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呼吸功能评估课件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1.50KB
约56页
文档ID:590817361
呼吸功能评估课件_第1页
1/56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包括的环节呼吸包括的环节•完整的呼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呼吸功能评估 外呼吸外呼吸•肺通气 •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呼吸道、肺泡及胸廓完成•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管道•肺泡是气体交换场所•胸廓节律性运动是动力•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内完成呼吸功能评估 气体运输气体运输•指肺循环毛细血管与体循环毛细血管之间气体运输过程•心脏是驱动血液循环的泵•血管是通道 •血液是运输气体的载体呼吸功能评估 内呼吸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呼吸功能评估 肺通气       动力•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功能评估 肺通气     呼吸型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平静呼吸•用力呼吸•呼吸困难呼吸功能评估 肺通气       阻力•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粘滞阻力呼吸功能评估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呼吸功能评估 肺的弹性阻力与顺应性•肺的回缩力为肺扩张的弹性阻力•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肺的弹性阻力可用肺顺应性表示•肺顺应性•肺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跨肺压的变化•比顺应性•比顺应性=肺顺应性/肺总量呼吸功能评估 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气流在发动、变速、换向时因气流和组织惯性所产生的阻止肺通气的力•粘滞阻力•呼吸时组织相对位移所发生的摩擦•气道阻力•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为非弹性阻力的主要部分呼吸功能评估 气道阻力•定义•维持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所需的压力差•气道阻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影响因素•气流速度•气流型式•管径大小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定义•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克服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用单位时间内压力变化乘容积变化来表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0.3-0.6kg.m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根据肺和胸廓扩张和回缩的程度,肺内容纳的气量产生相应的改变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四种基础容积•潮气容积: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容积: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补呼气容积:平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残气容积: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以上四种为基础容积,彼此互不重叠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四种容量•深吸气量: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等于潮气容积+补吸气容积•肺活量: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等于深吸气量+补呼气容积•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等于补呼气容积+残气容积•肺总量: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等于肺活量+残气容积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测定原理•功能残气量、残气容积和肺总量为静态肺容量,其组成部分均含有无法用肺量计直接测得的残气容积,目前用气体稀释法的原理进行测定。

不论密闭式或开放式气体稀释法均来源于“质量守恒”定律•某一已知数量的指示气体被另一未知容量的气体所稀释,通过测定已被稀释的气体中指示气体的浓度即可获得该未知的容量公式:C1*V1=CF*VF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仪器设备•肺量仪•测定不同幅度的呼吸动作所产生的容量改变常用的为容量置换装置为主的如水封式、滚筒密封式或楔形的肺活量计•残气测定仪•肺量计、热导式氦气分析仪或氮气分析仪、自动纯氧补偿装置、CO2吸收器、水蒸气吸收器、Douglar￿储气袋、肺泡气采样瓶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质量控制•肺量计筒容量>7L•肺量计容量积聚至少达10S•肺量仪阻力<1.5cmH2O/L/S•肺量仪流量12L/S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潮气容积、深吸气量、补呼气容积和肺活量可用肺量计直接测定•潮气容积为平静呼吸5次,呼吸基线平稳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平均气量•深吸气量为平静呼气位与最大吸气位之间的容量差,测定时避免吸气不足,为肺活量的3/5-4/5•补呼气容积为平静呼气未与最大呼气位之间的容量差,为肺活量的1/5-2/5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肺活量测定•受检者取立位,加鼻夹,含口片,与肺量计相联平静呼气5次后测定肺活量•慢呼气肺活量•平静呼气未作最大吸气后进行最大缓慢呼气至残气容积位•吸气肺活量•平静呼气未作最大缓慢呼气至残气容积位后一次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功能残气量及残气容积的测定•密闭式氦稀释法-重复呼吸法 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肺容量•正常值•潮气容积(成人)500ml深吸气量￿   男性￿2600ml  女性￿1900ml补呼气容积￿  男性￿910ml   女性￿560ml肺活量￿    男性￿3470ml  女性￿2440ml功能残气量(FRC)￿      男性￿2270±809m                女性1858±552ml残气容积(RV)￿        男性￿1380±631ml               女性￿1301±486ml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临床意义肺容量-临床意义•预计肺活量•男=2310*体表面积•女=1800*体表面积•肺活量百分比•实测肺活量/预计肺活量*100•一般降低20%以上为异常•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男性60以上,女性50以上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容量-临床意义肺容量-临床意义•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的百分比•高于35%,表示有阻塞性肺气肿存在•45%-55%为重度肺气肿•65%以上为严重肺气肿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每分钟静息通气量•定义•在基础代谢情况下(或静息状态下)每分钟所呼出的气量,也就是维持基础低谢所需要的每分钟通气量•仪器设备•肺量计、CO2吸收器、自动供氧装置、呼吸曲线记录仪、供氧记录笔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测定方法•受检者卧床休息15分钟后加鼻夹含口片,平静呼吸至呼吸平稳后,重复呼吸2分钟,同时记录呼吸曲线与自动供氧量。