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粮食主产区分布在哪里? 2012-09-10 16:26 俄罗斯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及伏尔加河中上游,以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亚麻为主东部和北部大片寒冷地区均不适于农作物生长在这五个地区的的自然条件比较好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养牛业为主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
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多,由西向东从800毫米减至600毫米气温及降水的年变率都较小,气候比较稳定,不受干旱的威胁,有利于牧草与麦类作物的生长,需采取排水及改良土壤等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收成农业生产的潜力较大,是俄罗斯土地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一些农业用地还有待开垦。
5.西部地区位于欧洲部分的森林草原带,是俄罗斯的黑土区,农业自然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这是俄罗斯的甜菜、谷物、畜牧业生产带这里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水分充足全年≥10°C积温2400~3000°C,生长期150~16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水分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地带性土壤以肥力较高的黑钙土为主本地带是俄罗斯主要的甜菜、谷物及乳―肉用畜牧业生产基地,并以甜菜糖、小麦及肉类、乳制品等供应其他地区俄罗斯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及伏尔加河中上游,以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亚麻为主东部和北部大片寒冷地区均不适于农作物生长在这五个地区的的自然条件比较好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农业人口66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9%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规范化小麦进口据俄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1月到5月期间,俄小麦进口量达到了36.28万吨。
这份报告显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只有300吨从独联体国家进口的小麦数量为35.3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19万吨俄罗斯农业发展前景分析一、农业发展趋势 随着政治局面日趋稳定,俄罗斯农业出现明显好转,农业总产值经过多年下降之后开始回升,粮食连年增产1999 —2002 年间,俄农业总产值连年持续增长, 四年增长了17. 8 % , 年均增长4. 2 %[1 ] 1999 年,俄粮食总产量为5 470万吨,整个农业系统开始出现盈利2000 年,俄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 % ,粮食产量达到6 550万吨2001 年俄粮食产量达到8 520万吨(历史上最高达到1. 06亿吨) 这不仅满足了国内7 000万吨的粮食需求,实现了自给有余,人均550~600公斤,而且使俄再次成了粮食出口国粮食单产也开始上升了:小麦产量从早几年的每公顷1 300公斤上升到1 600公斤;每头奶牛的产奶量由2 000公斤增加到3 000公斤这样,俄食品工业得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2002 年俄粮食产量达到8 550万吨,进一步为粮食出口创造了条件2003年俄罗斯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仅为7 300万吨,平均产量为每公顷18. 3公担,比2002 年少2. 9公担,但粮食质量有所提高。
2004 年俄罗斯农业部长阿列谢·戈尔德耶夫表示,政府预期今年粮食收获量将达到8 400万吨(毛重) ,净重估计在7 600万吨左右 由于2001 年和2002 年的连续粮食大丰收,俄罗斯粮食出口量也大大增加, 分别出口320 万吨和1 400 万吨俄主要粮食出口市场是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及北部非洲地区,其出口小麦已能够达到欧盟标准俄农业劳动力成本和耕种成本只有加拿大等国的一半,因此其出口小麦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力,每吨85~95美元之间,每吨低于欧盟或美国同类品质小麦20~50 美元目前俄政府已将扩大粮食出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俄政府的十年规划,到2010 年其粮食出口将达到1 400万~1 600万吨 二、农业发展潜力(一) 良好的自然条件 1. 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 2. 南西伯利亚地区 3. 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 4. 西北部地区 5. 西部地区 (二) 强大的农业科研力量 1. 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农作物种植很难执行一个统一标准或技术,对于每个具体的土壤气候带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种植标准和技术,为此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自己的科研分支机构。
