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集MicrosoftWord文档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02KB
约9页
文档ID:9853228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集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1/9

导论思考题:1. 1979 年我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分别是 99 和 38 座到 1997 年,电台电视台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分别是 1363 和 923 座,但是到 1999 年反而分别下降到了 352 和 290 座2008 分别为 267 和 283 这种起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979 年我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分别是 99 和 38 座到 1997 年,电台电视台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分别是 1363 和 923 座,但是到 1999 年反而分别下降到了 352 和 290 座2008 分别为 267 和 283 座这种起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1.我国自改革开放时,广播电视事业规模小,分别只有 99 和 38 座2.自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直接原因是四级办广播电视:1983 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中央、省、市(地) 、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的事业建设方针目的:加速发展广播电视,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大的需求结果:全国广播电视台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是 1363 和 923 座但高速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过滥过散,节目资源不足,盗版严重,影响我国加入 WTO 的进程。

3.为纠正以上负面影响,国家出台了.三级办广播电视的新方针:1999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广播电视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停止四级办广播电视,即取消县级广播电视台编制,取而代之的市实行中央、省、市(地)三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全国广播电视台数量大幅减少,留存下来的广播电视台平均实力大大加强,影响力更大,增强了抵御国际传媒冲击的能力第 1 章思考题•1. 广播发明过程中三次主要技术进步的发明人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苏联发展广播事业的主要动因是什么?•3. 电视诞生及其关键技术发明是什么? •1.2 1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办的? •   2、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   3、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是何种情形? •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经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   5、中国电视诞生之初的发事业发展情况如何?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广播事业在发展上有何特点? 2、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电视在新闻报道方面有何新的作法? 3、 “文革 ”对当时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广播电视在“文革”结束以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5、中国的对外广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1.怎样看待广播电视的影响力?•2.列举广播电视负面影响的实例并说明对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人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3.为什么说广播电视是改造社会的全新文化力量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概况•第 2 章思考题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2,分群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群化社会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怎样认识广播电视的主功能与多功能?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1,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2,广播电视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3,广播电视也面临各种竞争4,实践上,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量逐步增大,这是其发展的趋势。

2,分群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媒体发展较为充分,相对过剩,竞争较为激烈竞争的本质是争夺受众 ( 收视率 , 效益)2,社会分工更为全面,形成不同的利益,兴趣的各种阶层,群体3,分群化社会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趋于多元化2,更关注自己的利益3,维权意识增强4,怎样认识广播电视的主功能与多功能?广播电视在其主功能:喉舌,舆论宣传工具之外还有服务功能,即其经济属性,由于属于第三产业,因而具有 服务娱乐等功能第 3 章 思考题•1,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的 5 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特色是什么?•3,怎样理解‘任何时间都是黄金时间’的观点?3.怎样理解‘任何时间都是黄金时间 ’的观点?•黄金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在分众化社会里,•任何节目都面临者受众不断分流的问题,•任何时段都有特定的受众群,•任何电视频道都可以通过错位编排节目等方式吸引特定的受众群• 绝对收视率• 相对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电视频道包装的原则•KISS 原则(简洁优于复杂):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UPS 原则(独特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观众利益原则:满足观众的期待,减低观众的收视成本。

思考题1,电视频道专业化与频道包装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看待电视频道导入 CIS 的必然性?3,举例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或国外电视频道包装的理念4,怎样看待中国三级电视媒体不同的定位策略与实践? 第 4 章思考题•1,什么是广播电视新闻?•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3,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开始的?•5,为什么说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的主功能?1,什么是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 完全意义的现场报道•2,不完全意义的现场报道(做现场)•3, (做现场)与否对新闻的真实感强度影响很大3,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定义: 77 页、 75 页•1,一种报道的综合方式•2,广播电视优势的发展•3,揭示事件的本质关联•4,要以时效性和现场性取胜•原因:社会需求和受众需求4,为什么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开始的?•1,媒体发展并形成竞争态势•2,人们的需求细分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中,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时) ,分众化。

