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通用3篇)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62KB
约27页
文档ID:388482526
2023年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通用3篇)_第1页
1/27

2023年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通用3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索,我想我们须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会考学问点 语文高二会考学问点总结中学篇一 第一单元 基本篇目:《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致橡树》《致大海》 文学常识:1、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2、普希金,俄国宏大诗人 背诵内容:《沁园春·长沙》 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重要词语:青荇(xìng) 其次单元 基本篇目:《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 文学常识:朱自清 背诵内容:《荷塘月色》课文4—6段 名句: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重要词语:蓊(wěng)蓊郁郁 袅(niǎo)娜(nuó)脉脉(mò) 斑驳(bó) 裾(jū)肄(yì)业静谧(mì)踏莎(suō)行 第三单元 基本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幻想》 重要词语:不行估量(gū liáng) 繁芜(wú)丛杂  豁(huò)然开朗 浅尝辄(zhé)止  卓(zhuó)有成效 义愤填膺(yīng) 惨(cǎn)遭迫害 真谛(dì) 祈(qí)祷(dǎo) 枷(jiā)锁 披露(lù) 匿(nì)迹 携(xié)手 骇(hài)人听闻 煎(jiān)熬(áo) 修辞作用: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2.一百年后的今日,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日,黑人仍旧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关联词:下面句子括号中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觉,也已经是华蜜的了)马克思在他所探讨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觉,这样的领域是许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 是浅尝辄止 a.尽管  不过  以至  况且b. 即使  但是  甚至  然而 c.假如  不过  以至  而且d. 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第四单元 基本篇目:《〈呼喊〉自序》《胡同文化》 文学常识: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呼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坟》等14部1920xx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汪曾祺,我国现当代闻名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终一个纯粹的文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职业》《受戒》《大淖记事》《虐猫》等,散文有《人间草木》《家乡的元宵》《胡同文化》等其作品被看成最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有着朴实、清爽、美丽的特点。

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重要词语:侮(wǔ)蔑 应(yìng)试 愤懑(mèn) 缢(yì)死 可憎(zēng) 不恤(xù) 悬揣(chuǎi) 学籍(jí) 安慰(jiè) 不惮(dàn) 国子监(jiàn) 安土重(zhòng)迁 摞(luò)起来 陆润庠(xiáng) 王垿(xù)寺 蛤(há)蟆陵 低徊(huí) 邻居(fang) 腌(yān)菜 约(yāo)二斤 重点语段: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很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伤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了较为醒悟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铁屋子”“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大嚷起来”各比方什么? 一、《沁园春-长沙》 1、关于‚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别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0xx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夫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夫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夫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重点学问: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须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 答:正确的词序应当是:深秋季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b. ‚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答: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调:‚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4、背诵本词《沁园春长沙》 二、《劝学》 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化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晚年,他主动从事教学和著述,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实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其思想反映在《荀子》一书中他推崇孔子,崇尚仁义礼乐,却又主见‚性恶论‛而与孟子一派分道扬镳其‚性恶论‛更成为法家思想的基石,所以,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人物荀子的文章,已演化成专题政论文,格局严整,说理精细,逻辑周密,尤其擅长运用比方,使文章既严饬整肃,又生动形象《荀子》的专题论文是争论文格局成熟的标记 2、文言文学问: a.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 b.特别句式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坚毅的筋骨) c.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d.一词多义 (1)绝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以为妙绝 《口技》 --------- 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 特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断绝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qiǎng,牵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 强盛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假如 (4)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农历十五日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听见 -------------------------------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以志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著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用鼻子嗅 3、背诵古文《劝学》。

三、《师说》 1、解题:‚说‛是一种争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意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闻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概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