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80KB
约16页
文档ID:343238375

2023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公布日期:2023 年 7 月 17 日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沪深两市2023 年已上市的3,050 家公司〔其中A 股 3,032 家〕,除*ST 烯碳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3,049 家均按时披露了 2023 年年度报告105 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保存意见20 家、无法表示意见 10 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存意见 75 家1,658 家主板上市公司中,除豁免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以及*ST 烯碳未按规定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外,88 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把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存意见68 家,否认意见 20 家为把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把握标准和财务信息披露规章的状况,证监 会会计部组织特地力气抽样批阅了612 家上市公司 2023 年年度财务报告,批阅中重点关注了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收入确认、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格外常性损益、所得税、政府补助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财务信息披露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把握评价与 审计报告的披露状况进展分析和总结,形本钱监管报告。

年报批阅过程中,证监会会计部公布了六份年报会计监管简报,三期《会计监管工作通讯〔年报分析专刊〕》,准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上市公司 2023 年年度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存在的问题 105 项,涉及 84 家上市公司同时,证监会会计部通过问询沪深交易所、建议专项核查等方式准时处理觉察的问题,并向有关各方传递关于会计准则、内部把握标准执行和 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标准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内控标准和相关信息披露规章,但仍有局部公司存在执行会计准则不到位、会计专业推断不合理、信息披露不标准的 问题一、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相关问题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相关的会计问题始终是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领域近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形式愈发多样化,股权构造及交易安排日益简洁,局部上市公司对于股权投 资与企业合并中一些特别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存在确定问题,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很难充 分了解交易的商业实质及其影响〔一〕股权投资的分类不恰当《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标准了长期股权投资确实认和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把握、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 权益性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标准了对各参与方在合营安排中权益的会计处理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把握、共同把握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应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股权投资的分类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 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他金融资产相互混淆关于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给出了原则性定义,即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把握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把握这些政 策的制定实务中应结合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的比例、是否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 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等因素进展推断当投资方直接或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 50%的表决权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说明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具 有重大影响依据《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章第 15 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23 年修订〕》〔以下简称“15 号文”〕,对于持有被投资单位 20%或以上表决权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司应披露相关推断和依据年报分析觉察,局部上市公司持有被投资单位股权比例较高,却认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也未披露相关信息,无从区分其分类是否恰当。

较为典型的例子,上市公司 持有一个或多个被投资单位股权,持股比例均高于 20%,将其分类为以本钱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未披露治理层推断其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的依据还有个别上市公司 持有被投资单位超过 30%的股份,却仅由于该投资已托付其他方治理而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 对有限合伙企业投资的分类不恰当近年来,上市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合伙企业投资的情形日益普遍由于合伙企业是契约性组织,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担当风险、共享收益,以及对合伙企业的影响程度, 不仅受其出资比例的影响,更主要由合伙企业章程确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公司 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事实和状况,尤其是对合伙企业的权力、可变回报等因素,推断有限合伙 人是否对合伙企业存在把握、共同把握或重大影响,以确定其分类和后续会计处理,同时需 要充分披露推断的依据和理由年报分析觉察,个别上市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合伙企业较大份额〔例如 99%〕,仍将其分类为以本钱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未披露对该合伙企业不具有把握、共同把握、重大影响的推断理由,无法合理推断其分类是否恰当〔二〕权益性交易的认定与处理存在误区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对于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代公司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的行为,经济实质上属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处理。

