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目录(一) 使用须知与须知事项 …………………………………………. 2〔二〕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事项 ……………………………………. 2〔三〕操作……………………………………………………………… 3〔四〕维护和保养…………………………………………………….. 4〔五〕储存…………………………………………………………….. 5〔六〕故障与排除……………………………………………………. 5附录一:充电操作规程……………………………………………. 6附录2:车型、蓄电池、充电机适配表…………………………….. 10 电动车蓄电池使用维护说明(一) 使用须知与须知事项1、 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2、 只允许专业人员操作蓄电池3、 在使用和充电过程中:禁烟、禁止明火、暗火或火花靠近蓄电池,否如此易发生爆炸和火灾危险4、 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眼镜,穿上防护服遵守操作规X5、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酸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必须立即用冷水冲洗,并寻找医生进一步处理衣服上沾上酸液也请用水冲洗6、 防爆、防火和防短路!电池的金属件上始终带电!7、 电解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8、 请勿翻转蓄电池,使用准许的吊装运输机械。
吊钩不得损坏电池或连接电缆〔二〕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事项1、 收货当货物送达时,收货人员必须与时验收、检查:A、有没有任何漏电解液的迹象,或电池有没有遭受撞击的变形与损毁B、电池壳面是否凹陷、破裂,连接线缆有否损毁C、电瓶塞、连接线缆与其它配件是否齐全D、对电池状况如有疑问,请做好记录并通知供给商2、 初次使用——已灌注电解液与充电电池A、检查电解液液位是否在电池瓶塞盖可见液位对初次使用的新蓄电池前十次的充放电,毋须加补充水B、检查确认充电机与电池是否适宜,如有需要与车辆制造商技术工程人员沟通确认C、按有关使用程序,连接电池与充电机注意:正负极位是否正确!D、按有关使用守如此对电池进展充电E、在初始使用期间,留意电池状况,防止深度放电〔超过70%容量〕车辆装有电量表,可清楚指示3、 初次使用——未灌注电解液的未充电电池A、所有未灌注电解液没有启用的新蓄电池必须存放于枯燥、通风、荫凉的储存室B、未充电的蓄电池投入使用,务必做好蓄电池的初充电工作,初充电对蓄电池的性能质量和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初充电操作步骤〔1〕、灌液移除蓄电池注液孔塞,灌注电解液至液位盖覆电池极板15mm~20mm只使用原厂供给的电池酸液或符合厂方规定的酸液。
〔2〕、吸收生化阶段灌液后,电池即产生化学反响保持瓶塞X开,让电池静止3~4小时,待电池温度降到35ºC以下如果环境温度过高,灌液后电池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注:自注入电解液至开始充电之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3〕、对电池进展充电连接充电机〔CZB3-70A/80V〕和蓄电池充电插头;接通电网电源;充电机进展约10秒的延时监测,充电机自动启动,工作指示灯亮,信息窗显示充电电流;连续按住信息键约15秒,直至初充电指示灯亮后松开,即已进入全自动初充电状态,初充电采用间歇式充电方法,充电时,初充电指示灯和工作指示灯亮,在停歇期间,初充电指示灯和充足指示灯亮,初充电完毕后自动停机,初充电指示灯灭,只有充足指示灯亮4、 初次使用密封免维护电池〔a〕、不要加补水,此电池是免维护的〔b〕、不要尝试开启阀门活塞.〔c〕、检查充电设备是否免维护电池专用〔d〕、留意正、负极性,正确连接〔e〕、对电池进展充电〔三〕、操作1、放电深度 按电池的不同系列,放电深度如下:* 开口式牵引蓄电池可放80%电容量 密封式免维护蓄电池可放60%电容量过渡放电将严重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放电后须立即进展充电,不要闲置已放电的蓄电池。
电池的回充电状态,可用电解液的比重与电压爬升等数据作判断本公司电动车均采用自动智能充电机,电池充足电后自动切断电源或以2~5A小电流均充对电池容量、性能、寿命十分有益预防电池过渡放电,本公司电动车均有电量显示仪表和过度放电低电压保护器防止电池的过渡放电2、何时回充蓄电池?回充蓄电池:开口式牵引蓄电池当放电35%~80%容量时,免维护蓄电池当放电65%容量以内时,放电容量可从车上电池容量显示仪表或测量电解液比重获得放电后电解液比重不得低于1.15g/ml,单个电池电压不小于1.70V当蓄电池停放一段较长的时间〔1~2个月〕也须进展充电,以防电池硫化以与补充自放电的损耗3、何处进展充电?充电场所必须清洁以与空气流通畅顺充电期间将有氢气溢出!严禁点火与吸烟!4、如何充电?蓄电池充电必须使用充电机,充电机输出的直流电压、电流与程式要与电池相匹配车型、电池、充电机配置见附录25、开始充电——开口式蓄电池〔A〕、打开蓄电池箱盖板,以使空气流通利于电池散热〔B〕、不要打开电瓶的补水瓶塞〔C〕、检查充电机与电瓶是否匹配以与充电机是否正常工作〔D〕、检查电瓶的极板是否被电解液淹盖,但充电前不要整体电池补水,只对严重缺水的电瓶补充至电瓶极板面的液位。
