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宦官与朋党(东汉)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5页
文档ID:299836859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宦官与朋党(东汉)_第1页
1/5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宦官与朋党(东汉) 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斗争,政治黑暗东汉后期,宦官掌权,政治更加腐朽,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和太学生结合起来,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 外戚与宦官 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不使权势过大章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以后的继位皇帝也多是小儿,太后则是少年寡妇太后临朝听政,实是依靠娘家的父兄掌权,因之往往形成庞大的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小皇帝多非太后亲生,年长之后,畏忌外戚的权势,怕被废黜,就以身边的宦官为心腹,伺机除掉外戚集团,宦官又掌大权这样的斗争在东汉中期的和、安、顺、桓四帝时各发生过一次宦官干政的情况日益严重第四次斗争是外戚梁冀擅权和宦官单超等诛除梁氏 梁冀擅权:顺帝时,后兄梁冀继父梁商为大将军顺帝死,他立两岁的小儿为帝,是为冲帝次年冲帝死,他又立八岁的小儿为帝,即质帝质帝虽小,但却知道梁冀专权骄横在上朝时,他说梁冀,“此跋扈将军也rdquo;梁冀很忿恨,就把质帝毒死,另立宗室十五岁的刘志为帝,是为桓帝,梁太后临朝梁冀专权近二十年,亲属党羽布满朝廷和州、郡。

大小官吏升迁,先向他谢恩,送大量的贿赂这些官吏到任后,再疯狂搜刮人民地方官吏向中央送贡品,要将最好的贡品先送给梁冀,次品送给皇帝扶风(即右扶风,今陕西兴平)人士孙奋家中很富,梁冀送给他一套车马(四马一车),向他借钱五千万士孙奋畏于梁冀的权势,不得不给;但却只给他三千万,他大怒,胡说士孙奋之母是梁家的奴婢,偷盗了梁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于是逮捕了士孙奋兄弟,士孙奋死于狱中,全部家产被没收,其资产共值一亿七千余万钱梁冀还劫略几千口平民为奴婢,称这些奴婢为“自卖人” 梁冀在雒阳周围强占民田,调发农民,建造了一座私人苑囿,周围千里,梁冀不许人触动苑中的一草一木有人误杀了苑中的一只兔子,竟有十多个人因受牵连而遭杀害 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人封侯,出了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娶公主为妻者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桓帝本是河间王刘开之孙,十五岁时,为梁太后和梁冀 所立他对于梁冀也很惧怕 单超等诛除梁氏: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梁皇后死,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yuàn院)、唐衡、左悺(guàn贯)、徐璜等五人合谋,以虎贲、羽林千余人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自杀,梁氏的族人亲戚不论长少,皆弃市。

因牵连被杀的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有数十人,故吏、宾客被免官的有三百余人据说“朝廷为空”没收梁冀的财货被出卖后,共得钱三十余亿这是宦官对外戚的第四次打击单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史称“五侯”诛除梁冀及其党羽,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都有好处;但从此以后,东汉政权为宦官垄断 2. 清议与党锢 宦官垄断政权以后,政治日益黑暗,一些比较正直的高级官吏、在野的地主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了斗争于是相继发生了“清议”运动和“党锢”事件 宦官肆虐:宦官专权以后,排斥打击一般官僚士大夫,重用宦官的子弟、亲属和投靠他们的官僚《后汉书·朱晖(huī挥)传》附《朱穆传》曰: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hè贺)荣任rdquo;他们抢夺民财,略取民女以为婢妾中常侍侯览侵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侵夺田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六区,还虏略良人为奴婢他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为了侵夺民财,诬人以“大逆”之罪,捕杀后,霸占财产,前后侵夺民产以亿计。

《后汉书·单超传》曰:“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rdquo;腐朽反动的政治统治加速了土地的恶性兼并,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清议:宦官专政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垄断了仕途这时的选举、征辟(bì闭),都要按照他们的爱憎行事,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hē核)公卿,裁量执政rdquo;这就是所谓的“清议” 所谓“激扬名声,互相题拂”,主要是比较廉正的官吏、士人、太学生等互相标榜如说:“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rdquo;所谓“品覈公卿,裁量执政”,主要是批评宦官专权乱政如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rdquo;这样的议论自社会流入太学,太学生以郭泰为首,奉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为领袖,公开与宦官集团相对抗。

党锢: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们不仅在舆论上抨击宦官,还试图在政治上打击宦官势力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在安平(今河北冀县)逮捕了宦官赵忠的不法家属桓帝大怒,把朱穆撤职,关进左校服劳役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为朱穆申辩并说:“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rdquo;桓帝迫于舆论,赦免了朱穆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中常侍徐璜、左悺向中郎将皇甫规勒索钱财,皇甫规不理徐璜等就给他强加以罪名,关进左校服劳役一些官吏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上书皇甫规亦被赦免 这样,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延熹九年,术士张成教唆其子杀人,为司隶校尉李膺逮捕 适逢国家有赦令;可是李膺因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就把他们处死张成的弟子牢脩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儒生及游学士人“共为部党,诽讪(fěi shàn匪善)朝廷,疑乱风俗rdquo;桓帝大怒,逮捕了李膺等二百余人后经尚书霍谞(xǔ许)、城门校尉窦武等一再向桓帝说情,才得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自这次事件之后,“正直废放,邪枉炽结”。

大量的不愿与宦官集团为伍的士大夫、太学生等进一步结合,并推出了他们的首领或代表人物就是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君是窦武、刘淑和陈蕃,君就是“一世之所宗”之意他们与宦官集团的对立和斗争进一步激化 第二年,桓帝死,灵帝立太后之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太傅陈蕃辅政他们起用了李膺和其他一些被禁锢的名士次年,他们又共谋诛除宦官集团可是,由于事泄,宦官曹节发兵逮捕窦武,窦武自杀窦氏宗族、亲戚几被杀光又次年,曹节等以“部党”之罪名,再次逮捕了李膺等一百余人,这些人都死在狱中他们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等,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禁锢,禁锢范围扩大到五服以内的亲属这是第二次“党锢” 这次党锢直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起义时才被解除建议解除禁锢的也是一个宦官,即中常侍吕强他怕受禁锢的人心怀不满,与张角等“合谋”,因之提出这一建议灵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下诏解除了“党锢”统治阶级内部的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在农民起义面前,暂告中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