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知识管理KM专有名词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3KB
约24页
文档ID:485444966
知识管理KM专有名词_第1页
1/24

专有名词学者说明或解释信息科技与 知识管理Laudon &Laudon知识管理在组织活动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组织创新或扩大知识的流动等等,在开发知识管理系统时,我们仍然要知道如 何去让正确的IT适当支持组织活动,右我们可以将组织知识活动 区分成四类:创造知识,分送知识,分享知识,获得知识,依这四类 去寻找信息科技的支持,如下:创造知识:可以使用KWS(KnowledgeWork Station),相关信息科技 如 CAD, Virtual reality, Workstations分送知识:可以将知识由知识拥有者手中传送给正确的人 ,这可以使用 0A技术达成,如:WP,DTP, Web publishing分享知识:在一群体里,成员相互分享所拥有的知识 ,如:GroupCollaborati on System(Groupware,l ntran ets) 等等知识获得:可以从组织既有的数据中撷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或是建 立组织知识库,经由交谈的方式,取得知识库中的知识,如:Expert systems, In tellige nt Age nts, Neural n ets, Fuzzylogic资 料来源:Laud on & Laud on ,"Ma nageme nt In formatio n System",p536知识社群的特色知识社群的优势与特色如下:(1)知识社群是开发员工内隐知识最 好的一个机制;(2)透过知识社群,可以逐渐养成员工开放思考与 创新知识的训练;(3)知识社群可透过讨论区、聊天室、留言版、 专栏区等功能服务,让员工彼此的知识在网络上相互分享、激荡; (4)知识社群可把成员所学的最新知识,立刻在讨论区呈现、引起 讨论;(5)知识社群可以让组织培养团队学习的文化,并透过团队 学习,让员工彼此不断地强化知识分享的流通渠道; (6)知识社群可以在最短时间累积出充沛的知识能量,透过知识社群的经营, 可以将其它非文件式的知识具体呈现。

整合性知识(CollectiveKno wledge)Robst &Buchel(1997)一个组织解决问题的潜力往往大幅抑赖其知识库的整合性要素 •整合性知识不仅是个人知识的总和,对组织的长期存活更是格外 重要知识管理alavi etal.(2001)知识管理是组织创新与提升竞争力的法宝,知识管理是知识创造、 储存/再利用、移转与应用知识的流程,知识管理有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件等等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 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第三,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 间的互动、合作关系知识分享Wjn hoven知识分享大多藉由信息媒介来进行的知识移转且知识传送者将 知识传送给知识接收者,而知识接收者将本身已知的知识再经过 新取得的知识进行阐释,这样的互动过程就称之知识分享知识Nonaka内隐知识;外显知识内隐知识(主观的):经验的,同步的,模拟的 外显知识(客观的):理性的、连续的、数字的内隐知识包含了认知与技能二项元素知识社群(kno wledge commu nity)David J.Skyrme知识社群是早期网络文化的缩影.透过新闻族群•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讨论清单以及因特网会议(留 言版),具有共同兴趣的同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进行知识的交流•来源:"知识商务"一书知识创造平台NonakaBa即是共享的系络,在这样共享的基础下知识可以彼此分享、创造与利用。

具 体言之,Ba其实就是促进知识传送者与接收者更容易沟通的工具、 方式或场合例如:、IT(硬件);组织文化(软件)等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 Ba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成功要素,提供实践个人知识转换的动力与场所进而转动知 识的螺旋因此,Ba也可说是信息转换成知识的场所Nonaka(1994, 2000) 指岀Ba有四种型态:起源平台 (originating ba) 、对话平台(dialoguing ba) 、系统化平台 (systemizing ba) 、行动平台 (exercisingba)这四种型态是以两大构面区分岀来的, a.互动的型态;互动是以个人形式或集体形式进行b.互动的媒介;经由面对面沟通或是虚拟的媒介,例如:网 络、视讯会议等1. 起源平台:这是个人可以分享经验、感觉、情绪和心智模式的场合该平台 提供「社会化」一个共享的组织系络,起源平台是一存在内心世界的平台,个 人藉由同理心与同情心而超越人际间的藩篱,以关怀、爱、信任与承诺成为人 与人知识转换的基础2. 对话平台:这是提供团体分享心智模式与技能的场合,将内隐知识转换为外 显知识或是概念加以文字化因此,对话平台提供一良好的「具体化」组织系 络。

