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回阅读笔记 第一回的标题:“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笼统地说,是生命的根源,生命中最真的部分《周易参同契》有“灵株”的概念,“闭塞其兑,筑固灵株”灵根,灵株之根,更进一步探源生命的真,受到重重假相覆盖修行的道路,是破除层层假相,找到最真的东西在佛家讲,是明心见性,禅宗不落名相,称之为“那个”道家修行,称之为“修真”,也是要找到并回归“那个”,“返璞归真”,成为真人有真就有假,假者,借也,不是自己本来的东西不能成为真人,就是假人成为真人,损之又损,把借来的东西,身外的东西,一样样还回去生命之真,或灵根,没办法说,如果一定要说,只能打比方,讲故事,意在言外《西游记》,一个修真的比喻和故事,通过唐僧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教人修真证道灵根育孕源流出”,讲生命孕育的源与流生命,即性命(性的古字为生),包括性和命,性命有先后天的层次天命之谓性,是先天性命,称之为天命和天性,这是生命的真,相应于灵根如果再追问,天命和天性什么关系,其实二而一,或说一体两面天命,天的命令,自然运转不可听闻的奥秘信息(“天何言哉”,听懂了,就是“天籁”),生物天生天成,皆由天命天命,是天成就。
天性,生物本性,携带天命信息,规定着生物在后天的生活样态和轨迹是人,过人的生活;是猪,就过猪的生活透过天性或本性,可以窥见天命,或者更直接地说,天性就是天命,是天的命令和消息后天性命,称之为人命和人性越高级的生物,自主性越高,灵性越足人,万物之灵天命和天性,由天主宰人命和人性,人自己主宰正因为如此,在生物界,人最容易偏离自己的天命和天性偏离,就失真,丢掉人的灵根后天性命,蕴藏着先天性命的信息,只是在后天受到具体时空环境和自身习气的种种干扰和遮蔽修道或修真,是要重新找回它,换句话说,返本,重新接通灵根先天灵根,孕化出后天性命灵根,是个体性命接通自然的枢纽明白源流,可以沿流讨源,从后天性命探索先天灵根消息,这层意思,就是“心性修持大道生”道家的修持方法,顺则成人逆成仙:从先天到后天,顺势生长,成人;从后天修炼复返先天,成仙逆,沿流讨源,从心性返回灵根通过后天修持心性,重返先天灵根,这是儒释道合一的思想大纲,也是《西游记》的主旨《西游记》有一首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从宇宙的起源讲起。
讲述宇宙起源,实际是在追问生命起源混沌,阴阳未分,只是一气,犹如无极混沌之时,天地万物未生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混沌开辟或者混沌生物的起点,相应于邵康节说的“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一气之中,本无阴阳一阳初动,犹如盘古破鸿蒙,鸿蒙就是混沌一阳初动,阳动则阴生,无极而太极一阳初动处,“天始有根”天根,就是那一点阳气太极生两仪,一气分阴阳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开辟之后,阴阳流行,清浊分辨,天地成形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天地阴阳交通,万物得以生,负阴而抱阳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天地阴阳并育万物群生的仁与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是这首诗的关键,也是《西游记》的主旨《西游记》开篇,讲的是“造化会元功”会元的概念,来自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书》邵雍用元、会、运、世讲述宇宙以及人世发生、发展、衰落和灭亡的周期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岁,这是宇宙生灭的周期一元分为十二会,各一万零八百岁一会三十运,各三百六十岁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三十年一世,是人世变化的基本单位一元的时间,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宇宙生灭一次,相当于佛教讲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为一个大劫《西游记》用元和会作为宇宙时空的框架。
一元十二会,以十二地支命名宇宙时空的发展,《西游记》只讲了其中的前三会天开于子”,混沌之中,一阳初动,阳气上浮而成天,产生日月星辰地辟于丑”,阴气下凝成地,产生水火山石土然后天地阴阳交通,丑寅之际,孕生万物,这里当指植物人生于寅”,人和动物生至寅之时,天地人三才产生如果往回推究天地人的源流,可以从寅人到丑地再到子天,最终推究到“一阳初动时”,甚至一阳初动之前的混沌一气后来的天地人以及万物,归根溯源,乃混沌一气之所生,这就是灵根的最根本处,灵根接通最初一气万物皆此一气而生,一气含万物,万物亦含此气当人的修行证悟达到这一层,复归其根,那么,“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或说“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此根称为灵根,通灵,通的是先天一气一气流行而成天地人,就是造化元会之功造化,造,从无生有;化,成住坏空由人返于地天以至于一气,就是“造化会元功”会元,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修行路径,由会而元或者更具体地说,由后天返先天,去会那个最为根本的元如何会元呢?“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厄,灾难,困苦,重重束缚释厄,摆脱灾难困苦,出离层层束缚,以至解脱。
这就是西游的主题,沿流讨源,损之又损,最终接通灵根而会元元会运世,是《西游记》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是四大部洲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论,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世界分四大部洲,是佛教的世界观在佛教看来,整个宇宙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人道世界处于欲界之中,中心是须弥山,四面是大海,四大部洲分布在四方大海中部洲之间为大海隔绝,彼此洲内生息之人有不同特色东胜神洲的人身体好,寿命长南赡部洲,因为多阎浮树,所以称之为阎浮提,提就是岛,是地球人生活的世界西牛贺洲上的牛羊多,人的福报好北俱芦洲的人,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不过,生息于此,也是学佛的八难之一在《西游记》构建的世界中,统领四大部洲的是玉皇大帝,佛祖掌管西牛贺洲,唐僧前往取经的天竺,在西牛贺洲唐僧出发地东土大唐,属南赡部洲南赡部洲再往东边走,是东胜神洲石猴的诞生地,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傲来国,是东胜神洲的一个岛国傲,超越世俗,犹如岛国脱离大陆傲来国,有其独特的超越性气质傲来国中有一座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风水好得不得了十洲和三岛,是道教仙境换句话说,花果山,相当于是十洲三岛的灵根。
