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代华喦龙岩上杭人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9KB
约3页
文档ID:19973606
清代华喦龙岩上杭人_第1页
1/3

清代华喦龙岩上杭人简介上杭素有“诗画之乡”的美誉,历代书画家众多,享誉八闽,明代时有全国著名画家李源、莫梦琦、邱大儒等,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尤其是以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华喦(号新罗山人)更是享誉海内外中外艺术讨论家称颂华喦是“扬州八怪”的先导者,是扬州画派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其作品“震古铄金,堪称国宝” 后人每以题写“仿新罗山人笔意”为标榜,以“画法风格逼近新罗山人”为高明华喦 的诗书画为故宫博物院(珍藏 30 多幅)和英、法、美、德、日等多国的美术馆所珍藏,成为“世界艺术的珍品” ,清以来的文学、艺术界对其诗、书、画的评价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说是“启迪和影响着其后中国的整个诗书画界” 华喦(1682-1762 以后,一作 1682-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福建临汀人,侨寓扬州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他年轻时做过工匠,据说曾为景德镇绘过瓷器他在继承明清写意花鸟传统的基础上,受恽南田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善用粗笔、渴笔,所画花鸟,草虫和小动物,形象都自然逼真,活泼生动,秀丽出众,富有生趣。

画人物以简取胜,纵逸趣脱,标新立异,空中有画,着处无痕,独开生面他寓居扬州较久,扬州人遂得传他的画派,最著名的有朱本、管希宁、李梅生、虚谷和尚等,其画风对清代和近代的花鸟画有一定影响18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号称“康乾盛世”的封建社会后期盛期,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诸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恢复措施和治理,已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增长,商品经济有一进一步发展,工场手工业也活跃起来,全国涌现一批繁华富庶的商业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促使绘画艺术出现适应各阶层需要的多种风格流派清代中期的画坛,山水画领域声势最为炽盛的是承袭初王原祁、王翚画风的娄东和虞山派;花鸟画领域则盛行继承恽寿平面风的毗陵派这些画派得到皇室和贵族的常识、扶植被奉为“山水正宗”和“写生正派” 在此期间,清皇家宫廷画派也臻于兴盛阶段,四王派山水和恽派花鸟深深泽被着宫廷画家,此外,追示宋代院体工笔重彩花鸟画和沿袭明代的工笔人物画亦振兴一时同时吸收西洋明暗表现法和透视原理的中西合璧画风颇受皇室青睐四王吴恽流派和宫廷绘画所追求的儒雅高迈、清丽柔媚、精致浮华等艺术趣味,趋合了帝王、达官贵人和上层文人的审美品位,得到广泛的播扬,因而也就成为主流性的绘画流派。

代表作有:《列子御风图》 、 《松韵泉声图》 、 《芳谷揽秀》 、 《寒竹幽禽图》 、 《盘谷山居图》 、 《银湖吹梦图》等著有《离垢集》 、 《解弢馆诗集》   华喦,字岳秋,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十月十七日生于白沙村华家亭纸工家庭华喦自幼聪颖好学,尤爱绘画,因家贫,仅入私塾 2 年便辍学在家造纸当徒工塾师见其才华,用收藏古画教华喦临摹华喦常捡边角草纸作画,不断练习,获得绘画技艺每天出入双髻山,劳作之余常对景写生;夜晚在灯下临摹古画,进步很快,所作山水、花鸟、人物等画,备受众人赞扬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 ,华家亭重修华氏宗祠,乡人推华喦为祠堂正厅作壁画,族长、豪绅认为出身卑贱,要另请画师华喦十分气愤,决定出走他乡谋生临行前夕,翻墙进祠堂,一夜之间,在正厅画《高山云鹤》 、 《水国浮牛》 、 《青松悬崖》 、 《倚马题诗》四幅壁画,又在厢房壁上画《老人挑牛角》 ,并题诗云:“画者不差不错,看者仔细斟酌,少年不勤不俭,恐怕老来担角 ”(按:“担角”谐音“耽搁”)以此劝勉世人画毕天明上路壁画长留在华氏宗祠,并被传为佳话华喦是一名极有代表性的文人化的职业画家。