个人的内隐知识透过沟通而成为共享的知识,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选择具有 不同特殊知识或能力的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或是跨部门的团队,透过对话平台 使得这些人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成外显知识3. 系统化平台:系统化平台针对「结合」提供一良好的组织系络,使得外显知识能以较便利或是书面的方式在整个组织间流通信息科技 (例如:网络、视讯会议等)为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一虚拟化且更具效率的合作环境4. 行动平台:行动平台提供「内化」一共享的组织系络,个人经由虚拟的沟通 媒介,内化外显知识成为己身的内隐知识,例如:操作手册或虚拟实境演练方 案岀处:No naka, 1., Toyama, R. and Konn o, N. (2000), “ SECI, Ba andLeadership :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 , Long Range Pla nning, 33, pp. 5 -34.知识管理迷 思一、 Malhotra (2000)1. 知识管理技术可适时传送正确的信息给予适当的人员2. 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储存人类的智慧与经验3. 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分配人类的智慧二、 Kearney(1999)1. 分类编码将会解决我们的问题2. 只要拥有因特网,将会获悉所要知道的3. 掌握优秀的文件管理系统就是做好了知识管理4. 组织提供知识,员工会自动前来5. 所有的知识未来可能需要它,所以最好马上取得它6. 组织提供工具,员工就会予以使用三、 Dixon(2000)1. 建立电子数据库,员工就会进来使用2. 技术可以取代面对面的互动的方式3. 知识交换只存在于没有竞争或合作的文化组织「知识管理」的省思针对上述的迷思,研究者提出一些比较正确的观点一、Malhotra (2000)1. 只要程控得宜,有时计算机可提供简单的讯息,例如电子邮件送达时,提供 讯号提醒人取用。

但知识不冋,知识的获取要靠主动的需求2. 知识管理可储存和提供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但是今日和未来的智慧与经验在 于人3.与上同二、 Kearney(1999)1. 分类编码是在做知识的分布图,有助于知识的搜寻,就好像地图可指引开车 的方向分类编码可帮助知识搜寻的部份问题,而不是解决所有的知识问题2. 因特网是今日的知识矿,虽然它是一个丰富的矿产,但还是需要识货的人去 发掘3. 文件管理不等于知识管理文件管理系统大多用来管理例行性的行政事务, 而知识管理还包括许多内隐性的知识4. 促销可助长消费,知识也一样,知识部门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推销知识的运 用5. 所谓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因人而异,每个人需求不同,工作性质不同, 各取所需因此,知识管理应避免「数据过剩,信息不足」的现象6. 知识管理的形成包含人、科技、和知识,只有工具是「徒法不足以自行」 就好像买了车子,还要有开车的技术,才能到达目的地三、 Dixon(2000)1. 电子数据库的功能是在帮助组织或人的记忆,因为人的记忆有限,而学海无 涯2. 最好的沟通方式仍然是面对面,但受限于时间、经费、场地等因素,技术退 而求其次可间接地经由技术文件、邮件、讨论室、电子视讯会议等方式取得, 但不是取代。

3. 这是知识管理的一大盲点,也是知识行政人员所待解决的困境-如何让员工 在自由的气氛、没有竞争压力下奉献智能于组织或社会智慧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Stewart(1997)Stewart(1997)认为智慧资本是每个人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 力的总和换言之,凡是能够用来创造财富知识、技能、资源、智慧财产等, 就称为智慧资本Stewart将智慧资本分为三类:1. 人力资本:及个人能为顾客解决问题的才能,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创新与更新的源头例如:实验室里的研发人员2. 结构资本:将人力资本加以整合, 供其一在发挥功效以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是将个人知识转换为公司资产,有了结构资本,成员之间才能快速地分享知识与传播知识3. 顾客资本:一家厂商与往来者之间的关系, 广义来说,顾客资本可以包含与下游顾客与上游供货商之间的关系「智慧资本」(In tellectual Capital )并不是指一堆博士关在研究室里埋头苦干,发表许多学术论文,也不是指专利权与着作权之类的「智能财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这都只是智能资本的一部份。

所谓的「智慧资本」,是指每个人与团队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这和一般 企业所熟知的土地、工厂、机器、现金等有形资产,在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智慧资本是无形无相的,他是企业内人力资源的知识总和,他是存在于发 明10亿美元新药的化学家身上的专业与经验直觉, 他是能够想岀方法提升作业效率的工人身上的技术,他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他是公司与供货商之间的 合作关系,他更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与信誉一言以蔽之,凡是能够用来创造财富的知识、信息、技术、智能财产、经 验、组织学习能力、团队沟通机制、顾客关系、品牌地位等,都是智能资本的材料组合 In tellectual Capital, Thomas Stewart, 1997.组织文化Davenpor t & Prusak提出要成功地掌握与转移知识,除了与技术知识特质有关之外, 公司文化的组成要素也是成功的决定关键他认为一个企业单是 拥有完善的KM系统却缺之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则 KM仍将效果 不彰,必须两者相结合,始得相辅相成之效实践团体Dave ntpo rt & Prusak具有互补知识的同事会有集团性的组织,这种自发性的组织通常 是由公司员工展开的,他们因为业务•兴趣和目标相近,故而组 织起来并时常进行沟通,这种团体通常称为实践团体.Davenport 和 Hall 所写的New kno wledge and Micro-level orga ni zati on:"Com mun ities of Practice" as a developme nt framework 中对于"Communities of Practice" 的描述:"A flexible group of professi on als, in formally bound bycommorinterests, who in teract through in terdepe ndent t。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