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图书馆学部分 (3)04/22/20071第三章 目录学• 第一节 目录学基本原理 • 第二节 中国目录学史 • 第三节 书目文献编纂原理 • 第四节 书目情报服务2第一节 目录学基本理论一 目录学的基本概念 • 分为三类: – 与书目相关概念 • 书目、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 – 与书目情报相关 • 书目情报 – 与目录学相关 • 目录学,专科目录学,比较目录学3(一)书目及其基本类型1 什么是书目• 书目又称为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 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的一种揭示 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 书目是控制文献、传递文献信息的有效 工具,具有检索、报道和导读等功能42 书目类型 •古代 –官修书目 –史志目录 –私家藏书目录 –古籍版本目录 –宗教目录 •现代 –国家书目 –联合目录 –地方文献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 –推荐书目53 国家书目 • 定义 – 国家书目是全面登记与报导一个国家或往昔出版物 的文献总目它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现状与历史 的记录 • 特点: – (1)通常由国家图书馆或版本图书馆负责编辑出 版,具有统计登记全国出版文献的性质; – (2)严格按照国家著录标准完备准确著录文献; – (3)有连续编辑出版的制度。
6• 类型: – 现行国家书目 • 揭示与报导一个国家近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总目 • 《中国国家书目(1985)》• 《全国新书目》 – 回溯性国家书目 • 记载与反映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 总目 •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7中国国家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是全面、系统揭示报道中国出版物全貌的工具书 •我国直到1987年才出版第一本国家书目----《中国国家书目》(1985年 )本 •国家书目采取“领土—语言”原则,要求收录该国领土范围内出版 的所有 出版物,以及世界上用该国主要语言出版的出版物 •从1985年度开始,《中国国家书目》的收录范围是汉语普通图书、连续 出版物、地图、乐谱、博士论文、技术标准、非书资料、少数民族文字 图书、盲文读物,以及中国出版的外文图书 •《中国国家书目》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文献著录标准著录;以《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图书馆图书 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文献标引,标准而规 范8中国国家书目样页 9《民国时期总书目》• 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997年陆续出版。
•它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馆藏为 基础编撰,收录了1911年至1949年9月间我国出版的中 文图书124000余种,基本反映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全貌 •按学科分成20卷,所收图书总数是: •《哲学 心理学》,收书3450种; •《宗教》,收书4617种; •《社会科学总类》,收书3526种; •《政治》,收书14697种; •《法律》,收书4368种;《军事》,收书5563种; •《经济》,收书16034种;《文化科学》,收书1585种; •《艺术》,收书2825种; •《教育 体育》,收书10269种; •《中小学教材》,收书4055种; •《语言文字》,收书3861种; •《中国文学》,收书16619种; •《世界文学》,收书4404种;《历史地理》,收书11029种; •《自然科学》,收书3865种;《医药卫生》,收书3863种; •《农业科学》,收书2455种;《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收书3480种; •《综合性图书》,收书3479种10《 全国新书目 》• 《全国新书目》是中国新闻出版署 主管、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主办 的一份书目检索类期刊 • 该刊创刊于1951年8月,每月出版一 期,全面介绍当月的新书出版信息 。
• 设有“书业观察”、“特别推荐”、“新书 评介”、“书评文摘”、“畅销书摘”、“ 精品书廊”和“新书书目”等栏目 • 其中“新书书目”使用了国际标准图书 分类法11• 3 联合目录• 定义 – 联合目录是揭示和报道若干文献收藏单位的 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 特点 – 集中报道多馆藏书特点及分布情况,指明文 献的收藏处所12• 发展 – 开始于13世纪的《英格兰图书馆登记册》 – 我国1929年的《北平各图书馆所藏中文期 刊联合目录》是我国最早的联合目录13• 类型 – 按照收录文献类型、内容和范围,分为 • 图书联合目录 • 报刊联合目录 • 专题联合目录 • 综合性联合目录 • 全国联合目录 • 地区联合目录14•书名: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定价: 280元 •编号: QGZY041559 •作者: 薛清录 •出版社: 中医古籍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页数: 1104 •出版年月: 1991年1月 •ISBN: 7-80013-234-X •ISBN13: 9787800132346 •分类: 医道15•收录全国113个图书馆截至1980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 12124种,收录范围是建国前出版的中文医药图书(含少数民族文 字), •按分类编年方法排列,结构分四部分: –凡例、 –收藏馆代号表 –类目表; • 书目正文; • 索引; –附录。
–主表内容包括类名、总序号、著作年号、书名、著者、版本、馆代 号、丛书子目、注释等 –横排简体字 16▲查詢結果--「簡目形式」17▲查詢結果-- 「詳目形式」卷端書影184 地方文献书目 • 定义 – 地方文献书目是全面揭示和报道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社 会文献的书目 – 例如 • 朱士熹《中国地方志综录》 • 瞿宣颖《中国方志考稿甲集》 • 特点 – 收录文献内容的地方性 – 例如 • 《安徽文献书目》19• 地方志,亦称方志,乃一方古今总览,包罗万象,举凡一地历史沿革 、山川形胜、行政建制、人物传记、武备兵防、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异闻逸事等等,可以说无所不载 •方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究其源流,大约源于春秋战国, 至秦汉杂述中之郡书、地理书、都邑簿,都各自以所载内容和所 取形式,开创了后世方志中的人物志、地理志、都邑志之先河 •自东汉迄于北宋,千余年间,地方志书的名称和形式多种多样,曾以 地记、地志、图经、图志等名称和形式长期流行,迨至南宋,才多 数称为“××志“,少数仍称为“图经“,或称为“乘“、 “略“、 “典“、 “书 “、“录“等 20• 5 个人著述书目 • 定义 – 个人著述书目是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减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 述的文献书目。
