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明月耀天心从2000年7月开始的每一周,罗晰月都端庄滑丽地站在广大收露爱好者们的面前,温婉平实地还说着她对一件件奇珍的感观,感想和感怀而每一位关注着《艺术品投资》以及之后产生的《鉴宝》节目的观众也会对她有一种揣度――坚持只在这两档节目中露面的主持人同时肩负着制片人的职责,她的所思所想所悟所为?她对这样一个题材的节目的定位究竟是怎样的呢?荧屏下的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为此,我们走进了罗晰月李:你在荧屏做了七年多的新老艺术品知识的普及传播工作,却没见到过你在任何媒体中有主动的对应,为什么这次你能接受我们《收藏》杂志的专访?是要向我们《收藏》的广大读者或喜爱收藏的人们传达什么信息或愿望吗?罗:这次的专访,是还一个承诺吧因为多年来我坚持的原则是――做事、做事、再做事在工作中体现我们平凡的电视工作者的价值,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以我很愿意低调生活这次接受专访,是缘于贵刊总编杨才玉先生,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与我栏目反复洽谈,终于力促《鉴宝》2007年的“十一”走进陕西国庆长假可以说是全国的收藏界朋友乃至世界角角落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共赏华夏古典文明中心文化精品的一次盛宴,由此,带来的享受应该是巨大的。
当我在陕西即将录制节目的时候,杨总编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贵刊要对我做―个专访,我想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并且借这样一个机会,向收藏界的广大朋友们表达我对一直喜爱《鉴宝》节目的观众,和一直关注中国收藏领域各个方面变化的朋友们由衷的感激之惰,也是情之所至吧李:当初你是如何开始做艺术品投资这个节目的?罗:2000年的时候我做中央二套一档经济节目《商务电视》的主播,而《艺术品投资》是《商务电视》的周日版;2001年的时候《艺术品投资》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日播栏目,我接手了制片人兼主持人的工作当时有朋友对我说,这么边缘的题材,市场关注度肯定很低,而且播出的时间一般也是在每天下午的4点至4点半,对其前景有点担心但我还是有信心的,过去上学时,我的历史学得很好,考试常常拿满分,出于对历史的喜爱,我开始走进了艺术品投资领域或许我就是为还原历史,或者说是为将历史的部分载体还原成影像而乐此不疲地工作2001年以后,随着我在《艺术品投资》节目工作中的积累,我对历史及每一件艺术品的认识,对社会和大众的感悟,逐渐都有了全新的思考,当时我天天和一位文物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录制节目,和广大的收藏爱好者们一样,天天听课,天天看书、天天细品艺术品带给我们的丰富知识和内涵,我所有的时间几乎都与“文玩”相关,同时仔仔细细地将中国历史的脉络通过文物载体真切地触摸了一遍。
2003年10月《艺术品投资》推出了周末版《鉴宝》,这对我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当时许多观众朋友以为我就是学这些的,以至于一些文物学家也半开玩笑地说:“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读了一个文博专业,但你可是个杂家啊,我们专家往往只专一个专业,你却各个专业都在接触……“这些鼓励的话反而让我很有压力是啊,在文博系统,一个专家往往穷尽毕生只研究一个门类,而电视节目呈现给大家的是面面俱到的文化盛宴几年的时间我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去掌握文物行业的各种知识,这个过程开心而安宁,因为知识的确可以改变命运,尤其是历史知识,它的内涵是深邃的李:难怪我们的藏友说,不但看你的节目,也看着你成长罗:确实是这样,我感觉我和收藏界方方面面的朋友似乎都很亲近,真的有一种很好的感觉这种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我对文博行业的一种彻底的认识我想,在适当的时候我对这个行业是有愿望要表达的李:那你不妨借今天这个机会先把你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一下罗:这些愿望是随着我做《艺术品投资》和《鉴宝》逐渐被提升的《艺术品投资》节目并没有被纳入到一定的高度,当时还进入不到主流的话题,但我总认为这个工作很神圣譬如,我们做了一期红山玉器,实打实的证据摆在哪儿,红山玉器的历史有八千年以上,说明中华文明远远不止五千年,我很自豪自己就是历史长河的见证人。