•3,社会文明程度达到相当的高度,拥有较大的包容度 (如放弃了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等)5,为什么说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的主功能?•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的主功能:•1,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其是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2,新闻信息传播是舆论引导功能最直接有效的实施方式之一•3,新闻节目的主导地位通过准点滚动播出和不断推出精品浪漫得到加强和展现第 5 章思考题•电视谈话类节目特点是什么?•106-107 页 4 点•即兴发挥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要 特征,也是起生命力、魅力所在•电视谈话类节目氛围营造•110-112 页 5 点•预设‘钉子观众 ’,避免冷场辩论型谈话节目的特点是什么?•即兴色彩最为明显•理性思辨,严密的逻辑•话题应当是观众感兴趣的 ,有现实意义的•对立双方都有道理,经得起几个回合得交锋•对嘉宾要求高水平相当•真正的辩论美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是什么•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话题非常开放•非常重视‘ 栏目化’原则,注重时段,主持人,和节目样式的稳定性•非常注重主持人的作用•美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嘉宾和观众善于表现自己,具有荧屏魅力简述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兴起的因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长期的封闭使人少有所思或思之偏颇。

•社会的转型给人们带来了困惑,需要加强交流人们渴望人际交流•专业化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际交流减少•社会文明程度,宽容度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人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说真话、实话•电视媒体自身的发展成熟•大众的需求•电视观众的成熟•节目制作成本低第 6 章1,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有哪些形式?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形式:1,体育动态新闻2,体育类深度报道3,体育赛事4,其他体育相关节目2.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发展的动因1,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体育运动受到欢迎2. 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体育热3. 广播电视的发展是体育全民化和体育产业化的基础体育运动为了适应电视台转播特点,不惜更改竞赛规则4. 在分众化时代,体育爱好者成了良好的受众资源5.体育与广播电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3.简述我国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兴盛的特点1.体育类节目播出时间增多,节目多样化:报道面拓宽,信息量增大;2.时效性增强,直播节目增多,与国际接轨;3.出现一批有影响的栏目;体育专业频道崛起4.中央电视台占据主要资源,其他台难有作为第 7 章思考题1. 为什么我国不再提‘ 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2. 广播剧叙述性语言的特点3.简述广播剧音响效果4. 简述 80 年代后广播剧的特点。

5.广播剧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广播剧的语言有那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或特点?广播剧的语言可分为 2 类:1.叙述性语言;2.表现性语言:其表现性语言的功能有独白:直接用语言把角色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幻声:通过混响、回音、叠声等特技效果表现任务在特点环境下的幻觉性心声;信白:将书信中的文章,以写信人的声音直接朗读出来,直接表达任务的思想感情广播剧叙述性语言的特点:1.是整个剧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其他要素配合2.不宜写得太满,应充分估计到听众的想象力3.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和性格化4.不宜作过于细节的视觉性描写1. 为什么我国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 的口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方针 (1942)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1962)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1980 年《人民日报 》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鉴于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本身不能穷尽整个文艺的广泛范围和多种用途,加之多年来被‘’左”的歪曲利用,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

我们党不继续提这些口号,只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 ”第 8 章1.蒙太奇的完整概念• 蒙太奇的基础概念是针对画面的构建关系而言的实际上,人们在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影视片制作时,早已超出了它涵括的内容•“蒙太奇 ”的完整概念包含三层意思:• (1)在影视文字稿本的创作中是反映现实的构思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或蒙太奇原理• (2)在分镜头稿本的创作中是影视片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技巧.• (3)在后期制作中是影视片剪辑、声画合成的具体技巧和技法.第 9 章思考题•1.简述我国学者对主持人的定义•2.仑纳德的主持人标准是什么?•3 怎样看待主持人类型的‘四分法 ’?•4.西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我国与西方在新闻节目主持人上的差异•6.简述新闻性节目主持人素质构成第 10 章1,格里尔逊模式或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特征•1.反对逃避现实的边缘化题材取向,主张纪录片创作向主流生活回归•2.提出并强调纪录片社会功能的‘锤子论’ •3.主张组织、再组织、创造性地剪裁现实,較早认识到纪录片不仅有新闻性,而且还有艺术性。

•4.对纪录片独特的艺术价值的肯定•5, ‘主题先行’的创作理念•纪录片 VS 专题片•6. 曾经是一种神圣的创作原则,是风行一时的政论片和专题片的理论基石后来随着客观纪实浪潮的兴起,格里尔逊模式不可避免地被彻底否定《河殇》的教训与启示•具有‘形象化的政论 ’之称的政治题材纪录片和山水风光纪录片是我国早期的纪录片的主要形态 《河殇》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开辟一种新的哲理风光纪录片•它的尝试功败垂成,标志着政论片和风光片在我国纪录片创作史上的回落主要缺陷脱离了当时的两个重要国情:•1,观众已经普遍对主观性纪录片产生反感•2,电视观众中中低下文化层次比重极大,形象化政论‘思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