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上海卫星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的基础环节,确定了基本的规划方向, 城市才可以有目标的向前发展,而每一个规划的产生都基于一定的理论与思想 本文即从卫星城理论出发,简述了卫星城理论的基本概念、上海市卫星城的发展 过程,以及基于该理论对上海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卫星城、上海、发展历程、影响一、 卫星城的基本概念与形成卫星城是指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 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它是一种分散发展城市的思想,最早出 现的分散发展思想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20年 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 为目的,提出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的设想,之后由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 使用"卫星城(SatelliteCit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从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到 沙里宁强调“有机疏散”,再到泰勒、赖特、芒福德等人的贡献,卫星城理论不断 口二、 上海卫星城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西方卫星城理论产生之后,上海就已经萌发了有关于卫星城的建 设,并分别于1929年7月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颁布了《大上海建设计划》 和《大上海都市计划》,其中,《大上海都市计划》从上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出 发,阐明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人口以及土地使用与区划等内容,提出了工业 向郊区迁徙、新的土地使用及区划、各种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等理论,并通过引 进有机疏散理论和卫星城理论,提出了在中心区以外建设卫星城来疏散中心城的 人口和工业的规划思想,以及在中心区外围建设绿化带来控制中心城市的蔓延, 并且制定了卫星城建设以及绿带建设的具体方案。
《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大上 海都市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都蕴含了卫星城建设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卫星城建设最终都没有成功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的讲话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 开,确立了 “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之后上海开始着力发展工业,工业的 发展必然推动城市规划的调整1956年5月,上海城市规划专家提出了分散的卫 星城镇式发展方案,1956-1957年上海采取了市区为主、近郊为辅的工业布局方 针,与1956年以前以市区为中心的紧凑发展相比,市区为主、近郊为辅的工业 布局已经向外拓展,不过仍属于紧凑发展模式在大跃进的浪潮下,1958年1月 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宝山3个县划归上海市管辖,扩 大了上海远郊,为上海工业及城市建设包括卫星城战略都提供了广阔空间1959年,上海市委确定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方针,即"建立卫星城镇、压 缩旧市区人口至300万左右”,此后,卫星城在上海开始正式实施作用从1959 年至今,上海卫星城不断发展并扩大,已基本形成了 17个卫星城,其中包括4 个主城副中心以及另外13个卫星城4个主城副中心分别为徐家汇、江湾-五角场、花木和真如。
徐家汇,是上海 十大商业中心之一;江湾-五角场,南部地块为上海商业中心之一,与徐家汇遥相 呼应;花木,地处浦东新区,黄浦江东,交通便利;真如,是上海继徐家汇、江 湾-五角场、花木之后最晚启动建设的一个城市副中心另外13个卫星城分别为 虹桥、金桥、张江、宝山、闵行、川沙、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金山 滨海地区、城桥其中,闵行、松江、嘉定为上海市建设的第一批卫星城市,在 上海市旧城改造、科研以及工业制造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减小了主 城区的人口负担和工业、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上海卫星城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将上海从一个50年代的旧城不断改造成了 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同时带动了周围一系列城市的发展,在科技、经济、交通、 环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果,所以上海发展卫星城应该是国家形势以及上海 本身情况所必须的结果三、 卫星城对上海的影响(一) 对人口的影响发展卫星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压力,上海是特大城市,民国时期 上海就已经是国内人口最多的城市,直到20世纪50年代情况依旧如此,在不宽 阔的地界上容纳众多的人口生活、工作、娱乐,对一个城市来说存在着重大的压 力,因此将人口疏散开来便成为了卫星城的重要任务。
迫于中心城住房费用的压 力,也由于卫星城良好的发展状况,许多上海居民选择在附近的卫星城购买楼房, 在这种进程中有效的减小了上海中心城的人口压力,也为卫星城引进了大量的人 口,便于卫星城进行城市建设二) 对工业的影响近代上海就已经是工业大城,工业实力雄厚,但同人口对于中心城的压力一 样,工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工厂,若将工厂建在城中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土地, 工业的污染同时也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恶劣的影响卫星城的发展将大量的 工业从城中引了出来,减少了环境污染,为中心城节省了大量土地以开发其他经 济领域,且工业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中心城疏散了不少人口三) 对交通的影响在卫星城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居民的生活状态都是工作在上海主城区,居住 在周边卫星城,工作与居住间较远的距离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便 利的交通条件是长远发展卫星城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其对上海所带来的重要影 响四、 结束语卫星城战略的形成是上海在那个特殊年代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情和城 市现实需求的探索,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卫星城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 表明了上海发展卫星城战略的正确性,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卫星城依旧会展示 其特别的魅力,并为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增添浓墨重彩的许多笔。
参考文献[1] 苏莎莎,潘鑫.上海卫星城建设的历史演化及其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8,17(2):22-25.[2] 丁德勇.上海卫星城的布局[J].上海投资,1989(1) :49-50.作者简介钱慧亚(1999-),女,汉族,山东省荷泽市,学生,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