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摘要流行歌曲开始挣脱老式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浮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潮流潮流,表目前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昌盛中国风歌曲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选用老式文化元素塑造了歌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产生含蓄、哀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也许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为歌词研究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雁、燕、柳、桥、楼 、窗、琴、月等意象广泛出目前中国风歌曲中,因此研究具体意象对中国风歌曲歌词意境的塑造至关重要核心词 中国风 歌词 老式文化 意象目录引言 11中国风歌曲的昌盛因素 11.1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 11.2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特点 21.2.1中国风的定义及体现形式 21.2.2中国风歌词的特点 22 解析中国风歌词中的意象 32.1歌词与意象 32.2具体意象研究 42.2.1“燕”意象 42.2.2“雁”意象 42.2.3“柳”意象 52.2.4“桥”意象 62.2.5“楼”意象 72.2.6“窗”意象 72.2.7“琴”意象 82.2.8“月”意象 93小结 10谢辞 11参照文献 12引言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以及VCD、MP3、MP4、等硬件设施的浮现,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更为迅速、信息反馈更为及时,流行歌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随着潮流的流行趋势,大众传媒的迅速更新换代,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市场的巨大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伙用,流行歌曲也开始挣脱老式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流行歌曲从曲到词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多题材、多样式、多风格,其中“中国风”歌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昌盛起来的本文从歌词入手,研究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之因此只选择歌词而放弃曲调,是由于“能不能一听入耳,让观众喜欢的功能重要由旋律担当,由于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很少能是先读过了歌词再来欣赏歌声的而让观众能反复回味,进一步人心的功能往往取决于歌词[ []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页]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研究它,但愿能给将来的流行歌曲创作提供有益的协助,为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1中国风歌曲的昌盛因素1.1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体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基本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特别是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太极拳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浮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潮流潮流,表目前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昌盛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是在七十年代,当时已有波及“中国风”元素的歌曲,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仍旧》就是成功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满文军的《望乡》与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尚有琼瑶女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就是将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部分诗句拆散拼接,再运用现代汉语优美地体现出来此时的中国风歌曲还处在尝试阶段,只是在歌词中掺杂着具有诗词特色的词语,直到周杰伦《青花瓷》的浮现才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致力于创作“中国风”歌曲从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到林俊杰的《江南》《曹操》《醉赤壁》再到后弦的《西厢》《昆明湖》、胡彦斌的《红颜》《月光》、许嵩的《庐州月》《清明雨上》等等,一时间中国风歌曲的创作可谓蔚为大观1.2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特点1.2.1中国风的定义及体现形式流行音乐领域中提到的“中国风”即流行乐风,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目前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是黄晓亮对其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和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哀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此外它还布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自然语境到东方意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蕴中国风歌曲重要有两种体现方式:一种是旧词换新曲,将就有的诗词戏曲拿来谱上新曲,增长新的音乐元素,使现代与古典融合协调,既充足体现出中国老式审美精神又不失现代生活气息,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曹颖的《虞美人》等;另一种是“中国风”的主流音乐形式,仿造古诗词的写法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糅合现代元素,词的意义明显不小于曲的意义,如周杰伦的《东风破》、王力宏的《牡丹亭》、羽泉的《辛弃疾》等1.2.2中国风歌词的特点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文学性[[] 倪永东:《浅谈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J],《文艺生活》,第5期,第5页音乐性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性;文学性则规定歌词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苏联词作家伊萨克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我懂得每一首歌都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由互相融为一体的文字与音乐构成的,可是我始终觉得单独来谈谈歌词不仅十分也许,并且也十分有益,由于不管歌词如何依赖音乐,它的素质却也起着独立的作用。
