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 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 0 3.倒数: ① 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 ) ;B.1/a 中,a≠0;C.0<a<1 时 1/a>1;a>1 时,1/a<1;D.积为 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 时,a≠-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 0,商为-1 5.数轴:① 定义(“ 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 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 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 “││”是“ 非负数”的标志;③数 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 —加法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 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 (同级运算)从 “左” 到“右”(如 5÷ ×5);C.(有括号时 )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 且 ab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 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 …;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 变“比例” ,“比例 ”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 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 ”为 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 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 ⑴解析法; 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 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 ⑴列表; 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 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②k0 时,开口向上;a0 时,在对称轴左侧 …,右侧…;a0 时,图象位于…,y 随 x…;②k<0 时,图象位于…,y 随 x…;③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 k、b;a 、b、c的符号 六、应用举例(略)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 Rt△ABC 中,∠C=Rt∠,则 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 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 ;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 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 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 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 Rt△OAM 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 、8;6、3 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七年级上册(61) 第 1 章 有理数( 19) 第 2 章 整式的加减( 8) 第 3 章 一元一次方程( 18) 第 4 章 图形认识初步(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62) 第 5 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 6 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 第 7 章 三角形( 8) 第 8 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 9 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 10 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62) 第 11 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 12 章 轴对称(13) 第 13 章 实数(8) 第 14 章 一次函数(17) 第 15 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61) 第 16 章 分式(14) 第 17 章 反比例函数(8) 第 18 章 勾股定理(8) 第 19 章 四边形 (16) 第 20 章 数据的分析(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62) 第 21 章 二次根式(9) 第 22 章 一元二次方程( 13) 第 23 章 旋转(8) 第 24 章 圆(17) 第 25 章 概率初步(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48) 第 26 章 二次函数(12) 第 27 章 相似(13) 第 28 章 锐角三角函数( 12) 第 29 章 投影与视图(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各章详细内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 1 与字母 X 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 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5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6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 镶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7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8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