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Insurance Operations,,,[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保险经营的特征与原则,掌握保险展业、承保、防灾防损与理赔等实务内容,清楚保险资金的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保险经营的特征和原则、保险实务内容、保险理赔计算,保险资金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材料分析保险经营的业务环节,保险经营,,环节,保险,,展业,保险,,承保,保险,,分保,保险,,保全,保险,,理赔,防灾,,防损,保险,,投资,保险经营的特征,保险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活动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具有特殊性投资在保险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险经营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只经营可保风险;,,以大数法则为基础;,,提供无形的保障;,,集合众多风险单位;,,组织经济补偿和给付保险经营成本不确定;,,先定价,后知道准确成本;,,要提取业务准备金保险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活动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具有特殊性投资在保险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险经营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保险经营的原则,,1经济核算原则,2风险大量原则,3风险选择原则,4风险分散原则,1经济核算原则,促使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solvency);,,促使保险公司压缩各项费用支出;,,帮助保险公司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水平;,,通过财务管理来实施;,,包括资本金管理和负债管理。
2风险大量原则,,举例说明:假设有三家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分别为1、2、4万辆,,,损失数量均为1万辆,则损失率分别为100%、50%和25%结论:承保数量越多,越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保险经营越稳定3风险选择原则,对风险性质的选择只承保可保风险,预防道德风险对投保方的选择投保方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否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及是否符合投保条件如身体健康状况等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行风险选择包括事前选择、事中选择、事后选择等4风险分散原则,,微观层面,承保后分散,承保前分散,保险展业流程,客户拜访,客户服务,客户定位,销售面谈,拒绝处理,促成,保单送递,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的投保服务,帮助投保人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帮助投保人确定自己的保险需求;,,帮助投保人估算可用来投保的资金;,,帮助投保人制定合理的保险计划图示1: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服务,,图示2:保险展业沟通模型,,,图示1: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服务,,图示2:保险展业沟通模型,保,,险,,营,,销,,者,传达途径,信息编码,准,,投,,保,,人,反馈,反应,噪音,,保险展业的方式,,保险承保的含义,,保险承保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的保险标的给以保险保障的合同行为。
当投保人提出订立保险合同的“要约”时,保险公司会对投保人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符合投保条件等,如果符合保险公司相关条件,则保险公司就会进行“承诺”,也就是承保保险承保的基本要求,,扩大承保面,保证业务数量,以符合大数法则的客观要求;,,保证承保质量,接受的保险业务要符合保险公司的承保条件和承保能力以保证经营的稳定的盈利合理厘定费率,保证履行保险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补充:保险核保,,保险核保流程简图,客户投保,调查并审核是否符合投保规定,如果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保险开价,通知客户,拒保,否,,承保控制,,定义承保控制是指在承保时,依据保险人的条件、能力,控制保险人承担的责任,并避免道德风险、心理风险等承保控制的处理结果,,核保人员通过核保,做出承保决策或者正常承保(即按标准费率承保)、或者附加条件承保(增加限制性条件或加收保费承保,如要求投保人安装警报器等安全措施,承保人低于承保标准,减少保险金额或提高免赔额或较高费率)、或者拒保承保的程序,接受投保单,,审核验险,,接受业务,,缮制单证,补充:保险的开价,,1.保险开价的计算方法,,逐个计算法即对每个保险标的都单独考核其风险情况,单独计算费率。
例如船舶、飞机等的保险开价同类计算法将风险发生可能大致相同的保险标的归类,然后按各类保险标的的具体状况分别厘定费率例如企业财产保险、车辆保险等2.费率的开价,,(1)保险费率的开价是指以保险费率表为依据,同时参考各种因素,根据保险标的的具体状况厘定每一笔业务的保险费率2)影响保险费率的因素市场竞争;,,近期损失记录;,,国家的法律及监管保险分保——,再保险,再保险(reinsurance),也叫“分保”,是保险人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全部或部分地向另外一个保险人再一次进行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我国保险法第29条规定: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再保险业务关系图,,原保险人,,Primary Insurer,,Original Insurer,分出公司,,Ceding Company,再保险人,,Reinsurer,分入公司,,Ceded Company,分保费,,分保佣金,,Reinsurance Commission,转分保,,Retrocession,再保险与原保险的联系,,1)原保险是再保险的基础2)原保险和再保险是相辅相成的。
