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目 录 目 录 摘要 摘要 summary summary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 1.1 褶皱概念上的必要阐释 ⋯⋯⋯⋯⋯⋯⋯⋯⋯⋯⋯⋯⋯⋯⋯⋯⋯⋯(2) 1.2 整体形象中的褶皱 ⋯⋯⋯⋯⋯⋯⋯⋯⋯⋯⋯⋯⋯⋯⋯⋯⋯⋯⋯⋯(3) 第2章 褶皱的物质特性第2章 褶皱的物质特性⋯⋯⋯⋯⋯⋯⋯⋯⋯⋯⋯⋯⋯⋯⋯⋯⋯⋯⋯⋯(9) 2.1 褶皱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9) 2.1.1 褶皱的形成 ⋯⋯⋯⋯⋯⋯⋯⋯⋯⋯⋯⋯⋯⋯⋯⋯⋯⋯⋯⋯⋯(9) 2.1.2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10) 2.2 褶皱的功能性 ⋯⋯⋯⋯⋯⋯⋯⋯⋯⋯⋯⋯⋯⋯⋯⋯⋯⋯⋯⋯⋯⋯(12) 2.2.1 褶皱的结构造型功能 ⋯⋯⋯⋯⋯⋯⋯⋯⋯⋯⋯⋯⋯⋯⋯⋯⋯(13) 2.2.2 褶皱的装饰功能 ⋯⋯⋯⋯⋯⋯⋯⋯⋯⋯⋯⋯⋯⋯⋯⋯⋯⋯⋯(15) 2.3 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 ⋯⋯⋯⋯⋯⋯⋯⋯⋯⋯⋯⋯⋯⋯⋯⋯⋯⋯⋯(18) 2.3.1 服用材质 ⋯⋯⋯⋯⋯⋯⋯⋯⋯⋯⋯⋯⋯⋯⋯⋯⋯⋯⋯⋯⋯⋯(18) 2.3.2 工艺制作 ⋯⋯⋯⋯⋯⋯⋯⋯⋯⋯⋯⋯⋯⋯⋯⋯⋯⋯⋯⋯⋯⋯(21) 第3章 褶皱的审美原则 第3章 褶皱的审美原则 ⋯⋯⋯⋯⋯⋯⋯⋯⋯⋯⋯⋯⋯⋯⋯⋯⋯⋯⋯(27) 3.1 简单与多样 ⋯⋯⋯⋯⋯⋯⋯⋯⋯⋯⋯⋯⋯⋯⋯⋯⋯⋯⋯⋯⋯⋯⋯(28) 3.2 运动与变化 ⋯⋯⋯⋯⋯⋯⋯⋯⋯⋯⋯⋯⋯⋯⋯⋯⋯⋯⋯⋯⋯⋯⋯(29) - 1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3.2.1 不动之动 ⋯⋯⋯⋯⋯⋯⋯⋯⋯⋯⋯⋯⋯⋯⋯⋯⋯⋯⋯⋯⋯⋯(29) 3.2.2 运动空间的变化 ⋯⋯⋯⋯⋯⋯⋯⋯⋯⋯⋯⋯⋯⋯⋯⋯⋯⋯⋯(30) 第4章 褶皱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第4章 褶皱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34) 4.1 自然成型的褶皱 ⋯⋯⋯⋯⋯⋯⋯⋯⋯⋯⋯⋯⋯⋯⋯⋯⋯⋯⋯⋯⋯(34) 4.1.1 身体自由的象征 ⋯⋯⋯⋯⋯⋯⋯⋯⋯⋯⋯⋯⋯⋯⋯⋯⋯⋯⋯(34) 4.1.2 精神意蕴的表达 ⋯⋯⋯⋯⋯⋯⋯⋯⋯⋯⋯⋯⋯⋯⋯⋯⋯⋯⋯(37) 4.2 人工造型的褶皱⋯⋯⋯⋯⋯⋯⋯⋯⋯⋯⋯⋯⋯⋯⋯⋯⋯⋯⋯⋯⋯(40) 4.2.1 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40) 4.2.2 历史文化的传承 ⋯⋯⋯⋯⋯⋯⋯⋯⋯⋯⋯⋯⋯⋯⋯⋯⋯⋯⋯(43) 第5章 褶皱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和运用第5章 褶皱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和运用⋯⋯⋯⋯⋯⋯⋯⋯⋯⋯(47) 5.1 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 ⋯⋯⋯⋯⋯⋯⋯⋯⋯⋯⋯⋯⋯⋯⋯⋯⋯⋯⋯(47) 5.2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褶皱 ⋯⋯⋯⋯⋯⋯⋯⋯⋯⋯⋯⋯⋯⋯⋯⋯⋯⋯(49) 5.3 启迪与启示 ⋯⋯⋯⋯⋯⋯⋯⋯⋯⋯⋯⋯⋯⋯⋯⋯⋯⋯⋯⋯⋯⋯⋯(5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8) 致谢致谢⋯⋯⋯⋯⋯⋯⋯⋯⋯⋯⋯⋯⋯⋯⋯⋯⋯⋯⋯⋯⋯⋯⋯⋯⋯⋯⋯⋯(60) - 2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第 1 章 绪 论 第 1 章 绪 论 历史学家马克斯· J· 弗里德兰德曾经这样讲过: “说到文明,一只鞋能透露给我们的消息,和一座大教堂所蕴涵的内容一样丰富。
”1的确,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物品来发掘和分析一段文明,得到的成果往往会比仅仅局限于研究优秀的艺术作品更为丰厚因为杰作通常是天才和精英的能力展现,而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小事物,却仿佛更能准确体现出“时代精神” 2同样,对服装中褶皱的探讨和研究也正是基于这种角度的考虑 “有衣即有褶”这个现象在人类服饰文化之初就已十分清晰明了,数千年的着装历史中,与服装最为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的细节非褶皱莫属从古埃及人简单朴素的缠腰布到现代人千姿百态的时装潮流,从 T 