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简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50KB
约6页
文档ID:204779159
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简析_第1页
1/6

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简析马贵奇汤金富2熊艳③(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641000,之四川内江三富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内江 641000, 3四川纳溪中学校,四川纳溪646300 )摘要: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是以甘蔗套作食用菌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高效益种植技术,具有共生协调、互利互促、增产增收的突出特点, 是一项应用前景好的高效益种植技术关键词:甘蔗 食用菌高效互利共生Analysis of Sugarcane-mushroom Symbiotic TechnologyMa Guiqi1 Tang Jinfu2 Xiong Yan3(Neijiang Sichuan, 641000;)Abstract: Sugarcane-mushroom symbiotic technology was a cost effec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hich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ugarcane and mushroom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 The technology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ymbiotic coordination, mutual benefit,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and it was a high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good application foreground.Key words: Sugarcane, Edible fungus, cost effective, Mutual benefit, Symbiosis.内江素有“甜城”美誉,种植甘蔗是传统优势,现以果蔗生产为主, 种植果蔗产值可达15万元.公顷\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人们纷纷探 索蔗地高效利用技术,蔗、菇套作具有高效、互利共生特点,随着市场发 展变化,当前已将果蔗、食用菌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是农业增产、资源合 理转化利用、农业增收的重要技术途径。

1、甘蔗、食用菌具有互利共生优点1.1甘蔗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1.1.1甘蔗植株高大,行间形成了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最佳散射光环境 甘蔗高达3米左右,叶密、吸光和热,上部光热资源利用充;有部分散射 光透入行间地面,经测定:蔗株达2. 5米以上时行内光照强度一般3000LX 左右,是食用菌最佳的光照条件随着我市甜城15号、18号、甜城99等一批新型高产果蔗品种的育成,内江三富农业公司大力实施综合技术开 发,为推进内江地方特色产业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1. 1. 2蔗行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稳定的适温环境由于蔗株的大量 吸光吸热和对地面遮光,蔗行内地温与同期室内温度相近,受外界风热影 响下,无论自然气温高或低,蔗行内地温相对稳定,是食用菌生存特佳的适 宜温度环境1.1.3蔗行具有优越的湿度环境上部蔗叶发挥着遮阳和遮雨、防止地 面水分蒸发的多重功能,致使蔗行地内多数时间保持在湿润而不涝的状 态,行内湿度大多在80%上下,对食用菌发菌、生长过程十分有利于1.1.4蔗行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空间,节省成本除生态环境特别适宜食 用菌生长外,还为食用菌创造了有利的自然空间,约为蔗地面积50%,无需 大棚材料、人工搭建等,节省人工和材料投入。

1. 2蔗行种植食用菌有利甘蔗高产优质抗病1.2.1培肥地力蔗行种菇后,可大量利用稻、麦、玉、棉、蔗等的 秆、渣、稗及猪、牛粪便等农业副产物,变为商品价值较高的财富,可将 大量菇渣还山,增加土壤有机质肥料,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 通气透水条件,增加微生物菌群量和活性,提高土壤氧化性能,土壤抗 病、抗毒能力增加;加之人的活动,破坏了蔗螟等越冬场所,减少虫源1.2.2有利蔗叶还山在蔗行种植食用菌,可将下部老叶剥掉,用作食用菌的底料,节省了资源,省去了人工搬运蔗行种菇时,甘蔗下部老叶剥除,蔗行平整,大1.2. 3提局甘蔗品质大提高了行间通透性,减少了病害、虫害繁殖为害和鼠害,有利甘蔗糖分 积累,果蔗还可因蔗茎曝光使蔗茎变鲜红,提高商品价值2、甘蔗、食用菌价值及前景 2.1甘蔗是传统高价值经济作物2. 1. 1地方特色品牌内江有“甜城”美誉,是内江特色品牌和城市名 片果蔗产业既是内江甜城品牌稳途径,更是农业增收的途径,随着甜城15号、18号、甜城99等一批新型高产果蔗品种的育成,内江果蔗产业具 有了坚强的科技支撑2. 1.2生态观光果蔗植株高大,光合效能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的能 力强,成片种植可打造规模“蔗海”,能满足很多人品果蔗、观蔗海、徜 徉蔗林小道、分享宁静山园、呼吸清新空气的生态观光梦想。

2.1.3适应农业增收调结构当前,内江种植业需要发展出特色增效益 的产业,以水稻产7500 kg .公顷I产值15000元为对照,发展果蔗一般 75000kg .公顷,产值可达15万元,产值是水稻的10倍,扣除成本,较 水稻纯增收67500元・公顷上2.1.4加工价值高果蔗不仅可鲜销,还可加工为果蔗酒、果蔗醋饮 料、地方土产红糖等,据测算,10吨果蔗可加工6-7吨果酒,果酒产值 20-30万元,而10吨原料果蔗产值仅2万元,可见,果蔗的加工升值空间 非常大3. 1.5果蔗的保健性能人称“秋口甘蔗赛过参”甘蔗含水分占甘蔗 的84%,含有12%左右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 质、脂肪、钙、磷、铁、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及维生素 等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 益胃的特殊效果4. 2食用菌产业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5. 2. 1减少资源的浪费食用菌生产以稻、麦、玉、棉、蔗等的秆、 渣、移及猪、牛粪便等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农业副产物为原料,避免 了被人们抛弃、烧掉大量来之不易的光合产物和污染环境,能变废物为很 大的财富2. 2. 2农业增收新途径。

