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归因分析 摘要:研究探讨农村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甘肃省83个县的30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教师职业压力普遍较大;不同性别、教龄、学历教师的职业压力有差异;教师工作量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意向呈正相关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压力;归因分析一、引言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应激工作环境而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是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的美国,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逐步深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系统的对教师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1]教师的职业压力是由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所导致的消极反应,通常伴有潜在的、致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而且这种压力受教师对那些他所知觉为威胁自尊、健康的因素和自身用以环节威胁的应付机制的控制(Kyriacou﹠Sutcleffc,1987b)[2]压力本身并非是一件坏事,关键是要有一个度,过度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尤其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缺乏,再加上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艰苦,教学的压力及生活上的负担使得教师的职业压力颇重,在心理及生理和行为方面导致消极的反应。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找到压力源并予以适当的干预,从而促进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二、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中的样本是从甘肃省83个县中依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抽取,研究从20个样本县中选取中小学教师3000名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1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研究从教师的教龄、学历、工作量等层面分析教师的压力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教师压力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主要通过SPSS进行描述和分析,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二因子变异数分析)、相关分析等三、结果与分析1.教师总体职业压力感 教师职业总体压力感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压力状况总的看法,它反映了教师职业压力的一般状况表1显示,有4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较大,即中等程度的压力;有2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即重度压力;而3.0%的教师认为自己无压力表1 教师总体压力感状况 无压力感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高度压力人数(n)785171271747百分比(%)3.019.848.628.6 另一项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教师具有较重的压力感,这项研究抽取新疆塔城500名教师作为被试,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有半数以上(56.2%)认为自己的压力较大,有24.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而7.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压力[3]。
两项研究均表明,教师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压力感2..教龄的影响探讨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总体压力感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总体压力显著地小于教龄为6-10年、11-15年、16-20年及21-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的总体压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其职业压力感呈倒U趋势发展表2 不同教龄与总体压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26年M2.893.083.073.183.103.05SD.780.749.773.726.768.809.PP1、P2、P3、P4<.05注:P1、P2、P3、P4分别为教龄为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与教龄小于6年的平均数差异,其余P值>.053.学历的影响将教师学历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历,比较不同学历教师其职业压力感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表3 不同学历与总体压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初等学历中等学历高等学历M2.882.953.06SD.842.796.765PP1<.05注:P1为中等学历与高等学历的平均数差异,其余P值>.05结果显示:中等学历的教师其压力感大于高等学历的教师,而其他学历教师的总体压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性别、任科性质(是否教主干课)与总体压力感 性别、任科性质在总体压力感上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还要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4 性别、任科性质与总体压力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SSdfMsF性别6.77116.77111.293*任科性质5.74615.7469.614*性别*任科性质2.76112.7614.606*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教师在总体压力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的压力比女教师大;教主科和副科的教师其职业压力感也有显著想差异,教主科教师的压力比教副科的压力大,而且两者在总体压力感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其F值为4.606(P<.05),由于交互作用显著,而继续进行单纯主要效果的检验分析由以上单纯主要效果变异数分析结果来看,A因子(性别)在b2(副科)的F值达显著水平,F=8.619,(P<.05),B因子(任科性质)在a2(女教师)的F值达显著水平,F=9.201,(P<.05)此结果说明,教副科的男教师其压力要比教副科的女教师大;教主科的女教师其压力要比教副科的女教师压力大表5 教师性别、任科性质在职业压力之单纯主要效果的变异数分析摘要表变异来源SSdfMsF事后比较A因子(性别) 在b1(主科)1.88211.8823.138 在b2(副科)5.15015.1508.619*男教师>女教师B因子(任科性质) 在a1(男教师).4611.461.796 在a2(女教师)5.83615.8369.201*主科>副科5.工作量与教师职业压力的关系 调查显示,教师工作时间平均为39.5小时/周,其中批改作业平均10.4小时/周,备课9.92小时/周,参加教研活动2.80小时/周,对学生课外5.26小时/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2.85小时/周,参加政治业务学习3.14小时/周,家访1.93小时/周。
可见,教师主要时间花在批改作业和备课另外,教师每周的工作时间与总体压力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567,Sig(2-tailed)=.011教师周课时数平均为16节/周周课时数与总体压力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735,Sig(2-tailed)=.0076.教师职业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统计显示,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意向呈正相关,R=.182,Sig(2-tailed)=.000,即教师职业压力越大离职意向越高表6 不同职业压力的教师其离职意向之单因素方差分析 无压力感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高度压力M3.98724.42174.57834.9465SD1.23261.13271.09831.3401PP1、P2、P3、P4、P5<.05注:P1、P2、P3分别为高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的教师,P4为中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的教师,P5为轻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的教师,其余P>.05不同程度压力的教师其离职意向也有显著性差异如表6所示,高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的教师,中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的教师,轻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显著高于无压力的教师。
而轻度压力教师的离职意向与中度压力的教师无显著性差异四、讨论与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与其他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4]目前,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教师数量短缺,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主要表现为课时多、班额大、任务重、教授科目多等,教师的工作量影响着教师压力同时,所调查教师的平均工资为931.4元/月,而且有36%的教师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务农,生活上的困惑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容易影响这部分教师的身心健康,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加强政策的制度保障,使教师能够免去生活上的压力另外,在逐步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同时避免教师数量的减少与外流,避免因为教师数量减少而加大了在校教师教学上的压力同时,笔者也探讨了教师教龄对职业压力感的影响,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其职业压力感呈倒U趋势发展,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压力感最小,随着教龄的增长,压力感逐渐上升,16-20年教龄的教师压力感最大,到21-25年开始下降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新教师对工作有一个适应的阶段,起初的工作量不大,更多的是积累经验;而中年教师既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挑战,重新定位自己,又有家庭及社会的多重压力;老年教师各方面的经验变的丰富,另外,这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开始走向保守,更多的是迎接退休后的新生活。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在总体压力感上有显著差异,男教师的职业压力要大于女教师,笔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一是由于男教师更多的承担生活上的压力,致使其压力感大于女教师同时,不同任科性质(是否教主干课)的教师其压力感也有显著不同,教主科的教师压力更大,这与课程本身性质与投入量有关而且性别、任科性质变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教副科的男教师其压力要比教副科的女教师大,教主科的女教师其压力要比教副科的女教师压力大另外,研究探讨了教师职业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意向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教师职业压力越大离职意向越高可见,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已变的刻不容缓,应引起教育界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源头上减少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逐渐降低教师的职业压力感同时,应加强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帮助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地面对职业压力是策略研究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