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进展 一、管理学进展史概述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头至今,逐步形成管理理论 管理进展三阶段关系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进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那么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 2、有关概括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 ① 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用心的筹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② 管理者理应供认不愿定性,使不愿定性裁减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筹划; ③ 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根基上,又进一步对专业 化问题举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看法而举行的 “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告成,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 形成做出了付出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美国展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1)“管理运动”(主要片面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头,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2)历史必然性: ①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进展,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展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② 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进展和企业中 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供给的可能性 2、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观法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科学管理引入社会 2)其次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集中政策下的分权制 3)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举行的试验。
留神人的因素 3、科学管理—泰罗及其同代人 1)“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① 泰罗:米德瓦尔试验(金属切削试验,工时、工作量研究);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工作定额、标准化工具) ② 理论: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工作定额原理);挑拣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操作方法、标准化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提高效率对工人、雇主都有利,需合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工作法,分开计 划与执行;职能工长制;组织机构管理操纵例外原那么 2)卡尔·乔治·巴思,美籍数学家 ① 亨利·甘特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 ② 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工程师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 ③ 哈林顿·埃默森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 4、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1) 法约尔及其管理理论 ① 亨利·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采矿工程师,管理过程之父 ② 法约尔于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的六种根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好、会计、管理; 管理的五项职能:筹划、组织、指挥、协调、操纵。
③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那么: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按照整体利益、个人报 酬(公允、得志)、集中化、等级链(法约尔桥)、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 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2)韦伯梦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出名的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所谓梦想的行政组织体 系理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理论核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也熟悉到个人魅力对领导作用的重要性高度布局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梦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举行强制操纵的合理手段,是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3)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和管理学家,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 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根基 4)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① 研究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 A、雨果·孟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德国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B、梅约及其霍桑试验。
乔治·埃尔顿·梅约,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年);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年)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得志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成提高效率的目的 ② 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和进展 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理由举行分析研究,二战后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理论;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五、管理科学理论 1、运筹学 “管理科学”理论的根基,二战中以优良的物理学家布莱克特为首的一片面英国科学家为了解决雷达的合理布置问题而进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分支主要有: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对策论、探寻论、网络分析。
2、系统分析 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系统分析的概念,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繁杂的系统,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情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一般有如下步骤: 1) 弄清并确定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2) 把研究对象看做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 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3) 寻求达成总体目标及与其相联系的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4) 对可供选择的方案举行分析对比,选出最优方案; 5) 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 3、决策科学化 决策时要以充沛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规律斟酌方法,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举行系统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程序,作出正确决策 4、管理科学的根本特征: 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决策供给科学依据,通过筹划、操纵以解决各项生产与经营问题管理就是应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特征来表示筹划、组织、操纵、决策等符合规律的程序,求出最优解决方案,达成企业目标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