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量词“只”的句法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名量词“只”的句法特征,其中包括对名量词“只”的句法搭配类型的考察、名量词“只”的特殊结构的研究以及与相近名量词“支”的对比研究,从而通过以上方面的考察与研究找到名量词“只”的句法规律关键词:名量词“只”;句法搭配类型;特殊结构;对比一、研究现状现在对名量词“只”的研究大多从认知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牛巧红(2007)从“只”的系源及用法等认知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比研究了“只”与“头”钱希娟(2018)根据相似性等原则分析了“只”计量范围的扩展现在名量词“只”的句法搭配类型有多种归类,但不完全,对“只”特殊结构的研究比较空白,“只”与“支”的对比研究丰富,但不够细致,所以本文着重研究这些问题本文语料来自于CCL语料库与BCC语料库二、名量词“只”的句法搭配类型《说文解字》中名量词“只”即“隻”被解释为:“隻,鸟一枚也持一隹曰隻即“一只鸟”的意思,“只”发展至今,逐渐从名词变为名量词,其句法搭配类型丰富许多,“只”围绕“一只鸟”这一范畴中心遵循着相似性与隐喻性的原则经历了近距扩展到远距扩展的变化和从搭配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的演变,其句法搭配类型大致可分为:(一)搭配鸟、兽、虫类名词“只”的搭配从“一只鸟”逐渐扩大,也可修饰禽、兽、虫等,它们基本都有外形小、灵活敏捷的特点。
如:(1)一只蚂蚁具有非常闭合的行为系统也可修饰体型较大的动物如:(2)又一只美洲虎死在偷猎者的枪口下二)搭配成对或多个事物中的一个用“只(隻)”来修饰成对事物中的一个,一般是与“双(雙)”相对而言的,而其中包括与成对的身体部位及附着物搭配如:(3)她一边喊,一边脱下一只鞋,拼命去打府官的头随后名量词“只”所修饰的范围变大,成对事物中的一个的要求逐渐淡化,也可以与多个事物中的一个搭配,在这种情况下“只”强调的是多个中的“单只”或“几只”如:(4)盘中放着四只螃蟹,一只圆脐的母蟹,三只尖脐的公蟹三)搭配具体的个体事物量词“只”的用法逐渐泛化,以至于可以修饰多种类型的个体事物,成为使用频率高的次通用型量词,除了以上提到的,还包括器具、食物等个体事物如:(5)他从树上撒下一只鱼网其中,对于与船的搭配使用被关注较多,有“一只船”“一只舰”的搭配方式四)搭配抽象事物搭配抽象事物是“只”演变过程中的远距扩展,但“只”搭配抽象事物的情况并不常见如:(6)这两种价格有差异,使得同一只股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价格五)用于称量人在现代汉语中,名量词的数量变得越来越丰富,专用量词也在增多,“只”称量人的用法基本消失了,但现在的网络用语中又重新启用了这一用法,但这种情况较少,一般指年纪小、可爱的人或内含贬义。
如:(7)我们三小只一顿饭吃了九碗只”也可以用于人的外部器官,如一只眼、鼻子、胳膊、腿等三、名量词“只”使用时的特殊结构(一)填词式:单只、一大只、一整只名量词“只”不是集合量词,但也有着“数”的意义,“只”本身就含有“一枚”的意思,因此能够进入“单X”的格式中,成为“单只”陆俭明(1987)提出在“数词+量词”组合中,除了表形状的个体量词外,中间一般不能插入形容词[1]虽然名量词“只”既不是集合量词,也不是表示形状的个体量词,但在句中想要表示“量”时,也可以在“只”前加“大、整”等形容词如:(8)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二)重叠式:一只只、只只、一只一只大多数的名量词都有这样的变化,“一只只”“只只”基本指称群体概念,但又关照到了事物个体,而“一只一只”还具有顺序性、连续性的特征,如:(9)岸边行驶的汽车就像是一只只小甲虫10)那些空了的箩筐一只一只被扔了出去三)“名词+只”的合成词结构如之前所提,有“一只船”“一只舰”的搭配方式,从而演变出了“船只”“舰只”等“名词+量词”的合成词结构,这种结构有很多例子,如“人口”、“车辆”等但并不是所有名量词都可以进入这种结构四)“只+名词”的合成词结构“只身”“只轮不反”“只言片语”“只字不提”等常见用法中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名量词的形式,一种是名量词的形式被赋予了一种形容词的性质,表示“单个、孤独、单数”的含义。
四、名量词“只”与“支”的对比研究“只”与“支”是同音的名量词,容易混淆支”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支,去竹之枝也本意是去了枝叶的竹子,后来同“只”一样,从名词演变成了名量词,称量杆状或管状事物、歌曲、队伍等一)相同点“支”称量一般的杆状或管状物,这种用法也趋向专门化只”也有这种搭配,一部分被“支”取代,但这种用法并没有消失,多数是称量小的杆状或管状物如:(11)取一支(只)干燥试管,加入制得的绝对乙醇支”的语义虚化后,可以指称抽象事物,“只”也有与抽象事物搭配的用法,在(24)例中“只”与“支”在称量“股票”时是通用的如:(12)他买了一支(只)中国股票二)不同点与“只”的来源和搭配都不同,“支”是形状型名量词[2],使用时趋向专门化,而“只”是一种物品实体型名量词[3],没有形状上的语义特征在搭配方面,“支”可以计量“队伍”等长条形事物,而“只”一般计量有生命个体或体积小的实体支”也可以指称事物的一部分,具有“分支”的语义特征,所以有“一支岔路”等搭配,这与“只”的指称成对或多个事物中的一个的用法是不同的,如“一只手指”等,“支”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只”强调单个个体支”与抽象名词的搭配比“只”更多,如与“力量、歌曲”搭配,而“只”缺少这样的用法。
结语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名量词“只”的句法特征,在“只”的句法搭配类型方面我们由具体到抽象、由近距扩展到远距扩展、由旧有搭配到新用法进行了分析在特殊结构方面分成四类进行分析,在与相似名量词“支”对比研究的方面,首先说明了两个量词本身与搭配用法的不同,在各部分的分析中穿插了认知方面的理解以及“只”的演变另外,本文对名量词“只”的句法研究还不够成熟,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ference[1]陆俭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第58页.[2]惠红军:《汉语量词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3]惠红军:《汉语量词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4]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5]董芳昭.现代汉语量词“只”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6]惠红军.汉语量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9.[7]牛巧红.量词“口”、“头”、“只”的系源研究及认知分析[D].郑州大学,2007[8]史天冠.现代汉语量词“只”的认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4):100-10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