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民营化探析北京大学 文东茅 Dmwen@ 2006年10月26日(北师大)主要内容l高等教育民营化的含义和实践l高等教育民营化的动因和理论l中国高等教育民营化案例分析一、教育民营化的含义与实践l讨论:民营与国营的区别?(一)民营化的含义l萨瓦斯认为,“广义而言,民营化可界定 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 满足公众的需求”(P4)l莱文等:民营化可以被定义为将教育活 动、资产和责任从政府或公立机构转向 个人和民间组织的过程”(PARIS,2002) l约翰·斯通:判断私营化的六个标准–使命或目标:最私有的使命是像私有企业那样营利–所有权 –经费来源–开支控制–开支之外事务的规定或控制–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沈红,李红桃译,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4 )l私立的管理范式:管理上果断、坚决、追求 数字或其它硬指标,如果对赢利有利的话, 甚至不讲情面;急于革新,如重构、更新、 重新设计;密切关注当事人或消费者(包括 学生、家长、校友、潜在消费者);密切关 注形象、宣传和公共关系l公立高校的管理范式:–参与式管理,注重咨询、开放、寻求共识;–扁平的组织结构,厌恶权利,藐视管理,尤其瞧 不起专业管理和不是靠学术能力而取得的权力;–其学术通常被误解或不可理解,尤其是对政治家 和生意人而言;–大学是神圣而尊贵的,管理方式商业化将导致大 学的毁灭;–强烈关注学术自由。
l从这种意义上说,私有化是迈向第一套 管理范式而远离第二套管理范式P194(二)民营化的实践l讨论:根据约翰.斯通的观点,我国高 等学校哪些方面正在民营化?我国高等教育民营化l发展民办教育l独立学院l后勤社会化l收费并轨l公办转制l贷款办学l举办营利性教育l转变管理模式二、民营化的动因和理论l(一)动因l为什么会出现教育民营化?l民营化有什么好处?l民营化有什么理论支持?民营化的动因l萨瓦斯:l现实压力:为追求更好的政府 –因为审慎的民营化会导致成本收益比更高的公共 服务l经济推动力:为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由于经济的日益富裕,人们能够自己提供各种服 务,因而更乐于接受民营化l意识形态动力:追求更少的政府 –过大的政府规模导致对民众生活的过多干预和对 民主的威胁政府的决策较市场决策更不值得信 赖民营化的动力l商业动力:为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政府开支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大的 份额应该转向私营企业私营化可以使国有企 业和国有资产获得更好的利用l平民主义:为追求更好的社会–公众应该有更多的公共服务选择权他们应该 减少对官僚机构的依赖,更多依靠家庭、邻里 、教会、种族和自愿团体,以树立社区感–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5-6l约翰·斯通、弗里德曼:l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税收政策–政府行为–公共福利l(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变化)l亨利·莱文的分析框架–需求方面:过度需求和差异需求–供给方面: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对私立教 育政策–一般压力: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国际组 织的影响(二)理论支持: 1、公共物品理论易于排他难于排他个人消费个人物品(食 品、衣服、住 房等)共用资源(如 海鱼)共同消费可收费物品( 有线电视 、电 话、电力)集体物品(国 防、治安等)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生产者安排者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公共部门政府服务 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私人部门合同承包 特许经营 补助自由市场 志愿服务 自我服务 凭单制教育民营化可能的制度安排l政府服务:传统公立学校l政府出售:地方公立学校接受外区学生 ,由父母付费l政府间协议:学生到邻近城镇上学,送 出学生的城镇政府向接收城镇付费l合同承包:城市雇用私人企业实施职业 教育培训教育民营化的制度安排l补助:私立学校因接受学员而接受政府 补贴l凭单:教育券;退伍军人福利l自由市场:私立学校l志愿服务:教区学校l自我服务:家庭教育三、对教育民营化的研究与评价l评价标准(亨利·莱文)1、选择自由——这个目标更多地强调教育 中的个人收益,以此来保证私立学校可以 自由地被学生和家长选择。
