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对云南松毛虫防治方法的探讨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0KB
约7页
文档ID:204304244
[精品]对云南松毛虫防治方法的探讨_第1页
1/7

对云南松毛虫防治方法的探讨摘要:云南松毛虫是所有松毛虫种类中体型最大、幼虫龄期最长,且取食量 较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种类z--,是普洱市乃至云南省松科植物的主要森林 害虫,己给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 防治方法都局限于区域性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以给区域防治和生态平衡等 问题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中森林林种单一,生物多样性简单,云南松毛虫天 敌较少,长期采用化学防治使害虫休内产生抗休基因发生变界,从而破坏生 态平衡,是导致云南松毛山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应提倡:“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防治理念关键词:云南松毛虫防治前言:云南松毛虫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浙江, 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寄生于云南松、高山松、思茅松、 侧柏、柳杉近些年來我市乃至全省经常周期性发生此虫危害幼树被害后 死亡率达22%,成年树木受害后平均直径生长降低45%,产脂量降低30%, 云南松毛虫是针叶树种的首要害虫,也是林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危害思茅松是我县的优势树种,是全县用材和釆脂两用的经济树种,全县现 有思茅松林面积30. 54万亩,大面积集中分布思茅松纯林构成了我县以松毛 虫、小蠹虫为主的森林病虫害种类,温和的气候,丰富的寄主,也为松毛虫 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松毛虫危害的连年发生,此起彼伏,给林区 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所以云南松毛虫的防治对发展可持续林业和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深远,任重血道远。

1.云南松毛虫分类地位及特征1.1分类地位云南松毛虫乂名柳杉毛虫和大柏毛虫拉丁学名: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o分类地位:鳞翅Fl (Lepi doptera),枯叶蛾科(Lasi ocampi dae),松 毛虫属(Dendrolimus)寄 主: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云南松(P. yunnanensis),华山松(P. armandii),马尾松(P. massoniana),黄山 松(台湾松)(P・ taiwanensis),海南五针松(P. fenzeliana),雪松 (Cedrus deodara),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其主要危害是 取食松针1・2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36—50 mm,翅展110—120俪全体密被灰褐色鳞毛触角锯齿状,触角干黃片色前翅具4条深褐色弧形线其中内横线与中线 不甚清晰,外横线2条,前端为弧状,后端略呈波状亚外缘斑9个,新月 形,灰黑色,位于外横线与翅的外缘之间,自顶角往下第一至第五排列呈弧 状;第六至第九斑位于一直线上,中室斑点不甚明显。

后翅无斑纹腹部粗 肥雄虫体较雌虫小,体长34—42 mm;翅展70—87 mm,体色也比雌虫深, 全体密被赤褐色鳞毛触角羽状,翅面斑纹与雌虫同,唯中室斑点较明显, 腹部瘦小卵:圆球形,直径约1.5—1.7 mm,灰褐色,翅面斑纹与雌虫表面具有黄 白色环状带纹3条,中间环带两侧各有1个灰褐色圆点幼虫:1龄幼虫体长约为7—8俪,全体灰褐色,头部褐色,胸部各节背 面具有深褐色条纹,两侧密生黑褐色毛丛腹部各节背面具有黑褐色斑点1 对,其上簇生黑色刚毛束2龄幼虫体长8-13. 5 mm,提橙黄色,头部深褐 色,中、后胸背面各具1条深褐色斑纹,其间着牛白毛丛腹部各节背面赤 具褐色带状斑纹,第四至第五节背面各有1个显著的灰白色蝶形斑3龄幼 虫体长约11.5—19 mm,体色和毛丛色泽更为鲜明4龄幼虫体长为18—30腹部各节出现片色小点4个,排列成四方形,前面两点比各后面两点明 显5龄幼虫长21.5—37 mm,体色更深,体表黑褐色斑纹亦增多,腹部各节 背面有2丛发达的黑色刚毛束,体侧密生白色长毛老熟幼虫(6—7龄)体 长90-116 mm,全休黑色,腹部背面的蝶形斑不及以上各龄清晰蛹:蛹为纺锤形,长大约35—50.5 mm;化蛹初期为浅褐色,以后体色逐 渐加深而呈黑褐色;各节皆稀生淡红色短毛,腹末具钩状刺。

