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条件 激活习作思路作者 :沈 风 艳摘要:作文教学向来是教师们探索研究的重难点课题学生们见到作文表现万千:咬笔呆坐、文思泉涌,有优有劣而文章的优劣与思路的通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双眼去发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努力创设条件,激活习作思路,使学生创造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之作关键词:拓宽视野;积累素材;创设条件;激活思路作文教学中,常见到练习同一作文题目时有些学生咬笔呆坐,搜肠刮肚,不知所云,有些学生却能万千思绪,凝注一点,而后下笔生辉,一气呵成可见,文章的优劣与思路的通畅有密切联系而写文章时思路是否通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习作思路的活化程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聚习作素材的习惯,创设各种条件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激活写作思路,从而创造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之作一、积聚习作素材,诱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许多学生感到作文“没东西可写” ,反映在文章上便是“内容贫乏” ,加上传统作文教学中,常见到练习同一作文题目时有些学生咬笔呆坐,搜肠刮肚,不知所云,有些学生却能万千思绪,凝注一点,而后下笔生辉,一气呵成可见,文章的优劣与思路的通畅有密切关系。
而写文章时思路是否通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习作思路的活化程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作文在命题上的局限,常让学生去作“无米之炊”甚至“无病呻吟” 这种现象跟习作素材的储备有直接关系,视野狭窄,知识储备太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不断积累习作素材,保证习作思路通畅21、开拓生活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歇 ”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例如,指导学生写一件事小学生习作时一种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 “大好事” “天下奇闻” ,等待着“舍已救人” “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题材,如:一棵小草、一只小虫、一处小景、一点感想,家里人,学校事,美妙神奇的大自然……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因此,我时时、事事注意给学生拓宽生活视野①走向课外活动成立绘画、音乐、科技、书法等兴趣小组,并结合“六一” “教师节” “国庆节”和其它重大节日,举行各种比赛、展览会、故事会、主题会等②走向大自然组织学生踏春、秋游、野炊、观云霞,使学生的“情”与自然的“景”互相交融,使其忘情于大自然,产生遐想。
③走向社会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通过观察、体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家乡变化、社会发展、时代风尚等从而扩大素材范围,增强积聚材料的深度真正使学生做到有物可咏、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2、指导观察活动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指导观察活动事前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使学生感知清晰,有目标可依另外,还要辅以科学的观察方法首先教会学生有序观察(方位顺序、时间推移顺序等) 其次,教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最后,还要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物特点,抓准事物本质借助观察活动,达到丰富生活素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小站》一课后,我指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中按方位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按此顺序观察校园仿写一段描写校园的片断效果颇佳,大部分同学的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出了对校园的热爱赞美之意33、注重阅读积累积聚习作素材,仅靠直接感知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各种知识,开阔学生视野①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说句句精彩,段段绝妙因此,我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课堂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最后,在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写“漓江的水” )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到:“我喜欢光芒四射的太阳,也喜欢似幻似真的月亮,可我更喜欢晶莹闪亮的星星空中的星星真多呀,一颗挨一颗,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使我眼花暸乱;空中的星星真亮呀,像一颗颗晶莹的明珠撒满了夜空;空中的星星真逗呀,它们调皮地眨着眼睛一闪一闪地可爱极了!望着迷人的星空我呆住了……”小作者抓住星星“多” “亮”“逗”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以排比的形式,抒发了对星空的赞美之情②扩大阅读面,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板报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③运用统一的“阅读卡” 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注解或感想,定期进行展评,评出“阅览小博士”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活动课,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情况,并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说说我的座右铭” “我学会了读书” “多彩的世界” “我和科学交朋友”等形式多样的交流会,使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感官一齐并进,开拓了思维,启发了联想,使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实践证明,学生看得多了,知识丰富了,写的内容就充实了,习作时的思路也就宽广了。