这一重要目标 对应于基于异质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差异 需求 评价标准2、生产效率——这个目标指的是在给定资 源约束条件下追求教育产出最大化每个 国家都有通过教育活动达到的经济、社会 和政治目标在公立和私立之间做出选择 ,则意味着哪个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实 现自己的目的私立学校以及那些相信私 立学校生均成本更低的人们主张保留市场 作用,让学校之间为录取学生而展开竞争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评价标准l3、教育公平——这个目标是指具有不同性别 、社会阶层、种族、语言、障碍条件和地域 的学生要求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资源和产 出私立学校支持者主张,选择学校的能力 将会把禁锢在劣质学校的学生解放出来,竞 争的市场会使学校更有动力迎合学生的需要 反对者则认为,私立学校加剧了教育的不 公平,因为高知识高收入的家长能获取更多 信息和更多资源 评价标准l4、社会凝聚力——这一规则指的是教 育要使所有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参与 到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中去这对于 移民国家和有着深刻的地域、种族和宗 教问题的国家尤为重要私立学校的反 对者相信,私立学校的教育会带来知识 、信念和价值上的差异,而这对实现社 会、政治和经济目标具有一定的破坏作 用。
案例分析一:收费并轨l对高校是否应该收费?为什么?l通过什么方式、向谁收费?l收多少费?l有何影响?l如何减少不良影响?(一)高校是否要收费?l大多数西欧国家在1990年代仍然基本上不收 费,法语非洲国家也不收费l主要理由:社会受益,任何形式的收费将限 制高等教育参与,从而损害公共利益;会使 农村和少数民族学生减少;学生的生活费、 如住宿、交通、伙食、服装、娱乐等已经很 高了,还要放弃不工作的机会成本l另外,免费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往往来自 社会中上层,拥有更大的政治力量,因而会 阻滞这种可能有价值的改革 l收学费的案例:l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菲律宾 、中国、澳大利亚以及英语非洲国家采取了 适度收费的政策澳大利亚在1974念停止收 费,1989年又重新收费认为通过税收支持 高等教育将强迫哪些不从高等教育直接收益 的人纳税,而收费可以提高市场意识,将学 生当消费者认真对待 l(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赞成收费的理由l收费更公平:将一部分成本转移给付得起学费的家长,并在经济状况调查基础 上对付不起学费的人以资助,这朝公平迈进了一大步因为:l高等教育仍然由少部分人分享;l那些“少部分人”主要来自中上家庭;l政府用以资助所谓“免费”高等教育的税收大部分来自按比例 或累退税率征收的销售税收入及企业所得税,或来自于印制钞 票,而这又通过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让中低收入家 庭承担;l根据经济状况而给予的助学金和很便利的贷学金总是有限的。
收费更有效率: (1) 高校将更关心市场,大学和学院无论公立还是 私立,都必须为生源而竞争,并为无效和不关心社 会需求而承担后果这样,高校就更有可能提供优 质的教育,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至少能极大地刺激学生努力学习,按时毕业收费更自由: 在学生和家长不付或少付学费或膳宿费的的情况下,毕 业生不得不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否定了选择适 合自己工作的自由,也减少了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 布鲁斯·约翰斯通著,李红桃、沈红译,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l反对收费的理由:l1, 公立高等学校的广告学费每年为1.5-1.8 万美元,使学多人不敢申请,甚至使可以获 得经济资助的贫困生也时如此l2, 该方案将降低公立高等教育的质量,因 为这将使中上家庭的学生和经费从公立高校 转到私立高校,公立高校将缺乏价格优势, 而私立学校有大量的捐赠基金,有富有的校 友,有慈善系统的支持,有高选择性和精英 主义的光环l3, 高学费并不能保证有高资助现有经费不足 ,其它公共项目压力,自己收益的公共项目的吸 引,必然使高学费高资助方案变成高学费、低财 政收入、资助不足、入学机会减少、公立高等学 校状况恶化,而不会是理想中的效率与公平。