茧长椭圆形, 长60—80 mm;初期为灰白色,以后转变为枯黃色茧表明杂有幼虫脱落的黑色 刚毛1. 3生物学特征 1.3.1季节特征云南松毛虫在江城县主要分布于康平乡蛮老街播区和大草地村、国庆乡 嘎勒播区、劭烈镇松山林场和大竹棚村、嘉禾乡中良田村、巴嘎村和联合村 主要危害思茅松小幼林云南松毛虫在江城县一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在松 针基部或松枝上越冬期为肖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由于半地冬季气 温较高,越冬幼虫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仍然可以出来活动取食,但取食量较小 越冬代幼虫于第二年2月上旬出来活动取食越冬期天敌有:蚂蚁、蜘蛛、 寄生蜂、寄生蝇、螳螂、鸟类等云南松毛虫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第一代成虫始见于10月上旬,终止于 11月下旬,雌成虫寿命10-15天,平均12. 5天,雄成虫寿命4-10天,平均 6.5天;卵期平均17天,幼虫平均历期1龄12天,2龄10天,3龄9天,4 龄8天,5龄10天,6龄13天,,7龄19天,,8龄16天(仅有个别存在) 蛹历期24-52天,平均34天;越冬成虫始见于5月旬,终止于7月丄旬,雌 成虫寿命5-11天,平均8天,雄虫寿命为2T1天,,平均6. 5天,卵期平 均15天,幼虫平均历期1龄21天,2龄19天,3龄87天,4龄23天,5 龄22天,6龄25天,,7龄20天,,8龄18天,,9龄22天(仅有个别存在), 蛹历期27-41天,平均32天。

云南松毛虫的卵多成块状产于思茅松的针叶、松枝、树皮或杂灌木上卵的排列无规律,卵外部分有绒毛覆盖第一代卵始见于6月上旬,终止于 7月中旬;越冬代卵开始见于10月上旬,终止于12月上旬,卵的历期为10-15天蛹期,第一•代蛹始见于9月上旬,终止于10月中旬;第二代蛹始见于5 月上旬,终止于6月中旬茧结于松枝或灌木丛中茧为丝茧,师为被师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卵壳,部分克直接取食针叶,另有部分到2龄后才开 始取食针叶初孵幼虫无群集性和假死性,也无自相残杀性,但有吐丝下垂 的习性白天、夜间都取食,温度低时取食量小第一代幼虫始见于6月下旬,并于9月中旬结茧,历时3个月左右;越 冬代幼虫始见于10月下旬,5月上旬结茧1. 3. 2云南松毛虫与天敌数量的生态平衡云南松毛虫或天敌数量过多,都是生态不平衡云南松毛虫有寄生幼虫 和蛹的寄蝇,在自然条件下其寄生率高达60%,其次有姬蜂、茧蜂、小蜂及 卵蝶,其寄生率在20%左右灰喜鹊、杜鹃、乌鸦、松鼠、螳螂、蚂蚁和肉 食性冬娜也能捕食松毛虫通常寄生天敌数量是随害虫数量的增长而上升的, 在云南松毛虫猖獗危害后期,总寄生率高达80%2、云南松毛虫大发生的原因2.1环境因素从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一下一代更替的速度与周围的温度、湿度等气候 因子有直接关系。

其新陈代谢率跟植物生长率成正比植物生长率指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的速度,受到温度、水分、空气等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体酶 的活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到光合作用率水分和 空气同样影响到光合作用率2. 2生物多样性因素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层就较复杂,生态就不容易失衡,云南松毛虫的天 敌就种类多,数量大也就不容易大规模发生虫害3•云南松毛虫的防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松毛虫防治总体规划和 年度实施计划,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通过营林技术措 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药物辅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的保护了松毛 虫的天敌,保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发生 和猖獗危害,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 FI标管理水平,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FI标, 达到保护环境和林木速生丰产的H的3.1生态学角度防治3.1.1注重营造林技术措施的改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自我平衡能力虫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森林生态系统密切和关,大面积的纯林往往是 松毛虫灾害的潜在基础因此,应大力提倡合理经营规划、营造混交林,形 成复杂的生物群落的林分,既有松毛虫的发生,也岀现多种松毛虫天敌,以 达到自我协调平衡的生态功能效果。

