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座独居深山幽谷中的古建瑰宝-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46KB
约6页
文档ID:277302092
一座独居深山幽谷中的古建瑰宝-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_第1页
1/6

          一座独居深山幽谷中的古建瑰宝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                    梁思成(1901~1972年),广东省新会人,梁启超的长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创办中国最早的建筑教学专业——东北大学建筑系及清华大学建筑系,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解放后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佛教建筑曾达到过难以想象的辉煌程度,由于4次大规模的灭法运动、战乱、自然灾害和木结构建筑的寿命等原因,唐代异彩纷呈的佛教建筑似乎已经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来自www.lW5u.Com]20世纪初,日本学者认为,在中国已经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唐代木制建筑了,建筑学家要想领略唐代古朴雄浑的建筑风格,得去日本才行,因为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就是按照唐代风格建造的日本建筑史学专家伊东忠太在《中国建筑史》中公开指出:“研究广大之中国,不论艺术,不论历史,以日本人当之皆较适当然而梁思成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偌大的中国,一定会有唐以前的木结构存留至今。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留最多的地方,又毗邻北京,因此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对山西古建筑进行考察1931年4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辞去东北大学的职务,回到北京,应聘到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一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营造学社南迁在这6年里,梁思成夫妇到山西等地进行古建筑的野外调查和实测,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399座,其中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至今全国仅发现4处,全在山西;辽金以前的137座,元代的262座,占全国70%以上399座木构古建,每一座都堪称国宝然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山西古建筑大多还是锁在深闺人未知从1931年到1937年的6年中,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营造社的同仁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大规模的考察,1933年9月、1934年8月、1936年冬和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四到山西,发现了大同的上下华严寺和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五台山佛光寺等古建奇葩,尤其是对五台山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的发现,将五台山推到了中国以至亚洲甚至世界古建筑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的第六十一窟中发现了一幅描绘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壁画描绘了五台山的山川与寺庙,并标注了寺庙的名称,其中图上标有一座深山幽谷中的古庙——佛光寺。

图是唐朝人绘画的,寺名是唐朝人起的,于是可以初步断定,至少在唐朝,五台山有座叫做“佛光寺”的庙宇1937年6月,我同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莫宗江、林徽因、纪玉堂四人,到山西这座名山,探索古刹到五台县城后,我们不入台怀,折北而行,径趋南台外围我们骑驮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下面可以俯瞰田垅田垅随山势弯转,林木错绮;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旅途十分僻静,风景很幽丽到了黄昏时分,我们到达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禅寺瞻仰大殿,咨嗟惊喜,我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个实证了梁思成在《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中写道1937年6月梁思成与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出发去五台山寻找胜迹他们经太原进入五台,骑着毛驴迂回在崎岖的山区,经过2天的搜寻,终于在第二天的黄昏走到豆村的佛光寺,发现在山腰上屹立着一座大殿,宏大的屋顶,深远的出檐,檐下疏朗而硕大的斗栱吸引住了梁思成,使他相信肯定这是一座辽代以前的建筑他们立即开始作详细的调查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是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

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对于那次的五台山考察古刹,梁思成先生曾写道而真正的突破点来自于林徽因隐隐约约地看到大梁上有淡淡的墨迹对于古迹考察来讲,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莫过于留存在木头、石头、砖头等物体上的字迹于是众人赶忙搭起梯子,梯子刚架好,林徽因便急不可耐地攀登了上去,在忍受着蝙蝠与臭虫的同时,她一直坚持,并辨认出了大梁上的几个字“佛殿主女弟子宁遇公”一时间,几个人兴高采烈因为之前殿外的石柱亦发现“宁遇公”字样,还有“唐大中十一年”的刻字,于是,换句话讲,基本可以推断此殿是唐代建筑当然仅仅是推断亦是不可靠的于是他们用浸水的布擦拭大梁上的污垢,阅读梁上所有的文字因为梁上有土朱,需要一直保持水分才能将字迹显现出来,于是如此反反复复三天,终将所有的文字读完而其中“功德主故军中尉王”,正是唐代宦官监军的职位于是,终于可以下定结论:东大殿确实为唐代建筑而一个带有改写中国以至亚洲古代建筑历史性质的重大发现诞生了佛光寺东大殿完好保存了唐代的建筑、雕塑、绘画、墨迹等“四绝”,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国佛教中心的文化艺术,是我国文物古迹中的皇冠,也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古刹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靠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

寺于唐代为五台大刹之一,见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榜曰‘大佛光之寺’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正是由于在山西的四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也使山西的古建筑为世人所了解参考文献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2. 梁思成[来自w]《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3. 雒春普《梁思成、林徽因的四次山西之行》,《钟山风雨》,2004年第6期4. 刘颖绨《梁思成与五台山》,《五台山》2006年第1期作者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