2002年十六大期间,《艺术品投资》做了一个名为”红色收藏之旅”的专题节目,原来我们以为节目播出段不好,不是圈子里的人是不会关注的,没想到节目播出后,信件雪片般飞来,我们自己都被感动了……《鉴宝》是在盛世收藏大形势下诞生的,它是同百姓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说它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闪亮点、一个体现,我一直在仔细地琢磨这句话……而我目前想要表达的愿望之一,就是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腾飞出一己之力,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回归,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高尚追求再有,我想在扭转这个行业纠结纠错现状的工作中尽一点力我们都知道,艺术品投资是在大环境中才能造就的一种势而个体对每件器物的鉴赏又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当然免不了会出现偏差与偏激,但要求大同存小异,人心不能浮躁,更不能欺瞒诈骗大家应该都本着承上启下,欣赏关注的心态,平和地面对每一件或古老的艺术品或全新的精美现代工艺品说起“鉴宝”这个名字的来由,“鉴”最早就是照妆理容的意思,到了唐朝李世民的“以铜为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时,它的涵义就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警策警醒”,不一而足在我看来,人才是大自然中最宝贵的生灵,是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的真正的宝,每个人都应该在世界文明面前不断地审视调整自我。
我非常喜爱并推崇朱熹家训,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更是人们内心需要遵从的准则如果说把艺术品投资看成是承载着回归的开始,那《鉴宝》就是在鉴定每―个人的过程真正的宝物,也应该是每个人良知的一种回归了李:我们是平面媒体,你们做电视媒体,媒体本身就会影响大众,以现在《鉴宝》的影响,你希望起到怎样切实的作用?罗:我作为《鉴宝》栏目的制片人与主持人,《鉴宝》必定会影响大众,以至影响这个行业所以,我对自己及团队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个人信奉佛教,是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结的缘,新加坡的邻国是佛教国家泰国,新加坡给我的印象是人心向善自律性极强平时我喜欢说两句话,即“性格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所以在有条件表达自我的同时,我希望大家都能修正良好的性格,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电视工作者,但可以靠《鉴宝》启动一些人的心灵,切切实实地再一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这也是顺应、改造并建立好的大环境所应尽的微薄之力吧李:《艺术品投资》里的厚积薄发,显然是近四年来你做《鉴宝》的状态了罗:的确是这样,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的日播版《艺术品投 资》令我有所储备在《鉴宝》中的厚积薄发常常令我内心沉甸甸的,这感觉像抽丝一样一点点地往外抽。
有了《艺术品投资》的积累,做“鉴宝”时确实感到游刃有余了因为我坚持《鉴宝》节目从开播始,每期节目都是进了摄制棚才和持宝人及“宝物”第一次见面,目的不但是为了珍惜每一种兴奋状态,更重要的是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录制期间作一个自我的检验每当我和朋友们说起《鉴宝》,总感觉有太多的话想要表达首先,它是我和伙伴们辛劳耕作的一片沃土……再有它也是对我及我们工作班子的一种考量我们每一期节目,专家都要筛选成百上千件的藏品,像“走进山西”“走进内蒙”“走进陕西”这些特别节目的录制过程,都要从数千件藏品中筛选出上节目的宝物这个过程,体力强度的付出都不说,单是制度上的“彼此制约”,就是一项极具责任心的工程彼此制约”在我们这里是个褒意词,它是对制片人包括专家学者们良心与道德的一个考验我们让所有入选的“宝物”都在集体的评判打分下分类,藏品的价格都是专家所给出的每一个价格的平均值,它们全部遵循低于市场价的标准,绝对没有人会盲目出价,以保证大众对此新兴行业的市场行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当然,更不能昧良心把赝品说成真品了其实,文博行业能够全面考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李:在你如此喜爱的一个行业里,这条路一直走得顺风顺水,很畅吧?罗:恰恰相反,七年来,从《艺术品投资》到《鉴宝》再到《赛宝大会》,虽说硕果累累,可我在被认可和肯定的同时,也在接受批评指责甚至于谩骂。
