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3.62KB
约26页
文档ID:297535686
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_第1页
1/26

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版本:A/1页码:第1页共24页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1目的和范围规定了工艺危害分析(以下简称PHA)的职责、管理要求、步骤、方法和要点 适用于装置全过程的工艺平安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参考文件)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平安管理体系规范AQ/T 3012-2008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导那么AQ/T 3034-2010化工企业工艺平安管理实施导那么I/JS G03-046变更管理制度I/JS G03-050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平安管理制度I/JS G03-118工艺平安信息管理制度3术语和定义以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3. 1共因失效(CCF)在一个系统中,由于某种共同原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同时失效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 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详见GB18218o3. 3关键装置工艺操作或设备运行易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人身伤害等潜在事故,存在重大 平安风险的装置。

3. 4重点部位平安评价为重大危险源、物料贮存区超过临界存量的危化品贮存区(罐);对 关键装置平安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3.5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列入安监总管三[2009) 116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化工工艺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 版本:A/1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页码:第10页共24页一可靠性一防护措施是否具有高度可靠性?是否需要人的动作?-可审核性一防护措施的设计是否易于定期验证或测试?-完整性一防护措施是否以正确的方式安装和维护?6. 5后果分析6.5.1 目的是帮助工作组了解潜在伤害的类型、严重性和数量,可能的财产损失以及 重大的环境影响6.5.2 应针对危害辨识清单进行后果分析,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在后果分 析时应考虑以下内容:1)所造成事件/事故的类型(如毒性物质释放、爆炸、火灾、泄漏);2)可能的释放量;3)事件/事故的后果(如:影响范围一毒性物质浓度、热影响、超压或显著的环境 影响等);4)可能受平安和健康影响的人员(含周边的人员),包括评估其潜在的伤害类型 和严重性6.5.3 后果分析方法1)工艺危害分析应定义一系列典型的危害事件/事故的场景,从少量的泄露到极 端的重大事故。

2)假设所有硬件和软件防护措施都失效,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评估危害事件/事 故能导致的最坏后果3)辨识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防护措施例如见附录15)6.5.4 根据后果评估矩阵(见附录F)对危害事件/事故的后果严重性评级6.6 其它考虑661 人的因素分析,包括人员及工作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所有方面,含日常和应急 情况在PHA的内容中,人为因素主要关注人员与工作环境中的设备、系统、信息之 间的关系在PHA过程中重点是辨识和防止人为失误可能发生的情况人为因素主要 考虑以下领域:人体工效学;人机界面;注意力分散;培训、技能和表现;操作、维修程序具体详见附录C,例如见附录16)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版本:A/1页码:第11页共24页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662 装置定点评审,评审时,应考虑选址、平面布置、建筑物结构和功能设计等是否 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范要求,并按本规范进行周期性评审和更新(例如见附录 17) o如有疑问,应聘请专家进行定点评审663 本质平安工艺,本质平安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 平安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例如见附录18)6.7 风险评估67.1 风险是危害事件/事故的严重性(后果)与其出现可能性(概率)的综合度量67.2 应用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如故障假设/检查表,HAZOP,FMEA等),通过危害辨识、危 害分析、后果分析等阶段,定性地提出每个危害事件/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具体见附 录D和附录Eo67.3 运用可能性分析的结果,结合危害事件/事故的后果,对每个危害事件/事故的风险 进行定性评估(方法见表1),并决定该风险是否是可接受的(方法见表2) o表1风险评估矩阵频率级别F-4IVIIIIAF-3IVIIIIIIF-2IVIVIIIII可能性升高F-1IVIVIVIIIC-1C-2C-3C-4后果严重性升高 ►后果级别表2风险等级评定表风险等 级描述需要的行动PHA改进建议I不能容忍的应当立即落实工程或管 理上的控制措施,并立即进 行整改在不超过6个月内把 风险降低到级别in或以 下必须II不希望发生采取工程或管理上的控 制措施,在不超过12个月 内把风险降低到级别in 或 以下需要III有条件的容忍应当确认程序和控制措施已 经落实,强调对它们的维个案评估,评估现有控制措 施是否足够。

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版本:A/1页码:第12页共24页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护工作IV可以容忍不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可适当考虑更平安 的方法(在PHA范围之外)67.4 根据风险等级提出建议措施在提出PHA建议时应考虑以下的关键因素:1)建议内容应与工艺危害和危害事件/事故直接相关;2)建议应明确而可行;3)建议不应给出一个特定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可能阻碍创新的或更经济有效的设 计提此解决方案的详细设计应由指定完成建议任务的人员落实6.8建议管理8 将危害分析中的建议疏理和进一步讨论,形成建议措施汇总表(例如见附录19和建议措施反响表(例如见附录20),应注意:1)引述PHA中的发现内容;2)表述清楚、简洁;3)对于需要由多个人员和专业小组完成的综合建议,将其分解成几个建议以方便 分别指定对应的负责人S 建议措施反响表由第一责任人组织初审,给出初步意见,并报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审核和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可采用完全接受建议,或是修改后接受或是拒绝建议 的方式做出书面回复例如见附录20和21)S 出现以下条件之一者,第一责任人可以拒绝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回复1)建议所依据的分析是建立在确实有错误的资料上;2)建议对于保护员工或承包商的平安和健康不是必需的;3)另有可供选择的方法能提供足够的保护;4)建议不可行。