〔E〕、充电过程中检测电瓶的温度,不能高于45ºC热失控将使蓄电池有不可复原的破损!〔F〕、充电完成电池充足后,即可停止充电随车所配智能自动充电机可自动执行停止充电命令使用比重计测量电瓶电解液比重可鉴定充电是否充足6、开始充电——密封免维护胶体蓄电池(A)、必须使用配套密封免维护蓄电池的充电器B)、正确的连接充电器与蓄电池,充电器必须有自动保护停止充电的性能C)、充电以前,建议先检测电瓶温度,温度在40ºC以下方可充电D)、假设在比拟寒冷的地方,电瓶的温度也低于10ºC,将需要比拟长的充电时间E)、在一般正常的充电情况下,电瓶的温度爬升10ºC为正常现象F)、当电池充足后须与时停止充电全自动充电机将自动执行停止充电的指令7、电解液比重开口式的蓄电池是使用电解液的比重来评估起蓄电池能量/容量l 测量电解液的比重,〔不要在补水后立即测量〕补水后应继续充电1~2小时l ºC国际标准是使用30ºC作为容量的评估与比照SG(t)=SG(30)+0.0007(30-t)例如:30ºº20º时的比重S.G=1.2878、均衡充电均衡充电是用做补偿因蓄电池连接与排位所引发的电压、充电情况差异主要是蓄电池的内祖抗不均所致。
当蓄电池完成充电后,单个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差异大于0.02时,要进展均衡充电本公司所采用的充电机具有均衡充电按键,按下按键可进入均衡充电程序9、运作温度牵引式蓄电池一般正常的使用温度为35ºC,当温度高于55ºC时,是为警戒极限温度,不能操作!运行过程中要严加注意!高温直接缩短电池的寿命〔四〕、维护和保养1、 开口式蓄电池(A)、每周检查电解液的液位,有必要才作补充蒸馏水,在充电后期接近完毕时才可进展补水补水后应继续充电1~2小时,使电解液混合均匀B)、千万不要加浓硫酸!(C)、补水、加液不可过多,防止电解液满溢!(D)、千万不要停放已放电的电池!此举将令电池极板出现硫化!(E)、清洁电池,以防积生酸盐造成接壳漏电清洗电池必须紧闭所有盖塞以防电池受污水污染F)、不要用高压喷水设备清洗电池,此举将引致渗入污水与损坏连接线只使用低压淋水设备G)、使用干凤机或干布抹干电池H)、每月定期抄录电池电压、电解液比重与温度数据于维修手册内2、 自动给水系统的维护其隔滤系统必须每年检测清洁一次或以上A)、清洁隔滤器当发现淤塞与流水不畅时,便须即时清洁或更换可将水管反方向灌水以带走淤塞物B)、检视水管等,假假设发现接连端头有硬化应作更换。
C)、对个别的瓶塞作检视,以确保浮标活动正常不正常者必须更换〔五〕、储存每当车辆电池不用时,都必须对电池回充电与作适当的存放,应存放在干爽的室内每隔1~2个月对电池作一次回充电未注液没启用过的蓄电池在干爽的室内可存放一年以上〔六〕、故障与排除只有正确的使用与保护,蓄电池才能有良好的表现与延长使用寿命常见的故障现 象原 因 排除手段酸液满溢* 电瓶过量补水* 电瓶过充* 不要在充电前补水* 检查充电器电解液比重不均与数值过低* 电瓶经常在充电前补水与满溢* 电池有硫化现象* 充电机有故障或充电程式不对* 使用均衡充电程式* 检测充电机的可能故障* 情况严重不能改善,交供给商作进一步的维护检测蓄电池开路电压过低* 电解液比重过低、调配不当* 有电池短路* 交供给商重新调配更换电解液* 更换短路电池电池温度过高* 充电器不适宜或故障* 电池充电环境通风散热有问题* 电池短路* 弱或老化的电池* 检查或更换充电器* 改善环境通风* 更换短路电池* 整组电池已到须更换的地步电池不能提供动力满足原设定的工作小时* 电池的容量选配过低* 电池充电量不足* 其中有故障电池* 连接线/桥有故障或选配不当* 电池已达终极寿命* 更换更大容量电池* 重新充电与检查充电器* 更换故障电池* 检查与更换连接线桥* 购置更换新电池附录一:初充电操作规程一:检查电池在使用前应去除外表灰尘与脏物,并逐只检查有无损坏,如有损坏者可视损坏情况进展修复或更换。
如果是单体电池将单体电池组成所需要的电池组1:连接正确,走线合理线型和电瓶容量要适配2:焊接连接的焊接应充实结实光滑;用螺柱螺母连接的压接要结实,接触平整,螺柱螺纹上均匀涂敷凡士林二:配制与灌注电解液1:配制电解夜1.1: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弄清电瓶的容量,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0.005〕g/cm³ 〔30 ˚±0.005〕g/cm³(15˚³::1B:规定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为±0.005〕g/cm³〔30˚C〕的电池,应配制密度为〔±0.005〕g/cm³〔15˚C〕的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水与硫酸〔密度³〕的体积比约为:1;质量比约为:1±0.005〕g/cm³〔30˚±0.005〕g/cm³〔15˚³::1D:电解液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 电解液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C 5 10 15 20 25 30 35 40密度g/cm³ 1.234 E:硫酸与水和硫酸溶液的技术要求见附表A和附表B与附表C 1.2:配制电解液时,应用清洁的耐酸与耐温的容器,先放入按上述比例的水,再按比例将硫酸徐徐参加水中,并用耐酸棒或净化的压缩空气随加随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切勿将水倒入硫酸中,以免发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