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6 例报告【关键词】乙状结肠;穿孔;诊断治疗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急腹症我院近 2 年共收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6 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 年 2 月—2007 年 12 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患者 6例,男 4 例,女 2 例,年龄 55~86 岁,平均 70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0.5~21h,平均 5h均无外伤史 1.2 临床表现本组上腹部疼痛 4 例,均迅速蔓延至全腹;腹痛起始部位叙述不清 2例术前均未作出明确诊断,以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1.3 手术发现及术式乙状结肠对系膜缘穿孔 4 例,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穿孔 2 例,并发升结肠癌 2 例;行修补手术 1 例,造瘘术 2 例,乙状结肠切除+造瘘术 3 例 1.4 术后病理 3 例为黏膜层炎细胞浸润,浆膜层急性炎症反应,其中 2 例伴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已钙化),1 例为结肠癌另 3 例未行病理检查 2 结果 本组治愈 5 例;死亡 1 例,原因是穿孔至手术时间有 21h,腹腔污染严重,术后死于严重中毒性休克;伤口感染 1 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3 讨论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是一种少见急腹症,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 60~70岁[1-4],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 70 岁致病原因主要包括 2 个方面:一是乙状结肠局部血供障碍,常见原因为直肠下动脉与直肠上动脉的 Drummond 边缘动脉弓较细或缺乏,导致乙状结肠血供相对较差[4];动脉硬化导致血供障碍[3-4]二是肠2腔内压力增加,常见原因为便秘[1,3-4]血吸虫卵浸润、堵塞肠壁血管可导致血供障碍,致穿孔易发本组中 2/6 例病理诊断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已钙化),提示血吸虫病可能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致病原因之一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常是以腹膜炎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腹症,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腹痛及腹膜炎起始部位及其演变情况病史、诊断性腹穿、腹部平片可对诊断有所提示,但常常难以确定穿孔部位[4]CT、B 超等检查对诊断似无帮助[4]腹腔镜技术对早期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5],值得尝试 结肠穿孔的主要危害是粪汁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尽早清除腹腔内污染物和阻断污染源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死亡率高达 20%[2-4],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中 1 例死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直接与穿孔时间相关因此,结肠穿孔一经怀疑应尽早剖腹探查,不应徘徊于术前为明确诊断而进行的检查中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不难完成,关键在于清除腹腔内污染物和切断污染源本组中并发结肠癌 2 例,提示在手术中不要局限于穿孔结肠段的处理,需对整个结肠作必要的探查即使行穿孔修补术,也需切取肠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策安全 【参考文献】 [1]周茂松,浦志一.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5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192-3193. [2]徐世明,冉正容.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8 例报告[J].消化外科,2005,4(4):244,254. [3]胡俊,俞一峰.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的诊治体会[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2(3):178-179. [4]石彦,宋爽,靳明林,等.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18 例的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华3普通外科杂志,2002,17(12):746. [5]严立俊,汤利民.经腹腔镜确诊并治疗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1 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