虽然这似乎是每一个成长者之共性,但古玩行在诸多行业中却一直被人称之为“鬼行业”这个“鬼”,鬼在什么地方呢?这里边有太多的说头,这在本行业里也常常成为神秘的谈资……因为古玩最讲究个“缘”字,我与这个行业是结了缘的鬼行业”还“鬼”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是人心,有一种欲壑难填之心,我们必定要面对我做《艺术品投资》时,还是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潜伏期,关于艺术品投资,关于拍卖会,老百姓根本不清楚那与咱自己有什么关系,不管是精美绝伦还是古拙稚朴的老物件,无论其珍贵与否,只有古玩行里的人热衷古玩行里所说的“捡漏”,就是去村里以极低廉的价格把真东西收上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以极高的价格出售,中间的利润在《鉴宝》节目出台前就这么一直存在着有了《鉴宝》后,老百姓看了我们的节目自然认识就不同了,再有收物件的人来,因为老百姓们或多或少认识到老物件的分量,知道些它的价值,于是……谁高兴谁不高兴?谁夸赞谁在谩骂?一目了然这个行业确实盘根错节着一股子气,这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一股气,《鉴宝》迈出了引导这股气的第一步说句玩笑话,不是古玩行业影响了我,是《鉴宝》在影响着古玩行业李:不知你介意不介意,聊到这时,我发现对你的印象有了一种颠覆,可能说法不准,反正有矛盾感。
罗:我明白你的意思本身我的性格就是足不出户,工作这些年来一直是上班下班两点一线,过着很平静的生活虽然我的信仰是佛教,这是我成长中结的缘,我认为它对我的成长起着积极而美好的作用但又因为我的大伯二伯都是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我的奶奶是光绪三十一年生人,今年都103岁了依然健在,身体还挺好,所以,我是在一个极其正统而传统的家庭中长大的你的这种感觉,是和我后来认识的人中90%的人说的是一样的意思:“晰月,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李:那我来界定一下,节目中的你持重平和,观感中的你时尚新锐,对话中的你有点高远了罗:可能吧,正统的个性加上天天又接触我很喜爱的传统文化,我的有些想法的确高远……譬如对《文物保护法》的看法,对文物的界定如何能更科学合理?法律对盗墓者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许多问题我都在想上小学时,一次在街头看见一个卖字的人,觉得他写得很好,我就跑回家去要钱,让他写了一幅“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挂在床头我的今天,也许是那时思想萌芽期的延续和体现吧电视连续剧《长征》播出时,看到感人处,我爸妈悄悄地抹泪,我自己也是偷偷地哭,互相都有点不好意思,但我爸妈发现我哭得泪流满面时很吃惊,说:“这孩子是和现在的年轻人有点不一样!”李:2008年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年头,“奥运”来了,《鉴宝》呢?有想法吗?罗:有啊,我们除了要在2∞8年再举行第三届“赛宝”大会外,还有一点想法,就是将慈善事业引入《鉴宝》。
这个想法我已经和相关专家学者私底下讨论好几年了,我想现在是时候了,通过《鉴宝》,搭建一座藏友与社会沟通的慈善之桥通过我们的节目,帮助收藏者圆一个善缘,既有利于更好地“藏宝于民”,又解了社会他人之需用老物件来承载人心和善举,这是《鉴宝》向往并着手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李:捐赠是收藏者的最高境界了留给子孙,留给社会,留给国家,留给希望,都是留留与留,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心愿也请你再留一句话给《收藏》所有的朋友们吧!罗:有一次录完《鉴宝》节目,一位观众送给我她的一幅书法,是赵朴初老人写在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纪念馆上的两句题诗:“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当时我很感动,也很珍爱这两句诗,现在挂在我床头的就是这两句诗天心既是佛心也是善心,这是观众的厚爱与期冀,在这里我也希望与《鉴宝》的广大观众,与《收藏》的广大读者,在无尽的奇珍中共耀天心责 编 王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