– 个人著述数目渊源于个人著述考,或考释学者著述 – 例如 • 顾颉刚的《老子考》 • 类型 – 个人著述系年书目,或称个人著述编年书目 – 按照作者的所有著述的发表、出版或写作时间顺序编排起来 的书目21•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 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兰州大学等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 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 •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古史辨”派 •顾颉刚在研究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 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 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 •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 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 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22• 6 推荐书目 • 定义 – 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 读者的书目 – 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 – 例如 • 清道光年间龙启瑞德《经籍举要》 • 张之洞的《书目问答》 • 特点 – 选题目的明确、特定读者、阅读方法23•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 目的 • 向四川秀才举人指示作学问的门径,井介绍新 书 • 书目分类列举国学书两千二百多部 24• (二)书目工作和目录学 • 目录工作 – 通过查询、著录、部次、评介、揭示和报导文献的 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 目的是将有关的文献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 • 目录学 – 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 目录学是一门学以致用之学 – 目录学与目录工作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5二、目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 图书说:研究图书 – 目录说:研究书目 – 图书和目录说: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 关系说:图书和利用图书之间的关系 – 矛盾说: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 律26第二节 中国目录学史一、先秦-两汉时期目录学– 我国目录学诞生于西汉时期,以刘向、刘歆 父子的《七略》、《别录》为标志 – 形成”七分法“ 书目分类体系,开创官修书 目的先例,奠定了目录学的基础 – 东汉时期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 志目录27–七分法 • 六艺略: –易、书、诗、礼、乐、春秋 • 诸子略: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 诗赋略: –屈原赋、陆贾赋等共二十一家 • 兵书略 –军事(兵书类) • 数术略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 • 方技略 –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 辑略 –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 28• “六艺” – 在《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中除六经 之外,还有《论语》、《孝经》、小学 – 这三种书在当时都是学校诵习的课本。
29•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30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 南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扩大的书目工作 活动的领域 • 出现 – 一系列官修目录 – 私人著述书目 – 目录学成为独立学科31• 登记书目:全面登记和反映一个时期, 一定范围或某一类型文献的出版或收藏 情况而编制的书目 • 简明登记书目:只记录书名 • 提要书目 • 流略:流派 • 簿录:事物的记录;典籍的目录 32三 隋唐时期目录学• 隋《大业正御书目》等官修目录 • 《隋书经籍志》: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史 志目录33四、两宋时期目录学• 目录学发展的分水岭 • 馆修目录:《重文总目》等综合性书目 • 正史艺文志 • 私藏目录 • 郑樵的《通志校雠略》 – 他认为以前国家收集图书不得其法,提出 • 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的“求书八法” • 目的是使官府藏书尽可能完备,天下无亡书 34五 元明时期目录学• 类目的创新 • 戏曲目录《录鬼簿 》 – 元钟嗣成著,记录 了元代书会才人、 名公士夫的剧作家 的生平,共八十余 人,作品共四百五 十八本。
35六、清代目录学• 清代目录学成为“显学”• 四库全书总目成为集古代书目方法之大成者 – 四分法: • 经、史、子、集四部 – 经部下分10类,史部下分15类,子部下分14类,集 部下分5类 – 共四部,44大类,67子目 – 200卷36• 朱彝尊(1629--1709) – 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 – 《词宗》:注重搜集材料、考订校勘 • 章学诚 – 《文史通义》 – 训诂章句,疏解义理,考求名物,皆不足以言道也 – 取三者而兼用之,则以萃聚之力,补遥溯之功,或 可庶几耳”37• 我国古代目录学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 流,注重对文献内容的揭示,形成序录 体、传录体、辑录体三种书目形式 • 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