食用菌产业是在种养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链式 产业,它是新拓展的将种养业中的废料变为财富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增收 新途径2. 2.3有益人体健康食用菌品种类型很多,对人体保健作用不同,据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医师雷敏介绍,食用菌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多种具生理活性的矿物质, 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作用、调节血脂作用6. 2.4加工前景较好食用菌可加工为多种保健食品和药品,如猴头、 茯苓、虫草、银耳等加工产品非常多,内江农科院近年在食用菌保健面 条、酱油、饼干等保健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有丰富的技术储备3、 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3.1技术原理以土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开发对象,将甘蔗喜 光、喜热、植株高大、遮阳性好、蔗行空间宽和可用面积大的特点与食用 菌的耐阴蔽、喜润湿、喜中低温、植株矮小、农业副产物转化与还田特点 结合,科学合理组装两者的互利共生优势关系,达到充分利用空间、农业 资源、提高甘蔗和食用菌增收效益的目的7. 2技术方法在9月前,以甘蔗高产为主攻任务,做到季节较早、早 管早促、合理密植、高培土、分苗均匀等,利用6-10月大生长期发挥好栽 培潜力,力争果蔗高产优质。

进入9月,着手准备食用菌栽培料,如主副 料准备、种子采购、原料堆翻发酵等,备料同时,清理蔗行,包括剥除老 蔗叶、清理蔗空行,如果床栽菇类,可稍平整清洁蔗沟,如果地栽菇类, 应适当加深蔗沟,以便埋菌袋;准备充分后即可在蔗沟播种食用菌,品种 可根据当地市场需要或加工需要灵活确定,经多年实践,有些菌类地栽产 量很高,如蘑菇、姬菇、大球盖菇、鸡腿菇等,主要得益于蔗行空地源源 不断供应适量水分或矿物质营养8. 3技术的高效、互利共生结合特点9. 1空间利用充分蔗地套食用菌,可将丰富的农业副产物进行转 化,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也得到合理搭配利用,是农业高效集约化经营的 理想模式众所周知,甘蔗主要以起垄植为主,大生长前大培土,蔗行空 地面积约占50%,因甘蔗植株高大遮光,不可能再套作绿色光合类植物,在 蔗地套食用真菌,属理想的生物生存搭配,是最佳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空间、时间、副产物得到充分利用的好办法,体现了单位面积生产效 率和效益的高效10. 3.2单位面积增收明显除前述果蔗增收效益外,蔗地套种食用菌, 由于大量菌渣还田和人为活动,对甘蔗有益无害,地力越来越好,通气透 光,对甘蔗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升,据对比观察,蔗地种菌后次年甘蔗产 量可提高10-20%,当年起,纹枯病、赤霉病、大小斑病发病明显减轻,甘 蔗糖分和外观性变好,甘蔗产量和收益稳中上升;相应地,蔗地套作的食 用菌,以姬菇为例,667m2可种植近5000袋的生产量,鲜菇产量可达 5000kg,折合产值4万元,扣除生产和销售成本约2. 5万元,纯收益可达 1.5万元。

由此可见,蔗地种菌收益可达粮食作物的若干倍,增收效益极为 显著11. 3.3蔗、菇共生,没有生存竞争蔗、菇共生是一组十分协调的生存 关系,甘蔗为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类似于自然的森林小气候或 食用菌野生条件,产量高、质量佳、商品性好,将大大提高种菇水平和效 益,加之食用菌植株矮小,不与甘蔗争光争水争肥,对甘蔗没有生存竞 争,相反,由于地力改善和田间通透条件改善,对甘蔗持续增产和提高品 质有利无害,蔗、菇共生相互有利促进,没有生态竞争12. 3.4两者分季实施,互不影响生产操作甘蔗生产田间操作主要在6 月前,完全可按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实施正常的机耕、灌溉、施肥、 培土工作,9月后播种食用菌,此时甘蔗田间管理基本结束,可将人力物力 调节到食用菌生产上来,专注搞好食用菌的生产管理和采收,两者不存在 管理矛盾4、 蔗菇高效互利技术应用须把好的几道关4.1把好主次关在应用该技术模式前,应该根据自身投资能力、市场 消化能力等综合考虑本生产模式的主要作物,或以甘蔗为主,或以食用菌 为主,须认真斟酌确定13. 2把好投资关应用该生产模式,须综合测算甘蔗、食用菌的投资数 量,有多大能力做多大规模,切忌“一锄挖个金娃”想法,一但资金链断 裂,生产将难以维持。

14. 3把好技术关要认真学习甘蔗高产高效栽培和食用菌栽培技术规 程,善于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和发现问题,达到能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 力,最好以科研单位为品种和技术依托4.4把好市场关任何一项产业都需要与市场紧密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 产价值,要根据市场范围、市场容量、市场需求产品类型综合决策生产规 模、产品类型、生产品种,切忌肓目跟风追赶15. 5把好加工关这是解决产品鲜销的保险,即在当年市场鲜销量不佳 时,可将甘蔗或食用菌产品转化为另类耐储、保质又保值、销售时间长的 产品,可缓解短期销售不畅等问题,如保健食品类、日常挂面、营养保健 饮品等16. 6把好成本关这是决定种植效益高低的关键,例如,如果人工成本 过高、用工量大、原材料价格高等都将制约效益产出,要针对不同情况制 定相应应对办法,机械化生产可大大节省人工成本5、 技术讨论近年,在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撑下,四川内江三富农业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星火科技项 目给予了重点推广应用,提升了蔗、菇高效互利共生技术,果蔗、食用菌 增产增收效益十分显著,该技术具有很大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只 要在实施过程中决策得当,技术落实得好,规避好市场风险,确实能带来 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