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含蓄的对比 远大的理想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44KB
约3页
文档ID:458903741
含蓄的对比 远大的理想_第1页
1/3

含蓄的对比 远大的理想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是中国素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大规模重修此楼楼建成后,她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面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她远在河南邓州的挚友范仲淹索记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含蓄的对比手法,既表示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理想  一、作者的心境和洞庭湖的物境的对比其相同点是――宽宽广大,气吞山河洞庭湖之物境,“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之心境,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贬放邓州作者被贬,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心情相当不愉快,但作者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在看到挚友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后,能够感悟到洞庭湖“横无际涯”,“衔远山,吞长江”浩翰无边、气吞山河的气势,表明了作者的胸怀像洞庭湖一样宽广无限,气度非凡  二、作者和友人滕子京的对比政治看法相同,又同遭贬但不甘消沉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情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保守势力的反对因为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径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私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最终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但她不计个人得失,励精图治,使岳州不到两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又重修岳阳楼,并请挚友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借题发挥,鼓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应该有洞庭湖般的胸襟和主动向上的高尚情怀,表示了范仲淹对友人的一片真心和细微关心范仲淹被贬后,在地方上,力所能及地为国为民干了部分实事,受到大家的称赞  三、作者和“迁客骚人”的对比人生观不一样迁客骚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以自我为圆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因此,当洞庭湖上“霪雨霏霏”、“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时候,迁客骚人以为“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受当洞庭湖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的时候,迁客骚人以为“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感受她们的共性是“物喜己喜,物悲己悲”,从不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而作者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提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抚慰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建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方法,包含限制“恩荫”为官,选取干练的人员,严格实施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由此可见,范仲淹心里经常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她是一个“国喜己喜,民忧己忧”的人  四、作者和古仁人的对比志向相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她为官期间,严以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故乡置“义田”千亩,救助乡中贫寒的人在朝庭则勇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她一生所为证实她确实有这么的理想,决非虚语她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主动的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一文,作者经过以上含蓄对比手法的利用,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读罢此文,使人心胸开阔,思想升华,受益无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