辞赋又赞其为“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百川皆会海,万殊归于一本若明一气周流,则知祖脉与来龙东胜神洲,东方,生气之地;胜,最得生气东方,于时为春,阴阳和合而生万物,此为神洲之义东方生气于五行之中为木气,木气盛,则花果荣,故取花果之象命名此山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仙石,尽得天地之数仙石感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含元阳元阴,阴阳和合日久,遂有灵通,产出石卵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风,阴阳的流动,石卵感受到阴阳消息,接通灵根,化作石猴从非生命的石头到有生命的猴,对自然生物而言,是一次飞跃虽然具体说石猴的诞生,其实是在说最初生命的诞生石猴生下来具有神通,其实是灵根未断灭时通灵的表现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眼睛可以运金光,直接射向天上的北斗,惊动了天宫金光,本性的显现,先天之光,在佛家可以说是般若之体(释迦牟尼讲法时,经常放光)千里眼、顺风耳汇报说,“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先天落入后天,为了维系生命,受欲望驱使,服饵水食,开始消耗先天元气同时先天之光也为后天习气遮蔽,金光将潜息,堕入无明。
老子讲“复归于婴儿”,其实就是复返目运金光之时玉皇大帝听了汇报,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即便如此,仍然不足为异,因为人也是天地精华所生,同样失去了金光第一回标题“灵根育孕源流出”,这就是灵根的源流如今沿流溯源,或许可以寻回金光,这是《西游记》提示的修行之路某日,猴子们在山下玩水,好奇水的来源,“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开始沿流讨源的功夫,源头是涌出瀑布的水帘洞水帘洞是心之象,具体可以比喻为心房进入水帘洞,是从身体的外部进入内部,从外观到内视,从外景到内景沿流讨源,进入水帘洞,最终是要返回自己的内心,进入的方法是“瞑目蹲身”瞑目,敛神内观;蹲身,打坐入定瞑目蹲身的极致状态有腹中胎儿之象,瞑目打坐,最后亦可进入胎息状态,后天步入先天连通外景和内景的是一座铁板桥,外面虽然是瀑布飞溅,桥的这头却是“无水无波”源流之间,有一座桥,这座桥建在石窍之上,犹如人身的九窍,人通过九窍与外部世界相连桥的这头与那头,水的流向不同外是顺流,内是逆流,道家修炼功夫讲求逆用,就是要逆流而上逆流而上,复返先天,复归其根,最后找到并接通灵根这个水帘洞,“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这才是人真正最佳的栖身之所,应有尽有,本性自足,美不胜收。
水帘洞有一石碣,上面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水帘洞,可以洞天,洞察先天,洞察天机石猴出去之后,大喊“大造化,大造化”,人身本来就是天地的大造化又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人人天造地设的安身之处,在我们内心,瞑目蹲身,可以回家不安住本心,永远是流浪汉进入水帘洞之前,众猴有个商定:“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带领大家进去之后,重复:“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钻进去寻找源头,又能出来,而且不伤害身体,即出入无疾深入源头,深入内心,为内圣;进去再出来,不伤害身体,为外王内圣者,可以外王如果更进一步追究,仅内圣者,可以达到真正外王外王没有固定程序,唯变所适,真人方有真知石猴当上千岁大王,“石”字隐去,称“美猴王”隐去“石”,换成“美”换句话说,“美”的前提、前身或底色是“石”石,不动心之象,当《周易坤》六四“括囊”,或《参同契》“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坤卦内外皆为坤,内卦坤,已静;至六四,已是静极,“天地闭,贤人隐”六五静极生动,感召先天一阳来舍,所以坤卦六五的爻辞象辞,包括文言,都暗示着一阳来舍或伏阳欲出的动势。
爻辞“黄裳元吉”,小象“黄裳元吉,文在中也”黄裳之地,一阳来舍,即是元吉一阳来舍,卦成比,一阳居九五之位,此当坤六五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此即王者之象,也是石和美的关系石是前提,静极生动,伏阳既出,石当然就该隐去一阳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元神做回真正的主人公,当王,处中以制外,这就是美猴王的含义《西游记》在石猴称“美猴王”处下了一首诗:“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三阳交泰之时,也是“人生于寅”之时,于卦为泰泰卦,天地交通,阴阳交合,万物由天地阴阳交合化生日月精”,阴阳之精华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石卵和石猴,不过是一个比喻,《西游记》是一个更大的比喻,最终是为了证道,托出修炼功夫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由内观而明心见性,并非看见一个具体的东西,真如无相,内观不可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第五品》)真如虽然性空,无相而不可见,但可以通过它对外发生的作用来观察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不管过去未来,人人皆有佛性,皆有先天的那个灵根若证得真如本性,称王称圣都可以石猴成为美猴王之后,与众猴日日欢会某日欢乐之中,美猴王独自感慨:“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石猴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