3)再保险是原保险的进一步延续,也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保险与原保险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2)保险标的不同3)合同性质不同补充:再保险的发展简况,,1370年,最早有记载的再保险在意大利热那亚出现17世纪,英国的皇家交易保险公司(royal Exchange Assurance Company)和劳埃德咖啡馆已经有再保险业务,并出现了临时再保险18世纪后期,合同再保险出现1852年,世界第一家专业性的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公司(Cologne reinsurance Company)在德国成立1880-1890年间,劳合社的希思(Heath)第一次提出超额赔款分保,即非比例再保险补充:世界排名前十名再保险公司(2001),已经在中国开业,补充:再保险的作用,,增加业务量(大量同质风险),保证业务经营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险金额均等,避免业务集中扩大业务经营的能力形成巨额的联合保险基金,解决责任积累和巨灾事故问题增强国际交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分摊营业费用提供赔款准备金和分摊赔款增强财务力量再保险的种类,,成数分保,,按照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自留额和分保额,即双方事先订立分保合同,规定经双方同意的某一种业务每一危险的固定百分比,分出公司必须按此比例分出,分入公司必须按此比例接受,自动生效。
赔款也按照同一比例分摊举例:假设有一个成数分保,原保险金额为200万元,保费为2 000元,分出比例为70%,发生损失30万元,问:分入公司可获得多少分保费,应该赔付多少?,,,溢额分保,,与成数分保的区别在于:成数分保是先确定分保的比例,然后才确定自留额;而溢额分保是事先确定自留额,然后根据自留额与溢额的比例来计算分保费及赔款分摊举例:有一溢额分保,确定自留额为50万现有一笔业务,原保险金额为300万元,请问分出比例是多少?是几“线”?,,,课堂思考:溢额分保的“比例”是固定的吗?为什么?,超额赔款分保,,分出公司对每一保险单及每次损失,规定一个赔款限额,在限额以内的赔款由分出公司自己承担,超过这个限额的部分由分入公司承担举例:有一超额赔款分保,分出公司的赔款限额为100万元,实际损失为160万元,请问分入公司支付多少赔款?,,,注意:超额赔款可以“分层”安排超额赔付率分保,,与超额赔款分保相比较,超额赔付率分保是以赔付率为基础,不是以赔款额为基础进行相关计算非比例分保的另一种分类:险位超赔、事故超赔、积累超赔,补充:再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共同利益条款过失和疏忽条款保护订约双方的权利。
其他条款规定补充:2006年再保险业务情况,,2006年,全国直接保险公司总分出保费338.97亿元(不包括9.18亿元财务再保险业务),同比增长14.82%其中,产险公司总分出保费291.42亿元,占直接保险公司总分出保费的85.97%;寿险公司总分出保费47.55(不包括9.18亿元财务再保险业务)亿元,占直接保险公司总分出保费的14.03%同期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5641.5亿元,分出保费仅占保费收入的6%,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2006年,全国总分保费收入216.90亿元其中,专业再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210.67亿元,同比下降7.58%,直接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6.23亿元专业再保险公司的分保费收入中,财产再保险总分保费收入168.21亿元,占专业再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的79.85%,人身再保险总分保费收入42.46亿元,占专业再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的20.15%补充:1996-2006年再保险发展简况,,1996年至2006年,全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6%,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2.23个百分点,低于直接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12.76个百分点。
1997年至2006年,专业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与同期直接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之比在4%-9%之间其中,2004年至2006年,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4%左右;2004年至2006年,财产再保险总分保费收入与同期财产险保费收入之比在11%-14%之间,人身再保险总分保费收入与同期人身险保费收入之比在1.05%-1.67%之间案例:2007年中再保险集团业务情况,,截至2007年,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营业收入达444.66亿元,其在国内再保险市场继续占有80%以上的份额中再产险与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分出公司签订了一揽子成数分保合同,并与多家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作为首席或最大成分接受人的合同数目超过50个,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0%中再寿险作为首席或最大成分接受人的合同数量超过市场份额的60%案例: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的发展,,2004年,中寿再累计实现分保费收入21.20亿元在支出方面,2004年中寿再分保手续费支出为6.12亿元其中,赔付总支出5.91亿元,退保金支出约1190万元,转分出保费799.7万元员工总数量超过70人,所有业务人员都要求具备国际资格其中有4个北美国际精算师,十几个准精算师和五六个医学专家。
