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7.80KB
约18页
文档ID:439696453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_第1页
1/18

蟹种(扣蟹)养殖技术一、概述:河蟹,也叫毛蟹、螃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动物分 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 而得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lOO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4%, 脂肪5. 9%,碳水化合物7%,水份71%,灰分1.8%,核黄素0. 71毫克,维生素A5960 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深受人们欢迎的珍贵水产品, 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北自辽宁鸭绿江,南至广东雷州半岛,都有分布我国 有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的增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蟹 增养殖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一个重 要项目,对于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水产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 河蟹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养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特别适宜农村专业户发展养殖, 对于致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河蟹可以和鱼混养,可以和水稻、 水生作物共生,利用水稻田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 蟹增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

二、河蟹的生态习性1. 生活习性(1) 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 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 穴保持潮湿洞口与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 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2) 食性:河蟹为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 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 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饵料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一只成蟹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 在河蟹接近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饱食后,除本身消耗 外,多余的营养便贮藏在肝脏中,形成蟹黄河蟹的忍饥能力也很强,健康的蟹10天 或更长一些时间不进食也不会死亡,这为商品蟹的长途运销提供了条件3) 争食和好斗:河蟹具有抢食和好斗的天性平时会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 斗在河蟹分布密度较大、饵料不足时也会相互残杀因而无论是天然捕捞蟹或人工养 殖的蟹,常会发现附肢残缺现象在河蟹交配季节,数只雄蟹为争夺一只雌蟹常凶猛格 斗,经久不息,直至最强的雄蟹获得雌蟹为止。

在食物十分缺乏时,久饥的抱卵蟹常取 自身腹部的卵来充饥掌握河蟹争食和好斗的习性对于搞好河蟹的养殖十分重要在养 殖条件下,为避免和减少河蟹争食,投饵一定要多点投放、均匀投喂,动物性饵料、植 物性饵料要合理搭配,确保吃好、吃饱,促进均衡生长4) 自切和再生: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敌害攻击或机械损伤时,常会将残肢从基部 截断.现象叫做“自切”自切”是河蟹的一种保护性适应,是河蟹逃避敌害的有效 方法而数天后.在肢体断落处会长出一个半球形的瘤状物,继而延长成棒状,并迂回 弯曲,重新长出附肢来这种现象称之为“再生”河蟹的“自切' 再生”具有保护 自己、防御敌害的功能,是河蟹长期适应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结果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 河蟹左右螫足一大一小,或一、二只步足特别细小,就是“自切再生”的结果2.生殖习性(1) 性腺发育:河蟹是一种咸水里生,淡水中长的洄游性水生动物亲蟹在咸淡 水处交配产卵,卵经孵化发育成大眼幼体(俗称蟹苗),经河口进入淡水,在江河湖泊草 荡等水域里觅食、生长、发育当性成熟时,便会千里迢迢由各类淡水水域爬向河口, 进入大海,进行繁殖,这就是河蟹的生殖洄游由大眼幼体蜕变的幼蟹,在淡水中生长 16个月左右,经过许多次蜕壳,个体增长十分显著,但尚未到性成熟阶段,渔民称这种 蟹为“黄蟹”,而把“黄蟹”蜕壳后性开始成熟的河蟹称为“绿蟹”。

