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一,病性辨证 分析矛盾,辨别病性 二,病性辨证的内容六淫辨证阴阳虚损辨证y气血辨证六淫辨证从外入侵,指外邪(季节性/气候)津液辨证• 1,风淫证:表,痒,动,走,歪• 2,寒淫证:冷,白,稀,润,静• 3,暑淫证:热,耗气伤津,口渴,暑多夹湿• 4,四淫证:重,肿胀,浊,湿疹,苔腻• 5,燥淫证:津液耗伤,干• 6,火淫证:温,热,火【实热证】热,红,稠,干,动 阴阳虚损辨证• 阳虚证:阳气亏虚,温养推动无力,形寒肢冷【寒+气虚】• 阴虚证:阴液亏虚,失去滋润濡养生虚热• 亡阳证:阳气极度衰微,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亡阴证:汗出如油,四肢温热气血的功能: 气——推动,温煦,防御血——濡润,滋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辨证气虚证:元气不足,消耗太多【无力,动则益甚】舌象:舌淡,苔白脉:脉细,弱,虚补气【人参,黄芪】气陷证:气虚生举无力,反而下陷,内脏失其维系【主要是脾气 虚弱,又叫中气下陷】腹部重坠,食后益甚,活动益甚头晕,脱肛, 久泻久痢【补中益气汤】气不固证:气虚失其固摄气虚+不汗口不固/二便不固/遗尿/冲任不固/精关不固/胎元不固气脱:元气亏虚已极而欲脱。
气随血脱,气息微弱,汗出不止, 脉微同亡阳证,阳气亡脱】气滞证:某个局部,脏腑,气机不畅原因:情志不遂,病邪阻滞,阴寒,脏器虚弱表现:胀痛,痛且胀,喜太息,会因为情志波动而加重,脉弦气逆证:气机升降失常,生发太过肺,胃,肝】• 肺: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胃:恶心,呕吐,嗳气,打嗝• 肝:肝气上逆,头晕,头痛,吐血气闭症:不通,闭阻神机闭阻某一个脏腑,管窍,气机逆乱,情志刺激病邪阻滞血虚证:生成不足【营养不良】;消耗太过【劳心过度,寄生虫,年老体衰】表现:面色淡血脱证:大量出血,在出血/血虚的基础上,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心悸心慌血瘀证:因为淤血内阻,血行不畅,离经之血,久病入络,产生的证原因:外伤/气滞/情志刺激/血寒/血热/气虚/久病入络】表现:刺痛,肿块(坚硬,固定),出血(病程长,颜色紫暗), 舌脉:青紫,脉涩止血活血药:田七表现:红,黄,稠,干,动出血量比较多,比较急,颜色鲜红, 粘稠舌绛,斑疹血寒症:血(血脉)里实寒症(冷,白,稀,润,静),血淤疼痛• 气虚—血虚——气血两虚• 气虚—血淤——气虚血淤• 气虚—出血——气不摄血• 气滞—血淤——气滞血瘀• 出血—气随血脱• 血虚—不能化气——气虚——气血两虚• 血淤—气滞——血淤气滞• 气血两虚证——气虚【无力/动则益甚】+血虚【淡】• 气虚血淤证——气虚【无力 /动则益甚】 +血淤【肿块 /出血/紫 暗/刺痛】• 气滞血瘀证——气滞【胀痛,部位不固定】 +血淤【肿块/出血/ 紫暗/刺痛】• 气不摄血证——气不能统摄血液,因为气虚,气不够【脾气虚, 不能统摄血液】• 气随血脱证——气跟着血跑了,大量出血,气无所依附。
随之 亡脱病程比较急,危重症气少息微,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 微欲绝】津液辨证 津液:正常津液的总称 津液亏虚证——津液不足,失去滋润濡养感受燥邪 /汗出太过/ 热病/烧伤表现:干(燥) 痰证:痰浊停聚或流散在脏腑阻滞 “百病都因痰作祟”• 有形之痰——咳出来的痰,痰比较多胸闷• 无形之痰——肥人多痰,【健脾理气化痰】,痰核,囊肿,瘿 瘤,癫,狂癌症——气郁痰阻从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 辛甘发散为阳”饮证:饮邪停聚在身体部位的症状• 支饮——心肺——出现胸闷,心悸,气喘• 悬饮——胸胁——胸胁饱满,积液• 痰饮——胃肠——胃脘痞胀,呕吐清水,枕水声• 溢饮——肌肤——水肿,尿少水停证:水液停聚在肌肤,胸腹水肿:• 阳水:起病急,病程短,上半身,眼睑如卧蚕状• 阴水:腰以下部位,久陷不起 腹部胀满:移动性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