会负责人陈光华等烈士1982年7月,左权将军墓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左权将军墓南北呼应的是左权将军纪念馆,原为湖心亭,后改建为纪念馆,馆名是徐特立所题,南北有石桥相连馆内陈列着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有187幅照片资料和101件文献和实物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烈士纪念堂这是陵园最宏大的宫殿式纪念建筑,仿北京中山纪念堂修建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堂匾为周恩来所题,红色门柱上有董必武写于65年的联语: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山河 堂内陈列着175位烈士遗像,340余幅资料照片和120余件烈士遗物、遗墨等是一个群体性革命纪念馆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南北两院,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二百多名烈士,这些英雄儿女中,有左权这样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有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范筑先,有1961年薄一波提议移葬进园的前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还有为保护抗战公款而牺牲的陈赓将军的夫人王根英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正气,中华民族在抵抗外辱,追求真理的十一年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奕奕光辉。
此外,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华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