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与投资理论第一第一第一第一节节消消消消费费理理理理论论1第二第二第二第二节节 投投投投资资理理理理论论2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我我们的消的消费受哪些因素影响?受哪些因素影响?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利率利率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消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一、一、凯恩斯的消恩斯的消费理理论绝对收入假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u凯恩斯在《通论》中阐述了他的消费理论,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这一概念,并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一心理规律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1、个人消费函数u凯恩斯认为,在所有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个人当期的可支配收入,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据此,可以得到如下个人消费函数c=f(y)u消费与收入的关系:l平均消费倾向APCl边际消费倾向MPC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平均消费倾向指平均意义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u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量,即u一般用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若收入的变化趋向于无穷小,则有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边际消消费倾向向递减减规律律:由于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一定有0<β<1。
又因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所以β的取值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年份年份月收入月收入月消月消费MPCAPC2003200022001.12004250025000.612005300027500.50.9172006350029500.40.8342007400031000.30.775u表3.1小张的收入消费表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图3-1中45度线上的各点代表收入和消费相等,即收支相抵点线与消费曲线相交于B点,表明在该点,小张属于典型的“月光族”,他的消费支出正好等于其收入,此时APC=1,在B点左边,消费曲线位于线上方APC>1;在B点右边,消费曲线位于线上方,APC<1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线性消费曲线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不变,也就是说收入增加一单位引起消费的增加量是固定的,那么消费和收入之间就存在着如下线性关系c=c(y)=α+βy其中α>0,0<β<1自发消费&引致消费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2、社会消费函数u加总谬误u其他影响社会消费函数的因素:l(1)收入差距l(2)政府的税收政策l(3)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3、储蓄函数u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那部分。
人们进行储蓄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存放在银行、购买股票或债券等,这样就可以带来利息、红利等收益u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边际储蓄蓄倾向向MPS是是递增的,增的,为什么?什么?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为什么平均什么平均储蓄蓄倾向也是向也是递增的增的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年份年份月收入月收入月消月消费月月储蓄蓄MPSAPS200320002200-200-0.120042500250000.402005300027502500.50.0832006350029505500.60.1572007400031009000.70.225………………u表3.2小张的收入储蓄表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如果消费函数是线性的,那么储蓄函数也是线性的两部门经济中的线性储蓄函数可以表示为s=y-c=y-(α+βy)=-α+(1-β)y,其中α>0,0<β<1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u(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的等于收入y。
u(2)APC和APS之和等于且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二、其他消二、其他消费函数理函数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引发的争议u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用一些现实中的统计数据来获得经验性的短期消费函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凯恩斯从理论角度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u“消消费函数之函数之谜”: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长期消费函数的研究却得出了另外一个结果第一,自发性消费支出为零;第二,在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并且两者相等这与凯恩斯的假说相矛盾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库兹涅茨的研究结论在消费函数的研究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如何解释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矛盾,有些人坚持绝对收入假说,在此框架下再引入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另一类经济学家跳出绝对收入假说的框架,从而形成了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消费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2、相相对收入假收入假说(RelativeIncomeHypothesis)u相对收入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在1949年提出的,即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l示范效应/攀比效应l棘轮效应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1)示范效)示范效应/攀比效攀比效应当收入水平提高时,不同的消费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的相对幅度是不一样的最终从整个社会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的消费阶层相对收入水平上升,平均消费倾向减少有的相对消费阶层相对收入水平下降,由于攀比心理,平均消费倾向增加从而社会总的消费倾向有可能是不变的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2)棘)棘轮效效应u一个人在其高峰收入时期会形成奢侈消费的习惯,当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消费支出随之提高;但是当收入水平下降时,消费支出却不容易很快降下来,消费的这种特征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根据杜森贝利的观点,长期消费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长期中,自发消费为0,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如图中的BD直线;短期消费函数由两段组成,如图中的AB和AC,短期消费曲线的纵截距为正,即具有自发性消费支出,在AC段短期平均消费倾向大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3、生命周期假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u美国经济学家弗郎克·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1953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大多数人都不愿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甚至在一生的时间范围内计划消费支出。