年份,分保费收入,1997年,30万元,1998年,360万元,1999年,1000万元,2000年,3700万元、,2001年,1亿元,2002年,3.09亿元,2003年,5.93亿元,2004年,21.20亿元,(境内)外资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单位:百万元;%,),,,,公司,2004,年,,保费收入,,2005,年,,保费收入,2005,年,,比上年增长,慕尼黑再,(Munich Re),,89.18,2 607.62,2 823.53,瑞士再,,(Swiss Re),,85.83,761.16,951.92,德国科隆再,,(Gen Re),,151.28,161.04,6.46,资料来源:,,,,补充:外资再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切实履行人世承诺,快速推进国内再保险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外资再保险公司数量增加快,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再保险经营具有以保险公司为经营对象的批发业务经营特点,经营的地域限制和营销渠道要求较弱,使外资公司进入这一市场的成本大大低于进入直接保险市场成本;,,三是再保险市场与直接保险市场关系密切,中国直接保险市场规模的快速、持续发展,带来了规模不断增长的、日益多样化的再保险需要,为外资再保险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四是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均为国际再保险巨头,拥有很高的国际信用评级、国际信誉与国际知名度,对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五是中资再保险公司与国际再保险公司资本、技术等实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法定业务的取消在一定时期显著影响了其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课堂思考:外资保险公司增长会促进外资再保险业务增长吗?,加入WTO之后,外资保险明显加快了投资步伐境内外资保险公司机构数稳步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业务规模、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所占比重稳步提高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我国保费收入达7 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重由2001年的2.3%增至2007年6月底的4.56%,已达1 153.7亿元 资料来源:,,说明:本页中保险公司的数量可能包括已经获批但尚未正式开业的公司补充:从法定分保向商业分保的转变,,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按照入世承诺,法定分保业务逐年降低5个百分点,入世后的4年内,20%的法定分保业务将完全取消,即2006年1月1日完全取消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直接保险公司办理合约分保和临时分保的,应当优先向境内至少两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发出要约,并且要约分出的份额之和不得低于分出业务的50%。
2005年商业分保费收入超过法定分保,达到总分保费收入的67.94%我国再保险市场逐步完成了由法定分保向商业分保的市场化转变,再保险业务的商业化运作标志着中国再保险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补充:外资再保险巨头扎堆中国,,到2008年4月,世界排名领先的大型再保险公司已悉数登陆中国4月18日,保监会批准德国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的开业申请就在此前两个月,保监会还批准了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的开业申请,中国保险“重镇”北京和上海成为了国际再保险公司扎堆的地方之前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科隆再保险、劳合社等外资著名再保险公司的在华分支机构已相继开业,原本表面上比较平静的国内再保险市场,竞争可能趋于激烈大规模的并购导致全球再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70%的寿险再保险和非寿险再保险市场分别由全球前10大再保险公司占据世界排名领先的大型再保险公司已经对中国再保险形成合围之势,失去政策保护伞的中再保险将不得不“赤膊”竞争资料来源:,保险保全,,补充:续保(renewal),,1.定义续保是在原有保险合同即将期满时,投保人在原有保险合同的基础上向保险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人根据投保人实际情况,对原有合同条件稍加修改而继续签约承保的行为。
2.保险人在续保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对保险标的及时进行再次审核,避免保险期间中断;,,若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发生变化时,对保险费率要做出调整;,,保险人要根据上年经营情况,对承保条件和费率进行适当调整;,,保险人还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影响,随生活费用指数变化而对保险金额做出调整保险防灾,,1.保险防灾定义,,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防灾制度,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和防止损失的继续扩大2.防灾防损的必要性,,(1)可以极大地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2)可以极大地减少人的死亡和伤害;,,(3)有利于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提高经济效益补充:美国历史上几次有影响的灾难事件:死亡人数(人),全球部分严重的灾难:死亡人数(万人),保险防灾与展业、承保、理赔的关系,,保险防灾防损与展业、承保、理赔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宣传保险防灾防损工作降低赔付率,减少保户的保费支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保险的展业保险防灾有利于提高承保工作的质量,扩大保险的承保面向理赔人员提供技术援助,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防灾水平防灾防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展业、承保和理赔工作的质量,它是保险经营的一个中心环节。