Q 第一责任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修改建议:1)在某种情况下,PHA建议可以修改,并实施另一种解决方案2)改变建议预定完成日期,如果建议不能在已规定的日期前完成,应书面说明原 因并制定控制措施,确定新的完成日期S 取消以前接受的建议,按公司变更管理制度执行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版本:A/1页码:第13页共24页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5 建议的实施第一责任人必须为每一条接受的建议指定负责人、完成日期,并提供所需资源(示 例见附录22)6 建议的跟踪1)第一责任人指定专人跟踪建议的完成过程对于在役设施的PHA建议,至少应 每季度发布报告,列出尚未完成的建议,并提交第一责任人和所有被指定完成 建议的人员及其主管;对于新建设施的PHA建议,应由其工程负责人对建议的 执行进行监督例如见附录23)2)报告应当醒目地标出逾期未完成的建议建议在未完成前禁止从系统中删除3)如果直线组织管理层不能保证实施计划所需资源,应向公司申请支持称 特殊情况处理,如结论报告完成后,直线组织管理层提出再次修改或拒绝建议按公司变更管理制度执行® 建议的关闭当直线组织管理层确认建议措施已实施,通过效果验收并加以文件化,经第一责任 人批准并归入PHA档案,建议即关闭。

6. 9 PHA报告6. 9. 1要求1) PHA报告应文字简洁,内容详尽,便于相关人员清楚地了解工艺内在的危害、潜 在的危害事件/事故、控制危害的防护措施和防护措施失效的后果2)工作组应在报告的相关章节中完整地描述提出建议的思路和依据,并为负责制 定解决方案的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这些资料有助于在以后的工艺危害分析中防止重 复工作3) PHA报告原件必须包括工作组工作的所有文件,包括故障树、计算、参考材料 目录和其它有关的支持性文件等,PHA报告应在装置的使用寿命期内一直予以存档6. 9.2批准与分发PHA报告应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发放其分发范围可以包括如下:1) 所分析装置的领导;2)工作组每个成员;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 版本:A/1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页码:第14页共24页3)相关职能部门6. 9. 3 PHA报告格式报告格式及附录见附录Go7. 9. 4沟通PHA工作组长应与PHA报告相关的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7管理系统7.1资源支持公司范围内现有资源都是协助实施规范的可利用的资源7. 2管理记录见PSI管理规范7. 3规范的评审和修订间隔不应超过3年。

7. 4偏离管理-各单位在执行工艺危害分析管理规范时发生偏离,应报第一责任人批准,并报公司 技术中心备案偏离须书面记载,其内容必须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 间不能超过一年7. 5培训本规范由直线组织负责组织培训和沟通,相关管理、维护和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培 训8. 6解释本规范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解释附录A PHA再确认方法A. 1 概述A. 1.1在初始PHA完成后,按本规范规定的周期(3年或5年),应由一个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工作组平安管理制度汇编文件号:I/JS G03-125版本:A/1页码:第15页共24页52工艺危害分析(PHA)规范对PHA进行再确认,以保证PHA与工艺的实际情况相符对于那些发生屡次工艺平安事故的、具 有重大危害的、或经常发生重大变更的工艺,应考虑将再确认的间隔调整到3年以内A. 1.2下文所述是对以前的PHA进行再确认的过程首先应确定上一次的PHA是否符合PHA基 准的要求,以及是否按照本规范的指导意见进行的然后,检查自从PHA以来已实施的所有变更, 确认是否对这些变更的相关危害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再确认的结果应当是一个新的、准确反映了装 置当前操作状况的PHA基准。

A. 1.3再确认的过程包括回顾和检查上一次的PHA以及发生的所有变更A.2程序在启动再确认过程前,工作组应确定先前的PHA是否符合PHA基准的要求如果确定上一次 的PHA中有严重的缺乏和疏漏,那么应该做一次新的PHA,而此规那么也不再适用A. 2.1资料收集必须收集大量的资料以评估自上次PHA以来实施的变更(见图B-l) oA. 2.1. 2工艺平安技术信息应齐全并符合实际情况的A. 2. 2评估工艺变更工作组的经验有利于确定自上次PHA以来进行变更的数量和重要性必须对以上要求提供的 资料进行审阅,以便区分和评估已实施的变更如果发现工艺上有重大变更,应重新做一次PHAoA.。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