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辩论的战术技巧一、配合]辩论战术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依据自由辩论的输赢来确定竞赛的输赢的合理用时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珍贵的,每次发言都应当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绽开 自由辩论的战术技巧一、协作 1.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高校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 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马上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足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 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洁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对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见机行事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旧可以适当确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限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马上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确定是否作其次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协作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爱护 由于种种缘由,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状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当弥补其错误。
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抵赖 假如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 ”但是,这种战术假如被评委识破,会特别不利,一般不要采纳 ②别解 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说明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主义亡我心不死,和平演化真是越来越严峻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立刻实现……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肯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 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例:“法治能消退腐化”一题中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退腐化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化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冲突吗?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化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 法治能消退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 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打算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退贪欲,又能消退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打算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留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 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留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当避开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 是c②既是a,又是b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肯定难度,但效果甚佳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正:假如一只猫长得可爱, 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欣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其次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常常运用的,但类比不行能做到肯定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分,这就为反对供应了突破口。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 莫非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晰我说的,莫非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反:问一个简洁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精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方法 循环论证经常是在立论中就已打算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复旦高校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魔性,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魔性 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旧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魔性大发”, 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魔性。
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应付的方法是干脆予以揭破 反:恶的就是魔性,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假如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藏,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纳 8.归谬及应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 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许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确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确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假如根据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赐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退腐化”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退了腐化?正:过去没有消退,现在没有消退,就等于将来肯定不能消退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定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假如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运用归谬是不简单的,但防守也很难,也许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正本清源例:“法治能消退腐化”反:腐化有削减的趋势就能说明腐化能消退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退腐化却是腐化在不断削减,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正方用这种反对方式指出反方所“根据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顺水推舟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化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假如您不当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 (前面反方说过教化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留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这种反对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冲突,在①例中,假如用顺水推舟法,好像可以这样说: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退腐化的内在实力啊!而腐化不断削减的趋势恰恰供应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阻碍高校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养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 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别状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反:假如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 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原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别状况下,就不惊奇了 又例: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反:假如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能否胜利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养 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假如……,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推断句,其次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当先留意这句推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简单忽视 这种战术在很多状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对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肯定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莫非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马路吗?这种战术要慎用 自由辩论的战术技巧二、转换提问权 1.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 我不赞成复旦高校说的,只在回答能引起轰动效应时才回答,否则就抛出事先打算的东西 除非在双方差距太大时,复旦高校这种观点才有几分道理,否则会给评委留下心虚的印象 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干脆提出本方问题 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以一句话作为过渡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正:对方已说明,我们应当加强教化,但我想问对方,教化是用什么教化?是不是用医学的方法来教化呢?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请问对方,你们推断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正:今日晚上的辩题我想对方已经有所误会了,你们已经忽视了你们所应当辩的爱滋病不是医学问题……划线部分就是过渡句,当评委和观众把留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简单遗忘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