型台或博物馆展示的璀璨华贵的高级时装到大街小巷平常人穿着的衣裙裤袄,无处不见有意或无意形成的纷繁多样、形态各异的褶皱它们可以是宽衣博袖上修长舒缓的自然垂褶,也可以是用高温定型机器压烫出来的整齐细密的机械褶裥;它们可以是短小轻盈、活泼可爱的花边碎褶,也可以是华丽丰富、复杂多变的造型堆褶⋯⋯它们或默默藏在宽大的裙摆下,用自身的张力和体积支撑着整个裙装廓型;或赫然出现在各种醒目乍眼的部位,而成为或浪漫或怪异或奢华或大胆的时尚典范这个与人类着装行为休戚相关的小细节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代服装品质和风格的最好见证,对它的物质属性、审美意象以及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或许能帮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深入理解服装的本质和精髓。
- 3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 褶皱概念上的必要阐释1.1 褶皱概念上的必要阐释 图 1-1:Box Pleats(箱型褶)图 1-1:Box Pleats(箱型褶) 图 1-2:Knife Pleats(刀褶)图 1-2:Knife Pleats(刀褶) 根据《中国衣经》所作的解释, “褶”即为衣服上的褶裥,史籍亦作“襞积” 明代朱谋玮在《骈雅· 释服食》中也提到: “襞积,衣褶也” 指在织物或服装面料上进行所需要的折痕处理 “成衣时,褶裥由宽余的面料折叠而成,可形成半立体造型效果,使服装产生动感传统服装上的褶裥样式有大褶、百褶、边褶、六破等” 3《世界服饰词典》给出了更详细的定义: “用有规则折叠布的技术制成的褶为装饰及增加活动余量而在服装中广泛使用,其代表种类有箱型褶、弯曲褶、手风琴褶、雨伞型褶⋯⋯” 4 图 1-3 Rolled Pleats(卷褶) 图 1-3 Rolled Pleats(卷褶) 图 1-4:Cartridge Pleats(圆褶)图 1-4:Cartridge Pleats(圆褶) 而在英文中, 能够被解释为 “褶” 的便有: Pleat (褶裥) 、 Plait、 Frill(褶边、饰边、荷叶边) 、Fold(褶裥、折叠、双折卷边) ;被解释为“褶裥” 的有: Rumple (皱纹、 褶裥) 、 Ruckle(小皱) 、 Pucker (褶裥) 、 Tucking (褶裥、 胖花、 集圈) 、 Ruche (褶裥、 饰边) 、Drape (缀折) ; 被解释为 “褶子” 的有:Flute(女装圆凹褶) 、Crease(折印、折痕) 、Wrinkle(皱纹、折皱)等。
即便在同一词汇如“Pleat” (直褶)中,又有 Box Pleats(箱型褶) 、Knife Pleats (刀褶) 、 Rolled Pleats (卷褶) 、Cartridge Pleats(圆褶、弹带褶) 、Stacked Pleats(堆褶)等之分被解- 4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释为“皱”的词汇有:Crinkle(皱纹、起皱) 、Wrinkle(皱纹、折皱) 、Crease(皱纹) 、Ruck(皱、褶) ;被解释为“皱褶”的有:Crimple、Fronce、Puff、Goffer;被解释为“皱裥”的有:Gathers 等等5 此外,西方对其历史服饰上曾经使用过的各种褶皱制作工艺方法、造型手段和技巧等都有详尽细致的考证他们通过复制历史服装来再现褶皱的外观形态,并对其加工缝制方法做出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参考资料也相当丰富,可以说,对褶皱的工艺性研究已到了十分细化和深入的程度 图 1-5: 戴面纱和面具的舞蹈者 图 1-5: 戴面纱和面具的舞蹈者 古希腊青铜雕像(公元前 250-220 年) 古希腊青铜雕像(公元前 250-220 年) Himation 上的褶皱与服装、人体共同塑造出生动优美的造型整体。
Himation 上的褶皱与服装、人体共同塑造出生动优美的造型整体 但由于本文旨在通过对褶皱的物质形态、 审美特征以及象征含义等多方面进行的分析中,探寻其存在和变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为了便于论证,从这许多细节化的名称概念中提取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进行概括和提炼便成为必要在本文中,对面料或服装进行的所有折痕或折皱处理并最终形成服装三维空间形态的效果,都统称为 “褶皱” 并根据成因的不同,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披挂在人体身上并由于人体骨架的支撑而天然生成的自然成型褶皱;一类是经过手工或机械加工的具有一定形式规律的人工成型褶皱 1.2 整体形象中的褶皱 1.2 整体形象中的褶皱 人与衣着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相应的,每一套服饰也同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其中包括从上衣、下- 