年报分 析觉察,个别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代为担当其已发生的税款、担保支出等费用,实质上属于 控股股东对该公司的资本性投入,但上市公司将该笔投入作为利得计入损益,而未作为权益性交易计入全部者权益〔资本公积〕〔三〕非同一把握下企业合并未充分确认可识别资产和负债非同一把握企业合并中,购置方应在取得把握权日以公允价值重确认和计量被购置方全部可识别资产和负债,包括被购置方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各项资产和负债,以及被购置方财务报表中原未予以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例如内部研发形成的非专利技术、内部产生的品牌等年报分析中觉察,局部上市公司在非同一把握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大额商誉,商誉占合并对价的比例高达 90%大额商誉形成的可能缘由之一是上市公司未能充分识别和确认被购置方拥有的无形资产,导致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金额被直接计入商誉〔四〕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确实认与计量不正确近年来,上市公司在并购交易中设置或有对价的安排日益普遍,尤其是业绩补偿条款多样化例如,企业合并协议中商定,假设购置日后发生或有事项或满足特定条件,购置方有义务通过发行额外证券、支付额外现金或其他资产等方式追加合并对价,或者有权通过减 少尚未支付的剩余对价或要求返还局部已经支付的对价等方式调减合并对价。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非同一把握下企业合并中,购置方应当将合并协议 中商定的或有对价作为合并对价的一局部,依据其在购置日的公允价值计入企业合并本钱购置日及后续会计期间对于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均应基于标的企业将来业绩推想情 况、或有对价支付方信用风险及偿付力气、其他方连带担保责任、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予 以确定年报分析觉察,大多数附有业绩补偿条款的并购交易在确定企业合并本钱时没有考虑或有对价的影响,在购置日及后续会计期间,将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简洁计量为零,且未披 露相关公允价值计量所承受的重要估量和推断〔五〕合并报表层面对集团内交易相关税收影响的抵销和调整不正确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企业间转让土地使用权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 销但是,对于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由于是法定事项,在集团内部转让 土地使用权缴纳土地增值税可以抵减将来税金的权利已经成立的状况下,该事项与未实现内 部交易损益不同,原则上不应抵销年报分析觉察,局部上市公司将集团内部转让土地使用 权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直接按内部交易抵销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土地增值税的特别性,对 于并非作为自用的内部土地使用权转让,在估量将削减将来缴纳土地增值税税金的状况下, 可以列报为资产。

此外,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公司间发生交易,其中一方将自产产品销售给另一方,如依据税法规定,出售方属增值税免税工程,销售自产产品免征增值税,而购入方属增 值税应税工程,其购入产品过程中可以计算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用于抵扣由于税项是法 定事项,在集团内部企业间进展产品转移时,进项税抵扣的权利已经成立,原则上不应抵销,在合并报表层面表达为一项资产考虑到进项税抵扣权利相对应的收入是建立在加工后的产品最终对外销售的根底上 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可以确认为一项递延收益,随着后续加工后的产品完成对外销售时再转入损益中确认年报分析觉察,局部公司没有考虑该类集团内交易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特别性,导致合并报表层面的抵销和列报不正确二、收入确认问题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近年来,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兴行业,业务模式不断创,交易安排日趋简洁,相应地,上市公司收入确认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与嘉奖积分相关的收入未递延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企业在销售产品或供给劳务时授予客户嘉奖积分的, 应当将销售取得或应收的货款,在商品销售或供给劳务产生的收入与嘉奖积分之间进展安排, 与嘉奖积分相关的局部应首先确认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嘉奖积分或积分失效时,结转计 入当期损益。

年报分析觉察,个别上市公司在销售商品或供给劳务时向客户授予嘉奖积分,依据取得或应收的货款总额确认收入,未将与嘉奖积分相关的收入递延处理,而是仅将将来嘉奖积 分兑换义务确认估量负债〔二〕将经营活动中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全部者权益增加的、与全部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在确认收入时, 应当依据上述定义进展推断,只有由企业本身所从事的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才能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在某些交易安排下,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从客户所收取的款项中 可能包含了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在这种状况下,该代收款项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流入,也并不会导致企业全部者权益的增加,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年报分析觉察,局部上市公司在供给商与客户商谈确定所需商品规格、数量及选购单价后,分别与供给商和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公司并不担当任何与商品相关的风险,销售合同 款中与商品价款相关的局部,主要是代供给商向客户收取价款,相应地,这局部业务的毛利 率较低,个别公司毛利率缺乏 1%在此类业务中,上市公司没有考虑其在该项交易安排中是否担当转让商品的主要责任、在转让商品之前或之后是否担当了商品的主要风险,推断其 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而是将合同价款中实质上代供给商向客户收取的价款也确认为销 售收入。

〔三〕会员费收入未在会员受益期内分期确认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会员费只允许取得会籍,全部其他效劳或商品都要按其公允价值另行收费的,在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会员费能使会员在商定期间内得到各种效劳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供给效劳的,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年报分析觉察,个别上市公司销售会员卡取得的收入,仅由于会员在会员期内得到各种效劳还需另行付费,即在收到款项并开具发票时就一次性全额确认收入,而没有进一步考 虑会员费是否能使会员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取得商品或效劳等因素假设销售会员卡取得的 收费实质上是与将来供给的商品或效劳相关,应在将来供给商品或效劳的期限内分期确认收 入三、金融工具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近年来,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参与的金融交易日趋简洁,但在金融资产确实认和计量、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的区分、嵌入衍生工具的拆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的抵销列报等方面,对准则规定理解不充分、执行不到位的状况也不断增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