保险防灾的主要内容,,(1)加强同各防灾部门的联系与合作;,,(2)进行防灾宣传和检查;,,(3)及时处理不安全因素的事故隐患;,,(4)提取防灾费用,建立防灾基金;,,(5)积累灾情资料,提供防灾技术服务;,,(6)参与抢险救灾,降低损失程度保险防灾的方法,,资料:财产保险防灾减损地理信息系统简介(1),1.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和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系统在防灾减损方面的功能:客户信息管理、保单信息管理、准确的地理定位、 模糊地理信息查询、 信息点的标定、出险地点邻域分析、最短路径规划、灾害信息的显示和管理、灾情预测、财产保险损失评估、施救管理和规划财产保险防灾减损地理信息系统简介(2),3.客户收益:以中等省级保险公司为例,每年赔付7-8亿,按10%为大型灾害造成计算,保险公司对大型灾害的赔付也有7000-8000万如果建立一套防灾减损地理信息系统,按保守估计,其防灾减损率为10%,其防灾减损量为700-800万,去掉开发系统所需成本100-200万,其价值也在500-600万,对于一个分支机构覆盖全国的大型保险公司,该解决方案的经济价值非常巨大。
4.资料来源:中科软科技,,,保险资金运用的必要性,保险运行具有内在的金融性质保险是一种分散风险的经济手段,要集中大量的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以应付未来不确定的偿付保险是资金集中、管理和分配的一种特殊方式保险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资金闲置保险资金投资是利用闲置资金的必然途径保险业间的竞争使保险公司必须依靠投资收益来维持生存保险费率不断下降,保险赔付率却可能不断上升,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保险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保险资金运用的意义,增强保险企业的经营实力,扩大保险财务利益;,,保险投资增加了社会资金供给总量,为微观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扩大了社会再生产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发展保险资金的来源,资本金资本金是保险公司在开业时必须具备的注册资本我国设立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保险公司的资本金除按法律规定缴存保证金(我国目前为实缴货币资本的20%)外,均可用于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各种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从收取的保费中提留的资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和人身保险的各种准备金。
其他投资资金在保险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结算中形成的短期负债、应付税款、未分配利润、公益金、企业债券等这些资金可根据其期限的不同作相应的投资保险投资的原则,资料:“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股票指数又骤跌508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股票市场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跌这次下跌远远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2.8%的跌幅据统计,仅一天时间,美国股票市值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NP值的1/8或法国全年的GNP值受害的股票持有者达4700万户,不少股票投资者倾家荡产,人称“血染华尔街”这天适逢星期一,故称“黑色星期一”受纽约股票市场影响,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世界主要股票市场股价全面下跌伦敦股票市场接连两天大幅度下跌巴黎交易所19日股价收盘价比上周下降9.7%东京证券交易所20日平均股价比前天猛跌3836.48元,创东京股市的最高记录黑色星期一”对保险投资的影响,这次股市暴跌给国际保险业带来了一片混乱西方保险公司大约损失了1300亿美元,而它们持有的固定收益债券却因此增值750亿美元,两者相抵,在股价下泻的两个星期内,西方保险公司实际损失了550亿美元。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西方保险投资者们再度重视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收益债券在总投资中的比例材料分析,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2005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资料:保险公司参与凡高名作拍卖,1987年3月30日傍晚,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内灯火通明,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一幅名作“向日葵”高挂墙上,正待被拍卖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价格上升到2100万英镑突然,拍卖案前想起了一阵清脆的铃声,传来了2250万英镑这一惊人的报价,顿时大厅内一片寂静,人们面面相觑,再也无人敢报价对应砰地一声,木槌击案,一个超出一般人想象力的售价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多星期之后,人们才知道该画的买主是远隔万里的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现更名为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在当时,2250万英镑相当于50亿日元,3950万美元安田巨资购买“向日葵”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出于一种富有远见的投资战略三、五年后再将此画卖出,价格可能要翻几番,远远超出投资债券的效益,购买艺术品已成为保险投资的新热点1998年6月,8位著名的国际艺术品鉴定专家联合指出: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珍藏的那幅《向日葵》,是一幅赝品。