自寒露至立冬, 河蟹开始生殖洄游,这一阶段性腺发育迅速立冬以后,性腺完全发育成熟,此时的河 蟹经交配,不久,雌蟹即可产卵但是,如果外界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卵巢就会逐渐 退化2) 交配:每年12月到翌年3月,是河蟹交配产卵的盛期在水温5°C以上,凡 达性成熟的雌、雄蟹一同放入海水池中,即可看到发情交配河蟹还有多次重复交配的 习性甚至怀卵蟹也不例外水中盐度只要有1.7左右时,性成熟的亲蟹就能频繁交 配,说明河蟹交配对盐度的要求并不苛刻3) 产卵:交配后,一般在水温9〜12°C,约经7〜16小时产出卵卵粘附在腹 肢内肢的刚毛上卵群就像许多长串的葡萄腹部携有卵群的雌蟹,称为怀卵蟹或抱籽 蟹河蟹在淡水中虽能交配,但不能产卵,故海水盐度是雌蟹产卵受精的一个必需外界 环境条件海水盐度在8〜33,雌蟹均能顺利产卵,盐度低于6,则怀卵率降低体重 100〜200克的雌蟹,怀卵量5万〜90余万粒,也有超过百万粒的河蟹第二次怀卵, 卵量普遍少于第一次,只数万至十几万粒,第三次怀卵时,只数千到数万粒3、 幼体变态蜕皮是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期三 个阶段蚤状幼体为5期,即经5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幼蟹, 幼蟹再经许多次蜕壳变态,才逐渐长成成蟹。

.(1) 蚤状幼体:刚从卵孵出的幼体,外形略似水蚤,故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分 五期:第1期蚤状幼体全长1. 5毫米左右;第11期幼体全长1. 8毫米左右;第111 期幼体全长2. 4毫米左右;第1V期幼体全长3. 4毫米左右;第V期蚤状幼体全长4. 1 毫米左右河蟹在蚤状幼体阶段时,个体生长发育较快,通常3〜5天就可蜕皮变态一 次,而每次完成蜕皮的时间十分短暂,大约只有几秒钟的时间2) 大眼幼体:第V期蚤状幼体蜕皮后即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是因一对复眼着 生在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窗外而得名,幼体体长4.2毫米左右大眼幼体具有 强的趋光性和溯水性,对淡水水流敏感,已能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幼体善泳能爬游泳 时,步足屈起.腹部伸直, 4对游泳肢迅速划动,尾肢刚毛快速颤动,行动十分敏捷 爬行时,腹部卷曲在头胸部下面.用5对胸足攀爬和行走幼体杂食性.凶猛,在游泳 的行进中和静止时,能用大螯捕捉食物天然水域中捞起来的大眼幼体每500克约7万 只,幼体大小整齐,抓起一把撒于桌上,幼体迅速向四方爬行,表示体质良好3) 幼蟹:大眼幼体一次蜕皮变为第一期幼蟹幼蟹体呈椭圆形,背甲长 2.9 毫米,宽2.6毫米左右。

5对胸足已具备成蟹时的形态幼蟹用步足爬行和游泳,开始 打洞穴居第一期幼蟹经5天左右开始第一次蜕壳,此后,每隔5天左右蜕壳一次,个体不断增长,体形渐近方形,宽略大于长,额缘逐渐演变出四个额齿而长成大蟹外形5.蜕壳与生长蜕壳不仅是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步骤故在河蟹的生命 史上,蜕壳;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河蟹蜕壳一次,体形有明显的增长,例如,一 只体长2.5厘米,体宽2.8厘米的小蟹,蜕壳后,体长增大到3.4厘米,体宽增大 到3.5厘米;一只体长5.2厘米,体宽5.6厘米的大蟹,蜕壳后,体长增大到6.2 厘米,体宽增大到6.5厘米,长与宽增加近1厘米河蟹就是这样蜕一次长一次的, 直至变为“绿蟹”,蜕壳才终止据报道河蟹最大个体重350克甚至有达500克以上 “绿蟹”在完成繁殖子代的历史使命后,身体趋向衰老,之后即死亡,据此通常认为河 蟹的生命不过2〜3年三、蟹种养殖的几个概念1、蟹苗学名大眼幼体,系指V期蚤状幼体经变态后能在淡水中生存、营游泳生活、离水后可爬行的幼体大眼幼体一般为14万只〜16万只/kg2 仔蟹是指大眼幼体经过20〜30天的饲养,蜕壳3〜5次,规格达1万只〜2万只/kg的 幼体。