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现在假设一个从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的人,22岁,在他工作之前都是父母养活他开始没有任何财富,工作的年薪是5万美元,收入可以消费,也可以储蓄,并且假设收入水平在今后不会再改变,储蓄也没有利率增值,他将工作到62岁退休,预期在82岁去世,因而他每年的消费将是: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如果一个经济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增加,则该经济的平均消费倾向会提高;而如果一个经济中中年人的比例增加,则该经济的平均消费倾向会下降u生命周期假说的贡献在于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与短期消费函数波动的原因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4、永久收入假永久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u弗里德曼(M.Friedman)在1957年提出永久收入假说永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短期收入是经常变动的,但是人们的消费并不随着收入的波动而波动,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多少,取决于收入变动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c=aYt+bYpu永久性收入的预期是建立在以往各年的实际收入的基础上的,离当期越近的时期内的收入对当期持久性收入的影响越大,越远则越小。
弗里德曼给出了估算t期永久收入的一种方法Ypt=Yp(t-1)+1/4(Yt-Yp(t-1))t-1期的永久收入的计算方法依次类推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永久收入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收入变动区分为永久性变动和暂时性变动这种区分既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的波动,又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u永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主要差别在于: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储蓄的动机;而永久性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并对永久性收入作了科学估算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u永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的共同点在于:l第一,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相联系,而且要以一生的收入或永久性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l第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很小,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则较大l第三,如果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消费,那么只有永久性的税收变动才会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使政策产生明显的效果第一第一节消消费理理论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u第一,利率替代效应收入效应u第二,价格水平货币幻觉(价格水平与货币收入同比例变动)u第三,收入分配。
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一、什么是投资?u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u买股票算“投资”吗?u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u净投资=投资-折旧=期末的资本存量-期初的资本存量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二、投资函数u投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利率、税收政策、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等其中,利率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u利率与投资的关系u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u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u投资成本u机会成本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二、投资函数u我们有如下投资函数和投资需求曲线:I=I(r)=e-drue自主投资u-dr引致投资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u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u内生变量:利率u外生变量:税收政策、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投资环境等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三、投资理论企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投资多少?1、古典理论古典理论认为,作为资本需求的投资和作为资本供给的储蓄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利率的调节达到平衡,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2、加速原理(艾伯特·阿夫塔里昂,1913年)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K=vYK代表资本存量,Y代表产量水平,v代表资本-产量比率Kt-1=vYt-1Kt=vYtIt=Kt-Kt-1=vYt-vYt-1=v(Yt-Yt-1)加速原理不强调投入价格和利率,而强调预期需求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3、新古典投资理论u新古典投资理论是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戴尔·乔根森(D.W.Jogenson)u固定资产投资既包括购置新设备的净投资支出,也包括已有机器设备的折旧所引起的重置资本支出u企业的净投资支出: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的使用成本u企业的重置资本投资支出:折旧率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4、凯恩斯的投资理论u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u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u贴现率与现值u资本边际效率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贴现率与现值u假定本金为100元,年利率为5%,则:第1年本利和为:100*(1+5%)=105第2年本利和为:105*(1+5%)=100*(1+5%)2=110.25第3年本利和为:110.25*(1+5%)=100*(1+5%)3=115.76以此类推,r表示利率,R0表示本金,R1、R2、R3分别表示第1、2、3年的本利和,则各年本利和为:R1=R0(1+r)R2=R1(1+r)=R0(1+r)2R3=R2(1+r)=R0(1+r)3……Rn=R0(1+r)n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贴现率与现值u利率和本利和为已知,求本金:R0=R1/(1+r)=105/(1+5%)=100R0=R2/(1+r)2=110.25/(1+5%)2=100…R0=Rn/(1+r)n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资本边际效率u假设某企业投资30000元购买一台机器,该机器的使用期限为3年,3年后全部耗损,各年的预期收益分别为11000元、12100元、13310元。
如果贴现率为10%,那么3年内全部预期收益36410元的现值正好为30000元,即:R0=11000/(1+10%)+12100/(1+10%)2+13310/(1+10%)3=30000这一贴现率10%即资本边际效率,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也代表投资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资本边际效率u假定机器不是在3年中而是在n年中报废,并且使用终了还有残值,则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R=R1/(1+r)+R2/(1+r)2+R3/(1+r)3+…+Rn/(1+r)n+J/(1+r)nR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1,R2,R3…,Rn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J为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时的报废价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资本边际效率曲线u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u单个厂商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资本边际效率曲线u社会总体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投资边际效率曲线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预期收益与投资u预期收益的影响因素u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u产品成本:劳动者的工资成本u投资税抵免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5、托宾q理论u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教授(J.Tobin)与1969年提出了股票价格也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观点,并建立了一个重要的企业投资行为模型。
u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是否进行新投资的标准,并把此比率称为“q”值第二第二节投投资理理论uq作为一项新投资的良好指标u当q>l时,意味着企业的股票价格高于该企业资本的成本,企业会进行新的投资u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