二、创设条件激发情感,强化学生写作的感受性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学生却不留心观察,提起笔来依然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情感,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 、 “小气候”4,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捕捉写作素材、激活写作思路,强化写作感受,调动起写作的积极性, 1、精心命题儿童喜欢新奇的事物,也喜欢新鲜的文题为此,命题时我尽量不落俗套,力求“每题必新,见题有话,言之有物” 如《我会变》 、 《编个故事吓吓你》 、 《我的一个小秘密》等等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思路通畅、有生气2、创设情境作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触“境”生情,有话可说,而且情境本身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引发了习作兴趣①音乐渲染情境指导写《我的家乡》时,先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②实践感受情境指导写《记一次小制作展览会》时,我提前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制作,并在“制作展览会”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制成果” ,创设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然后,以此次活动为素材完成作文因为学生已经亲自感受了那动人的情境,写作激情便油然而生③语文描述情境。
学习《凡卡》一课后,学生们从挨打、挨饿、没睡觉、要离开这儿四个方面了解了凡卡童年的悲惨生活教师用深沉的话语描述当时的社会背景,绘声绘色地烘托出那种特定的氛围,叩击学生心弦这时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以《我的幸福童年》或《我与凡卡比童年》为题“仿写”一段话从吃、穿、住几方面写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效果良好,学生能将自己与凡卡相比较,深化了文章主题④活动体会情境指导写“记一次活动”之前,我特意组织了几项活动(智力竞赛、座右铭交流会、拔河比赛等) ,并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积极搜集材料,加强练习,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时,学生们竞争激烈,秩序井然,为将完成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时再引导回顾活动过程,因学生已亲身体会到了活动情境,兴奋之情便跃然纸上3、激发思维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否决定着思路的活化程度因此,5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联想,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点:①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例如:我在指导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时,不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产生图内联想,还进行了图外发散思维练习:〈1〉菊花是怎么来的?具体经过怎样?〈2〉这些花都送给老师了吗?〈3〉插花后她又干了什么?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由实到虚,由图到文,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②抓“焦点” ,诱发想象上学期,我场初中二年级的刘艳同学就我场的环境问题给场长写了一封信,表述了自己的见解顿时各校掀起了一股“爱家护园”风,刘艳成了学生们学习的焦点这时我抓住焦点,诱发联想假如你是场长,收到信后怎么办呢?你有哪些合理的措施?同学们当上“场长” ,各抒己见一些新奇合理地“办法”不断地从他们的头脑中飞出来另外,我还进行了完全开放式的想象作文例如, 《二十年后的校园》 、《我把世界变个样》等在音乐气氛的烘托下,学生插入了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在《二十年后的校园》作文训练中,有学生这样写到:“……二十年后的校园景色很美,绿化工作显得更为突出以至校园的周围都是树,奇怪的是每棵树上都“开”有十几朵黄白的花,待我走到跟前才发现那是一个个微型吸尘器它们吸收了空气中的灰尘和有毒气体,通过内部处理装置,使有害物质转化为营养物质直接提供给树木,达到变废为宝、美化环境的功效……花坛环抱的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喷泉,每当上课或下课时,喷泉就会奏出悦耳的音乐并呈现出漂亮的颜色后来,沈老师领我走进教室,奇怪的是里面没有一张桌椅。
老师笑到:“别急!”说完在墙上一按电钮头顶上“哗”的落下桌椅、板凳,接着老师又走上讲台,按了一下讲桌上的电钮身后的黑板亮了,所学的内容尽在其上多好的教室呀,既可以活动,又可以学习……”6小作者那好奇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4、鼓励及时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在老师热情地鼓励下,学生才会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指导课上听不到斥责声,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只听到教师亲切感人的话语和耐心的诱导学生置身其间,如沐春风,心境欢愉,思维活跃,写作思路便会畅通无阻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激活学生的习作思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习作时真正达到“下笔有神” 创设条件 激活习作思路7南大港一分场第二完全小学沈 凤 艳2000 年 10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