俄农业食品部系统(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 内就有310 个研究单位、64个农业高等院校、528 个试验和教学农场,有9. 4万名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俄罗斯农科院建有63 个育种中心、8 个生物技术中心和工艺中心、28个设计所、405 个试验场和53 个实验工业企业,有试验用地18. 5万公顷,试验牧场拥有数十万头优良种畜这些实验基地成绩卓著,大田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周围农场的50 % ,牲畜产品率高20 %~30 % 2. 培育新品种潜力巨大全国有100 多个研究单位在从事育种工作,提供了3 000余个品种(或杂交种) 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据测算,近30 年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的一半是良种的作用目前,俄罗斯每年有250~300 个品种(或杂交种) 投入区域性试验俄罗斯农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在作物育种栽培方面,该分院20 多年来培育与推荐作物新品种近760 个,其中春小麦新西伯利亚67 号、101 号、89 号被大力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推广(5 月中下旬播种,8 月底至9 月中旬收获;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4~5 吨,最高产量可达7 吨) ;同时建立了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作物种子资源贮存库。
在水果花卉方面,该分院已推广了一批具有抗寒性强、产量高、适合远东地区生长的新品种在畜牧方面,该分院培育出畜禽新品种,如个体年产奶量达5 000公斤以上的西伯利亚黑花奶牛、日增重达1 000~1 800克的肉用牛新品系、瘦肉率在58 %以上的瘦肉型猪新品种、年产蛋280 枚的鹌鹑新品种、年产蛋250~260 枚的蛋鸡、细毛绵羊新品系,均已被广泛用于生产 3. 畜牧兽医研究基础比较坚实俄罗斯草原面积辽阔,饲料资源丰富,宜于发展畜牧业俄畜牧业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俄肉牛业的比重大,牛肉在其肉类结构中占50 %以上,远远高于各大洲的平均数和许多欧洲国家俄农业部计划,在2005 年实现牛乳产量3 800万吨,2010 年达5 000万吨;对牧场的饲料谷物供应量2005 年达到2 200万吨,2010 年达到3 100万吨畜牧良种研究所为了保存大量的高产种畜资源建立了种公牛精液库,并对黑花奶牛等进行品种改良不久前,俄罗斯农业食品部育种委员会批准了1995 —2000年保存和利用本国农畜基因储备的计划该计划要求研究院继续改良现有畜牧品种,要建立三个种内地区型黑花奶牛品种(圣彼得堡、莫斯科和乌拉尔) ,泌乳期的生产潜力要达到8 000~10 000公斤,含脂量要达3. 8 %~3. 9 %,蛋白质含量要达3. 3 %~3. 4 %。
此外,要继续研究、改良快速增重的CM- 1 猪品种,要求达到昼夜增重800~900 克的国际先进水平,提高饲料报酬,要求每公斤增重消耗不超过3. 5个饲料单位,瘦肉率要达到56 %~60 % (三) 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俄罗斯地域广大,农业区土地平坦、肥沃、规模大,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当前,俄政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俄罗斯现有大型拖拉机70 万台,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40 万台粮食作物耕、播、收三项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基本达到了100 % ,其中90 %为脱粒收获,10 %为摘穗收获(作为种子) 俄罗斯农机生产企业较多,其中生产大型机械设备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品主要被销往俄罗斯国内和过去的加盟共和国,一部分被出口到欧洲、亚洲等地 (四) 俄罗斯人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 俄罗斯人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有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在城市占85 %以上, 农村在65 %以上俄罗斯技术工人和专家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 三、农业发展前景 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要把潜力转化为生产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几年俄罗斯农业生产总值累计增长了20 %。
这项成就除归功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外,还应归功于俄罗斯政府为稳定和发展农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新的政策与措施: (1) 选择新的农业发展道路,把叶利钦式的私有化小农业发展道路改为普京式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农业的发展道路,即发展各种生产组织形式之间的合作化和一体化,恢复和发展农工综合体,实现资本和土地集中,以获取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效益; (2) 实行债务重组,减轻农业企业压力; (3) 实行统一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4) 制定并实施《2001 —2010 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农业食品政策基本方针》,明确确定了新世纪头十年农业食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5)2002 年12 月俄政府下令实施《2010 年前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 (6) 俄政府于2001 年和2002年先后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新《土地法典》和《农用土地流通法》,允许土地买卖,为农用土地的进一步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奠定了法律基础; (7) 俄政府干预采购,调节粮食市场,为解决卖粮难而保护粮价,保护农民利益,为此俄2002 年已拨款20 亿卢布(1 美元约合31 卢布) ,2003 年拨款增至60亿卢布; (8) 强调农业科研要符合时代要求,进行跟踪研究,按照市场规则将科研成果有效地推广到生产中去。
此外,还实行预算贴息贷款,向购买良种畜禽、优良种子以及收集和加工生物废料者拨付预算补贴;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成立农机租赁公司,以解决农机匮乏问题 目前俄政府为扩大粮食出口,已计划将港口的粮食出口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