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其答案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8KB
约6页
文档ID:291448887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1页
1/6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其答案 1.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是一个哲学流派,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也叫经验主义,或称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主要产生于1930年代~1950年代 逻辑实证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首,一般还包括德国哲学家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波兰的塔尔斯基为首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人的观点和理论它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于休谟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 1.库恩的范式论 1. 库恩提出的理论:前范式科学(经过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使既有的范式发生动摇)――科学革命(经过竞争与选择而建立起新范式)――新常规科学 2. 借自语言学引申出的含义:模式模型、范例等诸多意思范式的变革不可能是知识的直线积累,而是一种创新和飞跃,一种科学体系的革命 3. 在某种范式的指导下,科学家不断的积累知识由此而形成了常规科学并不断的扩展开拓范式的内涵为新的突破奠定基础,是研究科学中的常态有连续和阶段性的特征虽然可能出现“反常”现象但此时的范式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理论体系和规范范型,它可以有力的保障大家调整反常但一旦“反常”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所有调整“反常”的方法归于无效 4. 唯一的需求就是寻找一个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科学革命就开始了,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以通约的,他们之间没有公约数,只有质的差别。

2、劳丹的研究传统理论 劳丹在批判地继承库恩的“范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传统”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进步的理性重组思想 一般来说,研究传统应包括如下内容:(1)每一个研究都是由若干专门理论构成,一些理论是同时出现的,另一些理论则是前后相继的2)每一个研究传统都体现了某种形而上学的承诺和方法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研究传统都可以相互区别开来3)每一个研究传统都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有意义的历史时期,以及公式化与形式化的过程 为克服“范式”和“研究纲领”的内部结构的僵化并区别于“范式”与“研究纲领”,劳丹认为他自己的研究传统较之上述两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灵活性劳丹把他的“研究传统”和所属于理论之间的关系调整得异常灵活一方面,不成功的“研究传统”可以统属有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很成功的研究传统也可能统属不适宜的理论2)发展性劳丹认为,他的研究传统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盛有衰的过程,它有着形成、繁荣和灭亡的历史3)通约性 1.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是一个哲学流派,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也叫经验主义,或称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

主要产生于1930年代~1950年代 逻辑实证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首,一般还包括德国哲学家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波兰的塔尔斯基为首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人的观点和理论它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于休谟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 1.库恩的范式论 1. 库恩提出的理论:前范式科学(经过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使既有的范式发生动摇)――科学革命(经过竞争与选择而建立起新范式)――新常规科学。

2. 借自语言学引申出的含义:模式模型、范例等诸多意思范式的变革不可能是知识的直线积累,而是一种创新和飞跃,一种科学体系的革命 3. 在某种范式的指导下,科学家不断的积累知识由此而形成了常规科学并不断的扩展开拓范式的内涵为新的突破奠定基础,是研究科学中的常态有连续和阶段性的特征虽然可能出现“反常”现象但此时的范式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理论体系和规范范型,它可以有力的保障大家调整反常但一旦“反常”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所有调整“反常”的方法归于无效 4. 唯一的需求就是寻找一个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科学革命就开始了,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以通约的,他们之间没有公约数,只有质的差别 2、劳丹的研究传统理论 劳丹在批判地继承库恩的“范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传统”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进步的理性重组思想 一般来说,研究传统应包括如下内容:(1)每一个研究都是由若干专门理论构成,一些理论是同时出现的,另一些理论则是前后相继的2)每一个研究传统都体现了某种形而上学的承诺和方法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研究传统都可以相互区别开来。

3)每一个研究传统都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有意义的历史时期,以及公式化与形式化的过程 为克服“范式”和“研究纲领”的内部结构的僵化并区别于“范式”与“研究纲领”,劳丹认为他自己的研究传统较之上述两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灵活性劳丹把他的“研究传统”和所属于理论之间的关系调整得异常灵活一方面,不成功的“研究传统”可以统属有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很成功的研究传统也可能统属不适宜的理论2)发展性劳丹认为,他的研究传统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盛有衰的过程,它有着形成、繁荣和灭亡的历史3)通约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