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安田公司还创下了另一项世界纪录--购买赝品价格最高的世界纪录资料:美国对保险投资的管理(1),政府对保险投资的管理,分为投资方式管理和投资比例控制两方面美国属于对保险投资严格型监管的国家,美国的保险投资方式大致分为: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但美国没有联邦保险法,而是由各州进行保险立法,有些州只规定可以投资的方式;有些州则同时列举禁止投资的方式纽约州的保险立法就属于第二类,保险投资不仅严格限制在政府公债、抵押债券、抵押贷款和保单抵押贷款内,同时,严格限制人寿保险公司对普通股票和不动产的投资,而对权益资产的投资则未加限制资料:美国对保险投资的管理(2),纽约州保险法中有关各类投资比例的规定为:(1)人寿保险公司对每一公司债券的投资不得超过其认定资声的5%;对每一抵押贷款公司债券的投资不得超过其认定资产的0.1%;总投资额不得超过其认定资产的5%2)人寿保险公司投资于普通股票的总额不得超过认定资产的10%,1983年改为20%;人寿保险公司投资于每一企业优先股的投资不得超过认定资产的2%3)一项工程投资不得超过保险公司资产的10%4)不动产抵押贷款不得超过不动产价值的1/3。
除上述限制外,美国纽约保险法还有一种称为自由投资条款的特殊条款,规定各寿险公司在总资产的2%以内自由办理投资业务美国政府对保险投资的严格管理,确保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因此很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法律规定,根据我国《保险法》(2003年版)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和具体项目的资金占资金总额的具体比例,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2006年3月23日,《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资料:保险资金运用大事记(1),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1995年,《保险法》颁布,并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和形式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即资金运用的形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保险企业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此后,保险资金陆续退出证券市场资料:保险资金运用大事记(2),1996年9月,央行发布《保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保险资金的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保险公司资产的5% 2000年,保监会先后批复泰康人寿、华泰财产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提高至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0%资料:保险资金运用大事记(3),2001年3月,保监会将平安、新华、中宏等3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从30%放宽至100%2001年8月,有关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债券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报告递交政府有关部门2001年至2002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平安、太平洋、华泰等国内大型保险公司都建立了人、财、物相对独立的保险投资管理机构2002年10月,《保险法》修改案获得通过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
资料:保险资金运用大事记(4),2002年12月,保监会宣布取消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比例核定”在内的58项行政审批项目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我国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只允许投资三峡、铁路、电力、移动通信等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由目前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资料:保险资金运用大事记(5),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制定并出台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分别发起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2月,经保监会批准,中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股份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6年1月,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宣布,国务院已经相继批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摘自中国财经视点,),保险理赔的含义,,1.含义:保险理赔,是指保险公司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2.保险理赔的机构,,(1)保险公司直接处理赔案。