5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图 1-6图 1-6: 古希腊 Eirene(和平的象征)的雕像古希腊 Eirene(和平的象征)的雕像裳到鞋、帽、饰物,从领、袖到花边、褶裥等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构成元素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只有将这些部分和元素协调起来,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整体联系、严谨而精细的集合体”6, 才能体现其完整的实用和审美价值。
捷克美学家波格达列夫也认为,服饰是由整体的功能结构来表征的现代着装者是一个完全动感的人物形象,⋯⋯离开了动感的画面,服装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也就是说,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服装才有意义 ”7同样,服装中的褶皱之所以能展现鲜明的个性特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它以整体的形态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这个整体不单指褶皱本身,而是包括褶皱在内的服装整体例如在经典的古希腊服装中(图 1-5、1-6) ,让人们为之赞叹并不断效仿的并不是希顿(Chiton)或希玛申(Himation)上某个单独的衣褶或垂角,而是各个部位的褶皱与服装其余组成部分所共同构筑的独具魅力的整体即使是外观效果更突出、更醒目的具有极强秩序感的机械褶裥,也要在与服装其他部件相互映衬、相互协调的整体中,才能凸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来因此,只有当褶皱作为整个服装的一部分,并且同服装中各个结构要素紧密联系,默契配合,才能共同组成一个完美的真正具有感染力的服装造型整体本文在进行论证和分析时,也是将它作为服装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考察,并随时与服装其他要素进行参照和比较的,而不是将其生硬的割裂分离开来 - 6 -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图 1-7:19 世纪末流行的女装中,用皱被塑造出的优美的“S”线形。
图 1-7:19 世纪末流行的女装中,用皱被塑造出的优美的“S”线形 图 1-8: Yohji Yamamoto1986年秋冬季作品 图 1-8: Yohji Yamamoto1986年秋冬季作品 曾经用来塑造裙撑外形的褶皱在此颇具讽刺意味曾经用来塑造裙撑外形的褶皱在此颇具讽刺意味 随着服装样式的改变,作为服饰造型手段和装饰手段的褶皱处理也经历了无数次变化在历史变迁和世纪交替的起伏波动中,它逐渐展现出更生动的形态和更新的价值,并且成为服装外在形式变化万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这些形态和价值的作用难以忽视,但它们并不能成为褶皱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充分理由事实上, “任何观念、信仰、行为规范或者价值若能传之久远,则必有其内在的生命,使它能承担日晒雨淋,不断地适应土壤、 养料、 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8褶皱在服装领域里的长盛不衰恰恰表明了它具有强健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感染力它本身所具有的灵活的形态特征和从容应对的变化能力,使得它即使在现代服装领域里也依然显得个性鲜明在漫长的时间磨砺和岁月洗礼中,它不仅体现出服饰文化中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整合,更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审美理念”9。
它以个性鲜明、灵活多变的视觉语言艺术化地反映了服饰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服装从具体形式到抽象意味的构筑与传达尽管褶皱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不同地域可能会出现某些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也正说明了褶皱对时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