[[] 伊萨柯夫斯基著、孙玮译:《谈诗的技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第1页]歌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论述方式、审美角度和构造形态,它与自然语言在表述上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语言常常背离自然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表述方式,故意打破平常生活中固有的词汇搭配习惯,以特色化的语言带给接受者一种新颖感和陌生感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题材多取自平常生活,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是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强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歌词必须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同步还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哲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干成为广为传唱的典型针对歌词的语言题材内容等方面,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她文学体裁,即她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乔羽:《中国词海论丛·前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周杰伦的御用文人方文山的“中国风”歌曲创作大量运用中国老式文化,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丰富了流行歌曲的体现题材,对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方文山在回答《华商晨报》的问题时曾说:“‘中国风’的精髓在于文字它不像嘻哈之类风格的是用曲去体现,它使用文字歌词就是画面的营造在遣词用字上面用古典化的技巧,不一定是古声音节,而一定要用中国意境去营造的[[] 《方文山吴克群陶喆全面解析“中国风”》[N],《华商晨报》,9月24日]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广泛来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学的诗歌写作中也会大量运用这些意象,像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鱼目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桥”“楼”“明月”“窗子”等意象共同出目前一首诗歌中,形成了有无限韵味且饱含哲思的优美画卷流行歌曲也是一种诗歌形式,但它比诗歌流行的范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增长了“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中国风歌曲的发展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它“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在现代汉语语法组合的基本上,融入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达到古今交融的完美结合。
因此研究中国风歌曲的昌盛因素,就必然要研究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群2 解析中国风歌词中的意象2.1歌词与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首创的审美范畴,本义是“表意之象”即用来体现某种抽象观念和大道哲理的艺术形象,是构成诗歌意蕴的核心和基本李卫中在《得体性与中国老式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某些一般的东西带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它们出目前文学作品中构成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老式文化的载体[[] 李卫中:《得体性与中国老式文化》[J],《语文学刊》,第2期]意象的所指与能指具有相对稳定的商定俗成性,因此老式诗词中意象所体现的内容大多无出其右,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中国风歌曲歌词正是打破习惯性语言组合方式,用陌生化的语言营造意境,将意象中所体现的老式文化与现代意识相交融,构筑现代诗歌中的古典意蕴,让接受者获得如诗如画般的美感享有中国古代老式诗歌辞赋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有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琴、瑟、琵琶等,在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中为了体现老式文化意蕴,势必要用到这些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群如周彦宏《醉我一千年》:“细雨微风凭栏/思路如水蔓延/伊人独立窗前/淡妆浓抹容颜/远去的油纸伞/锁住深情的双眼/画中私语的浮萍/芬芳谁的诗篇/别再轻叹夕阳/又送走远山/断桥虽断/忠贞的爱仍然在人间/鸿雁飞来升起心帆/吻皱西湖的怀念/醉我一千年”歌词中用到了“细雨”“微风”“水”“浮萍”“夕阳”“远山”“鸿雁”“西湖”等自然景观意象,“栏”“窗”“断桥”等建筑景观意象,“帆”“油纸伞”等文化景观意象,众多意象共同构筑了这幅漫游于西湖断桥独自怀念沉浸的深情画面。
2.2具体意象研究本文从自然景观意象、建筑景观意象、文化景观意象三方面分析中国风歌曲歌词的意象,自然景观中的花草树木云雨风雪、建筑景观中的亭台楼阁桥梁画舫、文化景观中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中国风歌曲正是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用意象自身的特点以及它背后所涉及的深层文化内涵,共同营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2.2.1“燕”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燕子因结伴飞行引起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愿望,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目前《诗经·邶风·燕燕》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燕”意象在诗词最为昌盛的唐宋时期更是频繁浮现,晏几道《临江仙》中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讲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单想思之苦油然而生古往今来又一春 /百花怒放燕争鸣/ 独杯空照月无影 /留得残烛待天明”——吴品醇《忆长安》“满西楼未免有明月光/或许南燕纷飞泪别了少年痴狂” ——墨明棋妙《如梦令》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体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仍然,软踏帘钩说”(纳兰性德的《蝶恋花》)。
在现代流行乐坛,方文山以“写诗填词”的方式来创作中国风歌曲,将中国老式诗歌中常用意象与现代汉语言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歌词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