保险公司设立专职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做好定损、核赔工作2)保险理赔代理(中介)人处理赔案新《保险法》对保险理赔的影响,,2009-10-01,新保险法实施对理赔过程中的重要时限作了数字化描述,简称为“1、3、10、30、60”1”为非常及时的一次性书面告知,“3”是指如果拒赔,3天内发出拒赔通知书,“10”则是如确认理赔,10内支付赔款30”为保险公司应在30天内作出理赔核定60”则是指保险公司如在60天内无法确定赔款额度,需要预付能确定的数额,等最终理赔数额确定后,再进行相应的差额支付保险理赔的作用,,(1)可以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及时得到赔付,使保险的职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可以使承保业务质量得到检验,并从中发现防灾防损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为提高承保业务质量,加强防灾防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3)可以提高保险企业的声誉,扩大保险在社会上的影响,促进保险展业保险理赔的原则,1.重合同、守信用这是保险人在理赔工作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处理赔案时,要严格按照保险合同中的条款来理赔,既不能“惜赔”,也不能“滥赔”2.实事求是根据保险条款精神,实事求是地按照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条款处理具体问题,做到合情合理。
不能机械地死扣条款,贸然地笼统拒赔例如通融赔付的运用3.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广东省人保赔款支出情况,广东省财险赔付率,赔付率=赔款支出/保费收入,广东省(深圳除外)2005年9月保费构成与赔付率,广东省内部分保险公司赔付率比较,2003年非典保险报案与理赔情况,材料分析,结合上述材料讨论保险理赔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保险理赔的程序,受理通知,现场查勘,单证审核,赔付结案,核定损失和计算赔款,,,,,受理通知,损失发生,非寿险在2年内通知,第2年,此后三年,寿险还可通知,第5年,5年后通知无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通知,自知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五年,,,,,单证审核,现场查勘,核定损失和计算赔款,保险赔款的计算,依不同险种、不同保险合同而有所不同应严格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进行计算有损余物资的应作价折归被保险人,并从赔款中扣除(也可以由保险人收回自行处理)关于保险赔偿金额的计算,因保险合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人身保险合同多采取定额给付的方式财产保险合同中的定值保险合同,发生保险事故时,就可以按照保险金额(全部损失)或者损失程度(部分损失)来计算赔款而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不定值保险合同来说,赔款计算则较为复杂。
通常要根据比例赔偿方式、第一损失(危险)赔偿方式、限额责任赔偿方式等三种不同赔偿计算方式来进行赔款的计算在赔付方式确定后,既应根据损失情况,分别按标的损失、施救费用、残值收回、免赔额、其他责任项目列出计算公式,缮制赔款计算书案例分析,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100万元,标的物价值120万元,发生保险事故,损失24万元,受损财产残值1万元,施救费用6000元请问如何计算赔款?,,分析:投保金额低于保险价值,是不足额保险发生损失时,按比例赔偿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按同一比例计算,但不会超过保险金额赔款额=(实际损失+施救费用)X保障程度—残值=(24+0.6)X(100/120)-1=19.5万元赔付结案,保险赔偿方式,第一危险(损失)赔偿方式,在财产保险中,保险金额之内的损失称之为第一损失,超过保险金额的损失为第二损失如果采用第一损失赔偿方式,则保险公司就会对第一损失全部赔付而不论是否构成不足额保险当然,第二损失部分是由投保人自行解决例如家庭财产损失保险常常使用这一赔偿方式假设财产价值100万元,投保的保险金额为80万元,一般情况下就构成不足额保险,如果发生部分损失就会按保障程度来计算,但在第一损失赔偿方式下,却会得到完全赔付,例如实际损失为50万元,则保险公司会赔付50万元,如果不是采用第一损失赔偿方式,按保障程度来计算的话,极有可能只赔付40万元。
第一危险(损失)赔偿方式图示,0,40,50,80,100,,其他赔偿方式可能赔付数额,,第一损失赔偿方式可以多赔付部分,结论:第一损失赔偿方式对投保人比较有利,比例赔偿方式,也称责任赔偿方式,指当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按照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或重置价值)来计算赔款也就是要判断是否构成不足额保险、抑或是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如果是不足额保险,则按照保障程度来计算假如财产价值100万元,投保的保险金额为80万元,构成不足额保险,此时发生损失50万元,保险公司会按保障程度来计算,即赔付金额=实际损失X保障程度,保险公司会赔付40万元如果此时有施救费用需赔付的话,也按照同一比例计算限额赔偿方式,限额赔偿方式分为两种,即超过一定限额赔偿和超过一定限额不赔偿前者指的是一般所说的“免赔率(额)”概念,适用于一般财产保险;后者一般适用于农作物收获保险例如机动车辆保险中,有些保险公司会与投保人约定如果损失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例如500元),保险公司就不作处理,而由投保人自行负担或者对于某些易损的运输商品,也往往采用这一方法只有当损失超过这一限额时,保险公司才会进行赔付这种免赔又可以分为相对免赔和绝对免赔。
在农业保险中,农作物的收成如果达不到保险合同所保障的产量,保险公司就会赔偿差额部分,如果超过这一产量,不管是否发生灾害事故,保险公司都不负责赔付定值保险赔偿方式,,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约定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额,不管财产的实际价值如何波动,在计算赔款时,保险公司都按这一金额作为计算的基础例如海洋运输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艺术品、珠宝等的保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