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潮气容积*呼吸频率•正常值为•男:9872ml•女:8116ml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肺泡通气量•定义•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解剖死腔量•肺泡死腔量•测定原理•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反映肺泡通气量足够与否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最大通气量•定义•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是一项简单的负荷试验,用以衡量肺组织的弹性、气道阻力、胸廓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反应通气功能的最大潜力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最大通气量•测定方法•受检者取立位、加鼻夹、含口片与肺量计相联,平静呼吸4-5次后以最大呼吸幅度、最大呼吸速度持续重复呼吸15s呼吸频率为15秒内呼吸10-15次•将15s吸入或呼出气量乘以4为一分钟最大通气量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为较剧烈的呼吸活动,凡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及咯血患者均不宜作此实验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临床意义•变异较大,一般以正常值 20%为正常范围•多元回归方程计算预计方程•1.23*身高+19.64*性别-0.55*年龄+0.75*体重-124.81•占预计值80%以上为基本正常,60-70%稍有减退,40-50%显著减退,30%以下严重减退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呼气肺活量达残气容积位•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1s内的快速呼出量￿,大部分正常人1s能呼出FVC的70%-80%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用力肺活量•测定方法 •受检者取立位,加鼻夹、含口片与肺量计相联,作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屏气1s,快速作最大努力呼气达残气容积位,用力持续而均匀,呼气快速而呼尽,重复二三次。

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用力肺活量临床意义•多元回归方程•FVC:0.05*身高+0.45*性别-0.01*￿年龄+0.02*体重-4.79•FEV1.0:￿0.04*身高+0.39*性别-0.02*￿年龄+0.01*体重-4.05•如FEV1.0低于70%说明有气道阻塞,常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用力肺活量与最大通气量高度相关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定义•由用力肺活量曲线上计算获得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正常值:男3.37L/S,女2.89L/S•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的阻塞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通气肺通气•临床应用•通气功能测定为肺功能测验的最基本内容,通气功能测定内容很多,常规检查包括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应用肺容量及上述肺通气功能的某些指标可以鉴别通气障碍的类型及肺功能不全程度呼吸功能评估 通气障碍分型评定通气障碍分型评定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FVCN或 FEV1.0% N或MVV N或vcN或 FRC  不等TLCN或 不等RV/TLCN或不等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不全分级VC或MVV实/ 预FEV1.0基本正常>81>71轻度减退80-7170-61显著减退70-5160-41严重减退50-21<40呼吸衰竭<20呼吸功能评估 限制性通气障碍分级TLC实/预轻度<80中度<60重度<40呼吸功能评估 阻塞型通气障碍分级FEV1.0实/预FEV1.0/FVC轻度<7570-60中度<6060-40重度<40<40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定义•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一种倾向•是一种被动过程一,不需要消耗能量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途径•肺泡内气体弥散•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弥散面积•弥散路程的距离•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分压差•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肺弥散量•每一压力差所能产生弥散的量,为弥散阻力的倒数•肺弥散总阻力可以用下式表示•1/DL=1/DM+1/VC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测定原理•通过一个膜的气体弥散速率可用FICK定律•V=K(A/L)*(p1-p2)•由于肺弥散的特殊性,气体除了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外,一些气体还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故统以肺弥散能力(DL)代替以上特征,以上公式可改写为V=￿DL￿*(p1-p2)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测定原理•临床上多用CO进行DL测定•肺CO弥散量为单位时间单位压力差条件下所能转移量•DLCO=VCO/(PACO-PCCO)呼吸功能评估 肺功能仪     肺功能仪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正常值•弥散功能(CO吸入法)￿198.5-276.9ml(kPa·min)[26.47-36.92ml/(mmHg·min)]￿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最大吸氧量•定义•人体运动时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应心肺功能及体力活动能力的最好的生理指标•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动静脉氧分压差•氧弥散能力•肺通气量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    •最大吸氧量•直接测定法•最大吸氧量=心输出量*动静脉氧分压差•最大吸氧量=吸气量*呼吸气氧分压差•运动方案•最大吸氧量标准•局限性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最大吸氧量•间接推算法•Bruce法•Fox法•Astrand法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无氧阈定义•体内无氧代谢超过有氧代谢的临界状态,或血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没有持续增高状态下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吸氧量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无氧阈测定方法•血乳酸测定法•V-斜率法•达到AT标准•每分通气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出现非线性增加的拐点•氧当量急剧增高,二氧化碳当量无降低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无氧能力定义•在无氧状态下,人体运动的持续能力•测定方法•准备活动•休息•测试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主观症状主观症状•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据Borg￿量表改进•1    无气短气急•2    稍感气短气急•3    轻度气短气急•4    明显气短气急•5    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主观症状主观症状•呼吸困难分级•0级  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        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1级  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2级  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       上坡,同龄健康人正常而自已气短•3级  慢走不及百步即有气短•4级  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有气短•5级  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呼吸功能评估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呼吸功能评估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