他出身寒素,毕生以鬻画为业,守拙安贫,刻苦力学,广采博收,自出机杼,终于成长为一名诗书画并工,花鸟人物山水画兼善,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以其文质相兼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当时的“空谷足音” ,对 20 世纪南北画坛的小写意花鸟画造[成深远的影响(史称其花鸟画风为“新罗体” ) 以往的美术史家和鉴赏家,往往从一已的观感出发,或着眼于华嵒及杨州画派疏离清代正统派的相同一面,把他列为“八怪”之一;或着眼他有取于正统派画家恽寿平的一面,认为他的艺术起到了力挽八怪“颓风”的作用,但从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更未就其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身份和其艺术俗中带雅的审美趋向进行深入的考索直至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才有了一批较认真的研究论文问世,并开始在全面梳理华嵒生平思想艺术的前提下思考相关的问题华喦离家后,曾在江西景德镇画瓷器,后辗转到浙江钱塘安家侨居杭州十多年中,吟诗卖画,广交诗人画友,与徐逢吉结为知己曾应陈六观之邀,游览禹陵、南镇、兰亭、曹山诸胜景,艺事大进,蜚声武林一带雍正(1723~1735 年)初年,华喦从杭州到扬州城,寓于好友员果堂家华喦不愿随波逐流,其艺术见解和画风与“扬州八怪”相似,经常参与扬州画派的艺术活动,故后人把华喦也列入扬州画派之内。

在扬州 10 年,华喦风华正茂,诗、书、画都获得很高成就但靠卖画为生,生活仍很清苦雍正十年(1732年)冬,华喦从扬州返回杭州,过扬子江时冒风寒得疾,抵家后大病一场(曾作诗中道:“新罗山人贫且病,头面不洗三月余”)自以为病笃,曾作遗书,把妻子托付老友员果堂照顾数月后,病情意外好转,但为饥寒所迫,又到扬州卖画谋生,作《山水册》 、《花卉册》和人物画等数十幅乾隆六年(1741 年),华喦又返回杭州,寓居解弢馆,作《山水人物册》 、 《花鸟册》 、 《杂画册》和立轴山水等其间,老友员果堂曾抱病前来杭州叙旧,寒襟相对,互赠诗作,不胜凄然乾隆十二年(1747 年),其妻蒋媛病故华喦以古稀之年,再次到扬州卖画后归老杭州西湖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病逝华喦多才多艺、学识广博,善将诗、书、篆刻入画;“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脱尽时习,力追古法诗亦古质,与书称三绝 ”撰有《离垢集》 、 《解弢馆诗集》两书,共收诗作 600 余首其诗立意深邃,格调超逸,为人传诵如《写秋云一抹》诗云:“孤情只爱写秋寒,便有秋声纸上流更写白云三四笔,此中曾与故人游 ”其诗多写田园风光,也有愤世嫉俗之作如《雨中画钟馗像》 ,题诗抨击当时社会黑暗,希望能有钟馗扫尽妖魔鬼怪。

  华喦书法原取法钟繇和虞世南,并博取各体之长,笔法外柔内刚,圆润遒丽,楷、行书法多有异趣画不论山水、人物、花草、禽兽、鱼虫,都有很深造诣花鸟画成就尤为突出,继承前人花鸟画传统,又融会明清写意花鸟技法,创出独特风格;笔墨不多,空灵而不松散华喦作画认真严谨,每件精品都精心锤炼,惜墨如金;善用粗笔、渴笔作画,以简取胜,笔意纵逸超脱,设色清丽,形象生动逼真主张“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 不愿墨守陈法,能推陈出新,其画风为扬州画界所继承,流传至于近代 一生作画甚多,收录于日本《支那南画大成》10 幅, 《宋元明清书画家图录》15 幅,《新罗山人画册精品》有四季山水、花鸟各 4 幅, 《唐宋元明清名画集》和《画苑掇英》各选刊其精品 4 幅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出版《华喦花鸟册》8 幅;《华喦杂画册》12 幅还有许多作品流散民间和国外因为华喦的出生地就在我隔壁村――华家,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又常提及他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原来离我家这么近的一个地方曾经诞生过一个这么伟大的画家,加上近年来将要完工的华喦纪念馆去年我还去了华喦纪念馆随便走了一圈所以我会选华喦作为我写此论文的对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