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0KB
约4页
文档ID:426585654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1页
1/4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 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运动生理学 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 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 理,论证各种科学的训练原理和训练方法一、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肌肉活动1. 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2. 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3. 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和应用4. 掌握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时值的概念,以及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刺激强 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5. 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机制6. 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7. 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肌纤维的百分 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8. 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 电现象。

9. 了解“离子学说”,理解膜电位发生的原因,以及兴奋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 接点传递的生理机制10.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二)激素与运动1. 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2. 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3. 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三)血液、循环与运动1.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2. 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3.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 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及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5. 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6. 了解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7. 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四)呼吸与运动1. 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运动时应采用的合理呼吸方法2. 掌握肺通气、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3. 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4. 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五)、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1. 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六)、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 1.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掌握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提高的方法3.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4.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掌握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方法5.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二、参考书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运动生理学》 邓树勋等主编 2005 年第一版《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体育心理学是体育院校中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较好掌握体育心理 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从事体育运动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形成一定的心理技能 以便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其它各方面,应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考查要点:(一)体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 要求考生了解世界体育心理学发展历史2. 要求考生了解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历史3. 要求考生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二)体育活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1. 要求考生了解动机理论,动机培养与激发2. 要求考生了解归因理论,训练比赛的归因指导3. 要求考生了解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及理论(三)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1. 要求考生了解运动感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专门化知觉2. 要求考生了解体育活动的注意状态,注意理论 运动员注意特征3. 要求考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技能概念 类别 形成规律和途径,技能迁移4. 要求考生了解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过程的特征5.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模 拟训练等6. 要求考生掌握赛前心理准备与调节方法7. 要求考生了解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方式、理论等(四)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1. 要求考生了解 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与产生原因2. 要求考生了解锻炼产生的副作用二、参考书目: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体育心理学》 季 浏主编 2006 年第一版《学校体育学 》考试大纲一、考试要点: 一、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概况(一)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一) 学校体育的功能(二)学校体育的地位(三)学校体育的目标三、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一)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二)体育教学过程四、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二)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三)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四)体育教学手段五、发展学生的体质(一)发展体能的概述(二)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三)发展体能的原则(四)发展体能的方法六、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一)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二)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七、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三)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八、体育课教学(一)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二)体育课组织(三)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四)体育课准备与分析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课外体育锻炼(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原则(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四)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十一、课外运动训练(一)课外运动训练概述(二)课外运动队的组建(三)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四)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五)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六)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十二、课外运动竞赛(一)课外运动竞赛的概述(二)课外运动竞赛的种类与方法(三)课外运动竞赛的组织十三、学校体育管理概述(一)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三)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十四、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一)学校体育法规概述(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三)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四)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规十五、体育教师(一)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和条件(三)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十六、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一)、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二)、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十七、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三)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二、参考书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6 月第一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