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化的作战指挥体系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98KB
约6页
文档ID:461788193
信息化的作战指挥体系_第1页
1/6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步入信息 化,作战指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作战指挥方式的探讨正在 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正依托军事网格系 统,积极稳妥地以信息流程为主设计完善新的指挥体系文章结合信 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特征、指挥方式进行简述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特征;指挥方式;引言: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爆发后,标志着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 的开端世界各国争先研究信息化作战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 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至伽今也是取得瞩目的成绩所以我军在 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方面的研究花样繁多,数量不计其数本文章也 是参考其他论文对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一番简单论述,希望能起 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来者做铺垫正文1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信息化战场的作战体系是分布的作战单元在统一作战使命的支配 下通过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整体的“涌现”行为 实现其使命目标,其分布性表现在战场多维空间的拓展,包括电磁 维、网络维、作战主体的心理与生理维等,其自同步行为是作战单元 间为达成共同的作战使命与目标而在作战行动上的自主同与自主配 合,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整体“涌现”。

作战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区别 于传统层级指挥方式,它是在感知共享、认知共享与充分互信的基础上, 通过分布网络环境中既定的规则与技术途径而达成的一致的行为2. 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四大特征体系结构趋于扁平第一“扁平”是对指挥体系结构“跨度”增大,“递阶”减少的形象描 述扁平结构减少了冗余信息节点,缩短了信息传递环节,增加了指 挥体系的集成度,因而能优化信息流程,提高指挥效能信息化作战 指挥体系结构趋于扁平这一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指挥体 系不可随意扁平,以往作战指挥体系都不具备扁平化的条件指挥主 体的指挥能力、指挥对象的性质、指挥手段的先进程度等等在这些 限制条件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过于压缩指挥层次,过分增加指挥跨 度,反会而适得其反,造成无法控制的状态第二“扁平”是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的特质因为只有进入信息 化作战阶段,指挥体系结构才具备了“扁平”的条件但由于“兵权贵一” 的特点,作战指挥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指挥体系不应、也 不可能形成网络结构形成网络结构会使一个指挥对象面临数个指挥 主体,出现“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指挥实体“形散神聚”指挥实体“形”散,实质上是其在物理空间上的分散配系;而“神” 聚,则是指挥实体通过某种媒介达到逻辑上的集中。

[6];“形”散,要 求指挥实体在一体化信息网络连接下,将指挥机构的人员、装备、器 材等物理性实体尽量分散化配置,以减小其战场规模,增强其抗毁性和指挥效能神”聚,要求指 挥实体要素在高度物理分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于虚拟网络空间内进 行远程信息资源共享、分布交互式联合决策和实时精确控制协调为 实现指挥实体“形”散而神“聚”,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步骤:一是指挥机构 模块分解、虚拟组合,即将原来高度集成的指挥机构按照职能分解成 若干个模块,不同的模块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在指挥网络中也处于不 同的节点,但是在信息网络系统支撑下,它们始终联结成一个整 体,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和作战任务的需要,可以灵活地“拼装”和“拆 卸”体系链接耦合一体形象地说,指挥体系是将参加作战的诸军兵种的各级、各类指挥 实体从纵向上串起来、从横向上连起来[8];这种“串”和“连”的过程实 质上就是指挥体系内部各实体之间的链接过程信息化作战更加追求 指挥体系的“整体涌现'效应,为使体系耦合一体,整体联动,必须实现单一指挥机构的融合、 纵向指挥层级的职能化连接和指挥机构的横向一体化串接2.4、体系运行可自适应在信息化作战中,部队在认识领域上应具备共享战场态势感知的 能力,共同了解指挥员意图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与自同步作战的能 力。

[10];这在指挥体系上则体现为各指挥单元的主体性特征明显突 出,体系运行过程中自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为了提高生存能力,指挥系统及其内部的各子系统、各指挥主体 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包括与友邻之间的协作与协调,以及与敌 方之间的对抗,以发挥己方指挥系统的最大综合效能,瘫痪和打击敌 方指挥系统3. 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指挥方式基于指挥信息的高效运行 网络节点式指挥网络节点式指挥,是指在网状的作战指挥系统中,根据战场态势 和作战任务等具体情况的不同,由处在网络中最佳节点的指挥机构实 施指挥的一种方式它在指挥信息高效顺畅运行的基础上打破了指挥 跨越的层次性,能做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信息化条件 下作战,在综合性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指挥信息的运行效率大大 提高,各种作战力量、各个作战单元、各类作战要素都能达成整体联 动、同频共振、有效聚合的目的,作战指挥完全能够打破层级的限 制,在整个网络中通过各指挥节点实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基于指挥职权的动态分配——动态分权式指挥动态分权式指挥,是指作战指挥职权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 指挥者与被指挥者之间进行动态分配,它是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在信 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综合运用。

动态分权式指挥的实现主要得益于通信 网络的发展,它使指挥信息能够在侦察探测网、情报信息网、指挥控 制网、火力打击网和综合保障网等不同的职能分网之间按需流动,在 需要的时间传送到需要的地点当然,要实现指挥职权的动态分配, 光有完备的通信网络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对战场态势的 实时共享;对整体作战意图的一致理解;对权力分配规则的共同遵 守基于指挥机构的多维分布——虚拟游动式指挥虚拟游动式指挥,是指指挥机构在战场上并不是以固定不变的实 体存在,而是根据需要在多维空间虚拟设置,并能在游动状态下完成 指挥任务的一种指挥方式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由于各级各 类信息系统与军事网格的大量使用,给各级指挥员创造了一个完全虚 拟的协作空间,指挥机构可根据需要在战前或战时临时进行虚拟指挥 编组,指挥人员也不必再集中于指挥所等固定的物理场所内,完全可 以动态分布于战场上的任一地点,通过计算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和自己 独有的网络协议及密码,随时随地实施指挥战场最高指挥员到了哪 里,哪里就是一个虚拟的基本指挥所这种基于军事网格的虚拟游动 式指挥方式,能使指挥人员在战场游动中随时随地完成指挥控制协调 任务,真正实现“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

4. 结束语本文以当今信息化战争为背景,研究分析了未来信息化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能力扩展,并结合我国 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军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关 键需求及发展目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未来战争 模式的不断演化,指控系统必将面临更多先进技术的冲击和 实战对抗的考验未来我们还必须跟紧技术发展方向、突破 技术壁垒,深入开展战略战术研究,逐步提升信息化战争的 联合指挥作战能力,在未来战争较量中“先发制人、克敌制 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