对现有纯林逐步实施带状、块状改造, 合理间伐抚育;选育抗虫树种,封山育林、保护杂灌木及其他植被,禁止过 渡放牧;合理修枝,对10年生的松树应至少保留5轮枝柳这些措施都有利 于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样性,抑制松毛虫的发生同时,加强对阳坡山洼首先 会形成松毛虫的发生基地监测,严防扩展蔓延,甚至猖獗成灾另外,省外研究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幼虫空问分布型,研制了预测预 报虫灾级数表,提出了发生期预测式,及进行了微泡子虫、苏云金杆菌和白 僵菌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试验,陕西记述了云南松毛虫的两种寄生蜂;我省 的何剑小等对蛹和成虫营养价值及其应用价值在综合管理小的作用进行了研 究,柴守权等研究了云南松毛虫的发生期与危害程度预测预报模型,都对松 毛虫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3.1.2保护其天敌防治松毛虫灰喜鹊、杜鹃、乌鸦、螳螂、蚂蚁及各类寄生蜂等为思茅松毛虫的天敌, 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力度,从而防治思茅松毛虫这些鸟类的成鸟直接捕 食松毛虫,尤其在哺育幼鸟期间,捕捉松毛虫量便成倍增加各类松毛虫寄 生昆虫如赤眼蜂是松毛虫的主要天敌昆虫,它们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或成虫 体内,幼虫孵化后以松毛虫的卵或成虫为食物螳螂自2周龄以上都可以捕 食松毛虫。

林区内各类食肉或杂食性蚂蚁都捕食松毛虫,JCL松毛虫的虫卵和 师,更是蚂蚁非常喜食的食物大量人工放养并加以保护这些益鸟、益虫, 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3. 2传统的防治3. 2.1物理和人工防治利用松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特点,用高压电网灭虫灯和黑光灯诱 杀成虫;或结合利用性信息素引诱,不仅可大量诱杀成虫,同时还可以监测 松毛虫虫情对林木不高、而积较小的林分,可用人工杀虫、摘卵、采茧等 方法直接捕杀3. 2. 2化学防治在虫源地或虫口密度大且发生面较小的林分,可采用50%辛硫磷乳剂、 45%马拉硫磷乳剂、5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喷雾,防治幼山;在松毛 虫大而积发生时,可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杀,并选择对天敌、环境无不良影 响的拟除菊酣类杀虫剂、仿生杀虫剂等可以用2. 5%溟氧菊酯乳油7. 5- 30ml/h m2,加水500—2000倍进行飞机喷雾,加水2000—5000倍进行地面喷 雾用25%灭幼腺乳1500—2000倍液,用多j量为450—600 ml/h m2,或25% 铃J]尿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另外,在幼虫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 油8000—13000倍液喷雾,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丄。

对低龄幼虫,用1.2% 烟参碱乳油,加柴油20份,制成油烟喷烟,用药量为6 ml/h m2o 纟吉论:松毛虫的防治对发展可持续林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深远,现实防 治工作小应提倡:“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的防治理念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利用思茅松毛虫具有强季节性 特性把握最佳防治时期,适时化学防治;充分利用思茅松毛虫有较多天敌的 特点,做好益虫益鸟保护和放养工作;利用松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特 点,用高压电网灭虫灯和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结合利用性信息索诱杀成虫; 并辅以人工杀虫、摘卵、采茧等方法直接捕杀,务必使防治效果控制在经济 阈值内参考文献:[1] 《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林造防(2000) 60号文件)[2] 《云南地区云南松毛虫防治》(西浦一中 凤凰博报)[3] 《昆虫分类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