l4,该模式否定了高等教育是公共产品选民和官 员更想让公立高校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学生和学 者,让公立高校为社会服务,并成为本州的象征 这一方案确实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但仅给少数 贫困学生补贴是否符合资助高等教育的理由?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形式l1, 开始缴纳学费l2, 学费快速上涨l3, 强迫交“使用费或杂费(住宿费等)l4, 增加学生贷款的有效回收:减少贷款补 贴、提高贷款利率、缩短还款期限、减少贷 款数额、减少拖欠等l5, 学生助学金或奖学金减少:在严重通货 膨胀情况下‘冻结“助学金或奖学金水平l6,官方鼓励并经常补助靠学费维持的私立高 等教育机构 比较:我国不同的收费方式l双轨制l并轨制l私立高校(校际分流)?l按分数收费?l后勤社会化?(三)收费水平l经常性成本的25%?l高校因素:高校成本核算?l地区性因素的考虑?l学科专业因素的考虑(预期收益、成本 )(四)收费的影响l在入学率很高;l高等教育参与与学生家长的经济收入和社会 地位不相关联;l税收又采取累进税率征收的情况下;l这些地方通常都有建立在经济状况调查基础 上的助学金,又有一般可以获得的学生贷款 ;l所谓成本分担中的公平问题就不会太突出。
(约翰.斯通,P178) 讨论:我国高校收费的影响l对教育期望和入学机会的影响?l对不同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l成本分担对学生院校和专业选择的影响 ?l本科与研究生收费的影响有何异同?l如何应对不利影响?(五)对策和措施l高资助?l如何资助?–学费拖欠问题–银行的利益和风险问题–学生信誉问题高校收费与资助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李文利,2006) 收入 群体学费 住宿 费奖助 学金贷款 勤工 助学净支 出占家 庭收 入% 最低 4758 8801618 1659 4991408 42.9中低 4938 8811294 8964143077 36.9中等 5244 8941118 3413724392 29.6中高 5453 9811010 1023975006 19.3最高 5885 957994594675417 7.2案例分析二:独立学院l基本类型l产权结构l综合影响l发展前景基本类型l1、公司、企业与高校合作举办 l2、政府与高校合作举办l3、校办企业举办l4、高校举办“校外校” l5、高校举办“校中校” l6、高校租赁校园举办l7、民办学校依附发展 产权和利益分配模式1、资产全部归合作方所有,举办高校每年收取学费 的20-30%作管理费和资源占用费。
l2、举办方和合作方按投入比例占有学校资产,公办 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常常为20-30%之间3、学院资产归举办高校校办企业所有,高校获得 的回报来自公司根据经营状况上交的“利润”l4、资产归独立学院所有,举办高校通过获取“租借” 或出卖已有校产的方式获益l5、独立学院无独立资产,办学收入主要归举办高校 综合影响l公办高校收益与成本l政府的收益与成本l投资方的成本与收益l对高等教育质量、规模、效益、结构的 影响发展前景l政府政策–统一规范–审核登记–检查评估–招生治理前景:殊途殊归 l1,“强母亲、强父亲:强儿子”: l2,“强母亲、弱父亲:后劲不足的儿子 ”l3,“弱母亲、强父亲:先天不足的儿子 ”l 4,“弱母亲、弱父亲:病弱的儿子” 独立之道:股份制l(1)举办高校股:包括举办高校投入的无形 资产和有形资产以及随后可能追加的投入;l(2)社会力量股:包括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 资产以及随后可能追加的投入;l(3)独立学院股:包括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 获得的社会捐赠、政府拨款以及以独立学院 名义贷款而形成的资产等l独立学院股逐渐积累而逐渐扩大以至一股独 大 案例分析三:(讨论)l如何看待公办高校举办营利性教育?l如何看待公办高校的企业化管理?l如何看待公办高校筹款、贷款办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