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一方土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文题展示】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成吉思汗,无数风流人物无不为之倾倒土地,为何让人如此魂牵梦萦,是因为人们对她充满深情在你的心目中,土地是什么?请以“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像,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要求表达你的真实的看法,抒发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左右(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抄袭,不得套作D,【思路点拨】 1、确定范围,以小见大 关于土地的话题很宽泛,我们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等等,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动笔之前首先要确定写作范围,在之前班级活动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来写构思时,尽量不能为写土地而写土地,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另辟蹊径,赋予土地以特定的含义,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2、灵活表达,文采出众 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有时可以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可以几种方式熔为一炉。
具体写作时,可适当运用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3、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无论是写成抒情性的文章还是写成一首小诗,所表达出的情感要真诚情感是抒情性的文章或者诗歌的灵魂所在,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当你对这片土地充满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你自然就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感,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佳作展示一】 冬天的田野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向往着出去走走然而现今旅游业的过分繁荣,使得无论著名还是不著名的景点都是游人如织美丽的风景成为人的海洋,总让一些人怀着雅兴而来者败兴而归于是,在天空飘着绵绵细雨的一天,我走进了冬天的田野 冬天的田野,以它的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始的美田间阡陌只是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灰色划痕秋霜里颓败下来的庄稼茬规则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上,恬静而凄美我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沟渠的汩汩流水,目送纷飞,不止的鸟群,体会和感受到那里的乡亲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
他们总是给别人以温馨与善良,对自己则充满麻木和忍耐我虽不是田野上的一名耕耘者,但那种淡淡的挂念和感觉却时刻伴着我,在心底默默流动、叠加、淤积和沉淀它让不着边际的心找到了载体,让飘忽不定的情感得到了寄托,让凝滞固塞的思念得到了升华 在一块地里,我看见一位老农正用耧耙翻着脚下的泥土他弯着腰,认真地劳作着,空旷的土地使他看上去很小、很孤单而那位老农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这些,依然沉默着,不停地翻着泥土目睹这一场景,我突然想到很多文人墨客有关土地的诗文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今天,我们看到的田野的诗文,都已被十二分地诗化了,可那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文的笔忽略去了尽管有人也写出田野上生发的苦难,那咸涩的泪、红得如枫的血,然而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产生新的温馨的丰沃,也很少有人看到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许只是写在书本上,吟哦在孩子们的口中不是故弄玄虚或危言耸听,我们这些都市里生活的人在情感深处都潜伏着对以往或现时乡村的眷念和怜悯。
无论我们是去“卡拉OK”还是招手打“的”,我总觉得那些都是暂时的忘却与挥霍,一旦视角心灵被属于乡村的意象牵连,触景生情的相思便会顷刻间洋溢身心不是吗?我总觉得有一种呼唤和呐喊呼唤什么,呐喊什么,都装在我心里,却又解释不清总感觉这里面似乎有一种可称作“场”的神秘凝聚力,叫人久违之后每一念及,心中便会涌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的无边感慨站在冬天的田野之上,让一颗被挤碎了的心在这儿复原;在繁华中负重得久了,就到田野上来躺一躺,让灵魂在这里获得些许松弛和静养感受田野,就是感受纯粹如此,即便再一次回到都市的繁嚣和喧嚷中,也能获得精神与生命的双重回归而曾一度津津乐道的所谓“都市境界”“都市品位”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将会对它的浅薄作出某种无奈的批判,同时也为终日咀嚼身边琐碎的悲观而感到羞愧赏析: 冬天的田野是不出名的,一个久居都市的人却在这里得到心灵的感悟文章首先说明自己“走进冬天的田野”的原因,表明了和大多数人的不同审美观念,为后文的感情抒发奠定了基础接着描写田野以及田野上的人——农民,从而为下文的议论抒情打好基础后文的感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最后一段点出文章的主旨全文浑然一体,紧扣“土地”这一话题,却又赋予了土地以特殊的含义,综合运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诗味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