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兴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兴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3日在兴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兴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白剑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苦干,攻艰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44个县(市)中明显提升 ――三次产业持续壮大农业基础中断夯实,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小粒花生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我市被评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县服务业转型升级,建设了富都欢乐龙湾等一批高品质旅游项目,我市被评为省级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进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城乡品质快速提升城市东移北上南拓步伐加快,兴城河南岸建设全面启动,海河大桥、河东路大桥建成通车,高铁兴城西站主体完工,新增城市道路13公里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蓬勃发展,深度融入”三城同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415公里,改造电力线路377公里徐大堡镇获评省级特色乡镇,碱厂乡荣获全国文明乡镇称号,我市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小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现35430名贫困人口脱贫改造城市棚户区3818户、老旧小区6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5411户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新建中医院、妇幼医院,新改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家,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14个,我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建和改造学校86所,一高中迁入新址,我市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十三五”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十四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国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顶住压力,奋力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两链一线、一圈一带、一区一城”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5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267元,比上年增长7.5%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领导,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 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和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持续巩固”中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强化廉政建设制定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则,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力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二)疫情防控扎实有力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民动员,上下联动,1万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动40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成立6300余个农村五户联保防控小组,累计排查71万余人次、集中隔离928人、核酸检测6.3万余人次,构建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防线。
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坚决保住市场主体,创新”双联盟、两平台、五清单”,开辟企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出台贷款贴息、减税降费等”十二项措施”,为企业协调银行贷款5437万元、减免税费18449万元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库,优先采购域内生产企业抗疫物资,推动海州药业、凯森蒙集团逆势提产能,预计全年产值增长40%,菊花女食品等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障企业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社会投资稳定增长把稳投资、稳预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实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缓缴政策,解决项目资金难题,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个 项目包装取得成效对接上级产业支持政策,共谋划包装项目99个,21个项目纳入省项目库,9个项目成功争取资金2.8亿元,兴城河南岸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制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帝王蟹暂养、瀚丰长白结晶器等项目落地,中船大型海上风电装备、正华实业等项目签约,预计全年引进省外内资41亿元 (四)乡村振兴多点并进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面唱响”十本经”,以”10+24”规划为统领,全力实施”龙头进乡”工程,发展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大寨李相村、望海黑庄村等一批专业村加速发展。
创建辽宁花生产业联盟,启动省级花生创业产业园建设,实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18.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栽植名优果树100万株兴城多宝鱼荣获辽宁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曹庄镇、三道沟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农村改革有序进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70家,完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3.4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100%,我市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 农村环境中断改善开展”十村美丽、百村整洁”专项行动,推行农村垃圾”五指分类法”,实行源头控量,完成农村厕所改造4022户植树造林2.9万亩,完成烟台河、六股河治理11.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和村内道路308公里,建设美丽乡村13个、美丽示范村17个、整洁村103个葫芦岛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曹庄镇后湖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五)工业经济提质升级 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加大工业用地、用电保障,通达生物饲料、凤鸣科技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天喜轮胎、今日生物等项目主体完工,菲迪饲料二期、亿维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嫁接盘活乐信木业、绿垣建材工业用地230亩。
全力抓好飞地经济,编制”1+10”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引进项目20个 “一区一城”加速发展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加快推进研发经济区建设,铁科院桥梁支座项目落地完成东辛庄经济副中心发展建设规划编制,2万平方米富晶商业街区投入运营 泳装产业转型发展突出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帮助24家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647万元,引导40户企业转产增项生产防疫物资建立泳装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斯达威泳装产业园二期、英华”小城品牌园”和古城泳装园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兴城时尚产业园落地,助推泳装文化品牌塑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筹建泳装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申报泳装设计专利1012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泳装云展,我市荣获”天猫金桂冠奖―游泳运动城市”称号 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完成核准评估完成企业小升规7户、规升巨1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项海思科制药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馨予农业等4户企业被评为葫芦岛市军民融合企业辽宁兴标壹网络与国家平台顶级节点成功对接,上线企业21家,我市成为省内第二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城市,将区域泳装、食品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牢牢握在手中,抢占了工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新高地。
(六)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 全域旅游初见成效深入实施”两链一线”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城区旅游链,启动古城发展规划编制,对古城非文物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举办第23届兴城海会推进乡村旅游链,举办碱厂梨花节、觉华岛槐花节、药王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200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我市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初具规模发展主题房地产,拓展休闲、体验、游乐功能,首山湖公园对外开放,比基尼博览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龍海壹城、富都山海间等项目开工建设,累计落地项目27个 商贸服务业稳步推进实施南关市场治理改造,打造古城北街小吃一条街等5条夜经济带出台房地产交易激励政策,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截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5亿元、贷款余额300亿元,分别增长8.1%、9.1%,存贷比达78% 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拓展消费新模式,推动馨予农业、金樊一品等企业销售实现终端配送建设葫芦岛网络直播基地,推广海兴隆水产网红营销模式,带动本地工业品和农特产品上行,销售额实现2200万元,葫芦岛网络直播基地入选省第一批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规划布局日趋完善开展打造空间年活动,完善”10+24”“1+N”规划体系和产业空间布局概念性规划完成国土三调初查工作,土地调查利用数据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坚持”双城同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温泉河、东河综合治理,维修城区破损路面5.8万平方米,新建城区水冲公厕3座,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区二期工程 城市管理持续加强开展物业弃管小区专项整治,改造老旧小区31个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清理小广告2万余个,规范摊位400余个开展房产证办理专项整治,解决绿野海岸等24个小区办证难题 (八)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8个,增设扶贫公益岗位938个,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222户,新增低保兜底4179人,2.84万名贫困人口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剩余30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兴城科技扶贫经验入选中国脱贫攻坚案例选 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完成柳河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生态环保大排查行动,受理环境问题投诉13件,落实率达100%。
重大风险防范全面落实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5亿元,化解政府债务2.65亿元抓好稳金融工作,妥善应对地方银行风险 (九)民生保障持续增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职专、三高中、二中和实验小学搬迁,新建农村小学2所,新增公办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改造中小学厕所93个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32个、中医馆10个改建文化广场16个,举办”兴城之夏”文化广场等系列活动8场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为51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031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36万个,招聘教师、事业编制人员168名,城镇新增就业3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3%以内免费开展妇女”两癌”筛查5970人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补助标准均提高6%以上完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建成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4所,我市连续九届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集团3个开展违法采砂、”三无”船舶专项治理,处置砂石15万立方米,拆解”三无”船舶910艘加强法治建设,选聘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员37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