此期的仔蟹似黄豆大小,在生产上也称豆蟹3 仔蟹培育指大眼幼体在仔蟹或蟹种培育池内经20〜30天的饲养,蜕壳3〜5次,规格达1万 只〜2万只/kg的幼体的过程4 蟹种(幼蟹)指蟹苗(或仔蟹)继续培育,生长至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规格在5 〜 1 0 g /只,100〜300只/kg,未有性早熟现象的幼体,生产上又称扣蟹5 蟹种培育指仔蟹在蟹种培育池内经5〜8个月,规格在5〜10g/只,100〜300只/kg的幼体的 培育过程6、性早熟蟹性早熟蟹指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性腺提前一年发育成熟,并进行生殖洄游的蟹 种在外形上,性早熟雌蟹的腹脐长圆并覆盖腹甲,周围密生刚毛;性早熟雄蟹的腹脐 凸出腹甲,交接器硬化四、池塘条件(一)环境位置1、交通便利,环境幽静,周围无污染源,通风良好,光照充足,2、水质条件(1) 温度适宜水温为15〜30°C,最适水温为22〜30°C水温大于30°C,生长发育受抑制;水 温低于lO°C,很少进食,5°C时基本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春季水温回升至8C以上, 开始少量进食,其后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增加因此,盛夏时,应加注新水调节水温; 冬季应加大水体保温;春季水温低时,要灌以浅水来提温。

2) 溶氧最适量溶氧为5 mg / l以上蟹池中溶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①气压低时,水中溶 氧减少②气温升高,河蟹新陈代谢增强,水体中溶氧要减少③白天由于水生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水中溶氧升高;夜晚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种动物呼吸耗氧, 溶氧减少一般溶氧在日出之前最低,下午2〜4时最高水体中溶氧少时,可采取如 下措施增氧:①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 ②控制施肥③调整放养量④扩大蟹池受风面积,经常加注新水⑤每2m2放置l枚气石送气这里特别提一下微孔增氧技术微孔增氧,保持较高溶氧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指采用铺设在池塘底部的充气管对池 塘充气增氧,以满足池塘水体的溶解氧需求通过罗茨鼓风机,经充气管将空气输入池 塘水体,气泡破裂,将氧气弥散入水中,达到增氧的效果其优点一是溶氧均匀,增氧 效率高;二是有效地改善了池塘底部环境,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 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三是对底层生活的河蟹等甲壳动物生长特别有 利河蟹养殖池塘增氧设施的配备功率为0.1千瓦/亩以上3) pH值适宜pH7〜9,最适pH7. 5〜8. 54) 营养盐类一般通过施有机肥等来补充水体中的营养盐类,要特别强调的是,水体中的钙盐 对河蟹蜕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造蟹池 一龄蟹种的蟹池以四角为弧形的东西向长方形为佳这样的蟹池向阳面大,对河蟹的活动、栖息和觅食均有利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以o. 5〜2亩为宜池水深0. 6〜1. 2m一龄蟹种喜欢在浅水和水草丛中生活,水过深对生长不利向阳面为浅水区, 一般水深10〜20cm,适当种栽些水草,供河蟹蜕壳用为防止暴雨造成内涝,在蟹池的 最高水位线上应加上0. 5m的堤埂池背阳一面的池坡度为1: 2或1:3,池底应有一 定的坡度立表如下:水质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透明度25cm以上pH值7〜9,最适为7.5〜8.5溶解氧3mg/L以上总硬度5 mg/L〜8mg/L盐度0.5以下,最好为纯淡水池塘条件项目要 求形状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1〜5亩坡比1 : 2.5〜3水深0.6〜1.2米底质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0.1米土质非盐碱土,以壤土为最佳五、放养前准备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和淤泥,填补漏洞和裂缝,修整池埂及进排水口池塘四周开挖环沟,沟宽3 m,深1.5 m,水深0.6〜0.8 m池塘中间平台水深0.2 — 0.3m2、防逃设施构建在池塘四周用聚乙烯网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