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音乐与音乐欣赏课赣南客家音乐是当地的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非常有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 , 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 曾为中国的革命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 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是 ,当今的绝大多数赣南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祖先的这一智慧结晶已不太了解了本问从以下几点阐述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的途径与重要性: ( 1) 、 赣南客家山歌、 小调渊源流长 ( 2) 、 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 采茶歌舞欢快唯美 ( 3) 、 采茶歌舞演员进课堂传宝,中小学生出教室采风 ( 4) 、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内文艺活动关键词:赣南客家 客家音乐 客家歌舞客家戏曲 课程资源 音乐教育赣南史称南抚百越, 北望中洲, 据五岭之要会, 扼赣闽粤之要冲, 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 唐末五代时, 中原衰乱, 赣南因地大人稀, 相对偏僻安静,因此, 成为僻难者的理想栖身之所, 大量中原难民涌入赣南, 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勤劳的客家人们创造了特有的文化和风情音乐作为文化风情的一面镜子,赣南的客家音乐更是体现出别于其它民间音乐的魅力,赣南客家音乐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等。
在革命战争年代,赣南客家的音乐鼓舞了多少热血青年 &&从那些熟悉的红色经典你一定能感受到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 电视连续剧 《长征》 中主题歌 《十送红军》是那么的动人心魄, 《长征组歌》中的《告别》是那么的荡气回肠,一首《红星歌》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一首《斑鸠调》更是唤醒了多少萌动的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山歌情》把赣南的山歌唱到了北京,风情歌舞《长长的红背带》连着客家人的过去更连着华夏的城镇边寨,让我们心里一震也让北京的观众眼睛一亮,新世纪的一部江西的第一部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 ,再一次让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领略了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赣南客家音乐的调式特点是:以五声徵调式居多,角调式极少歌词特点是:五字句和七字句较多,衬词的方言性强且丰富,象哪呵依呵嗨,介只介,里格,介就 &&是极常见的下面就四个方面谈谈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魅力及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一、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渊源流长赣南客家的山歌和小调非常丰富,简短的几句就让你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 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其艺术风格独特, 语言通俗易懂, 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采内涵,耐人寻味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演唱艺术上继承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优美的赣南客家音乐被人们看好,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就选了一些极据代表的经典客家音乐,如: 《打只山歌过横排》 , 《斑鸠调》 , 《十送红军》 ,戏曲片段《春景天》 , 《大步走,快快走》 &&在教学中还可适当的添加些当地的民歌,我在上课时就把我们当地的一首山歌介绍给了同学们,打只山歌进只坑,雕子格冇叫就哥冇声,霍树叶子就仄仄青,捱打只山歌介就拿你听,同学们听了很是喜欢,祖辈们的生活情景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课后,同学们强烈要求学这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那朴实的方言和优美的旋律着实让人喜欢,同学们感悟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客家音乐,无疑就是在接受着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积极地、有目的地、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客家音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感体验中加强客家音乐文化教育让他们在以后的继承和弘扬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客家先民,驻足赣南,垦荒种茶,长期劳动生息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自已喜爱的赣南采茶戏,客家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需求决定着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采茶戏与客家人相依为命、生存繁衍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仿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