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为什么一轴晶光率体所有椭圆切面上都有No?二轴晶光率体任意切面上是否都有Nm?在哪些切面上才有Nm?( P15) 答:一轴晶光率体是以Ne 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体,所有斜交光轴的切面都与圆切面相交,因此,所有斜交光轴的椭圆切面的长、短半径中必有一个是主轴No (1)垂直光轴OA 切面( 2)垂直锐角等分线Bxa 切面( 3)垂直钝角等分线Bxo 切面( 4)垂直光轴面NgNp的斜交切面4、画出一轴晶正光性光率体和一轴晶负光性光率体垂直OA、平行 OA 、斜交 OA 切面的形态,指出各切面的双折射率 (详见 P15)5、画出二轴晶光率体垂直OA 、垂直 Bxa、垂直 Bxo、平行 OAP 切面的形态,指出各切面的双折射率,并在二轴 负晶平行OAP 切面上标出全部光率体要素见 P22)6、一轴晶正光性光率体放倒了是否能成为负光性光率体?反之,一轴负光性光率体竖直了是否能成为正光性光率体?为什么?不能一轴晶光率体的光轴与结晶轴c 轴方向一致,正、负光率体的倒放的同时改变了其光轴方向,所以错误第三章2、为什么镜下能看到晶体的轮廓?为什么有的矿物(如橄榄石)边缘明显,有的矿物(如石英)轮廓看不清楚? (P47)(1)矿物的边缘圈闭了矿物的范围,使矿物切面的轮廓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
2)薄片中矿物边缘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矿物折射率与树胶折射率的差值差值越大,边缘越粗黑,形态越明显;差值 越小,边缘越淡细,轮廓模糊不清10、 什么是闪突起?什么样的矿物具有闪突起?具有闪突起的晶体是否无论在任何切面都能见到闪突起?什么样的切面闪突起最明显?(P56 \57) 闪突起是旋转物台时,矿物(一般是无色矿物)切面的突起时高时低,发生闪动变化只有那些最大双折率较大,而且最大最小折射率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等级的折射率范围的矿物才有可能有闪突起2)不是垂直光轴切面无闪突起 ,平行 OA 或平行 OAP 的切面闪突起最明显12、合成金红石No=2.616, Ne=2.903,问平行OA 切面能否见到闪突起?为什么? 不能,金红石的双折率虽然很大,但是其最大最小折射率属于同一突起等级的折射率范围,故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故不会出线闪突起14、解理纹的可见度与哪些因素有关?(P57) (1) 矿物的解理性质(2)矿物的切面方向(3) N 矿与 N 胶的差值15、辉石和斜长石都有两组完全解理,在薄片中为什么辉石的解理纹容易看到,而斜长石的解理纹却难见到?(P58) (1)辉石的α临大于斜长石的α临。
(2)辉石的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差值较大,解理纹较粗黑而显目;而斜长石的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接近,解理纹细淡而不易被觉察出来16、角闪石的两组解理夹角为56° 和 124° ,为什么有的切面上两个方向解理纹,有的切面只有一个方向解理纹,而有的切面见不到解理纹?测量解理夹角应在什么切面上进行?解理纹的可见度与矿物的切面方向有关,切面方向不同,解理纹的清晰程度、宽度、组数都有可能不同当其切 面法线与解理纹的交角即α 大于解理纹可见临界角时,就看不到解理纹必须选择同时垂直两组解理面的切面进行测量21、多色性明显和吸收性强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没有必然联系,有的矿物多色性很明显,吸收性也很强,如普通角闪石;有的矿物多色性明显,但吸收性不强,紫苏辉石;有的矿物多色性不是很明显,但吸收性很强,如黑云母23、有色一轴晶矿物垂直OA 切面,平行OA 切面,斜交OA 切面的多色性吸收性有何区别?(P63) 当垂直 OA 切面时,观察到No 方向的颜色,无多色性当平行 OA 切面时, Ne 与 PP平行, 在 Ne 方向上振动的光波振幅最大,光强度最强,矿片上显示的是吸收Ne 方向振动的光波之后的颜色。
同理当No//PP 时, Ne 方向的振幅为零,矿片显示的是吸收No 方向振动的光波之后的颜色;当斜交 OA 切面则时矿片显示上述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颜色24、有色二轴晶矿物垂直OA 切面、平行OAP 切面、垂直Bxa 切面多色性和吸收性有何特征?(P64) 在垂直 OA 的切面上,观察到的是Nm 的颜色,无多色性在平行 OAP 切面上,多色性强:当Ng//PP 时,显示Ng 方向的颜色;当Np//PP 时,显示 Np 方向的颜色,当Np、Ng 与 PP 斜交时显示Np、 Ng 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色在垂直 Bxa 切面上,多色性取决于Ng、 Nm 与 PP 夹角27、某辉石Ng– Nm=0.003 , Nm-Np=0.010 ,Np//b ,Ng=浅绿色, Nm= 红棕色, Np=红黄色试求(1)晶系与光性符号;( 2)光轴面的结晶学方位和最大双折率;(3)垂直 Bxa 切面的结晶学方位及其多色性;(4)要看到红黄色应找何切面?该切面能看到几个方向的解理纹?斜方晶系, Ng– Nm Nm > Np)32、二轴晶负光性光率体垂直Bxo 的切面,其光率体椭园切面半径是 (参考答案: Nm、Np)33、光波入射非均质体矿物,不发生双折射的入射方向是。
(参考答案:光轴 )34、对于一轴晶矿物,当时为负光性 (参考答案: Ne Nm > Np;Ng Nm―Np 为负光性× )23、中级晶族的光性方位是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与晶体的三个结晶轴之一重合× )24、在岩石薄片中,矿物突起愈低,其折射率就愈小 × )25、矿物折射率与光波传播的速度紧密相关,因此光波在矿物中传播速度愈快,矿物折射率就愈大× )问答:1、 光波在均质体和非均质体中的传播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 参考答案:由于均质体的光学性质各个方向相同,而非均质体的光学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光波在均质体和非均质体中的传播特点是明显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光波在均质体中传播时,无论在任何方向振动,传播速度与折射率值不变而光波在非均质体中传播时,传播速度和折射率值随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2) 光波入射均质体发生单折射现象,不发生双折射也不改变入射光的振动性质入射光为自然光,折射光仍为自然光入射光为偏光,折射光仍为偏光因此,均质体只有一个折射率值而光波入射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以外,会改变其振动特点,分解成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条偏振光,也就是说要发生双折射。
因此,非均质体具有多个折射率值2、 观察二轴晶矿物多色性的明显程度应选择哪种切面?为什么 ?应如何测定 Ng 和 Np 的颜色 ? 参考答案: 1) 观察二轴晶矿物多色性的明显程度应选择平行光轴面的切面这种切面的光率体主轴分别为 Ng 和 Np,因而具有最大的双折射率值,也就可以看到最明显的多色性变化;2)要测定这种切面上 Ng 和 Np 的颜色,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 将待测的矿物颗粒置于视域中心,转动物台使其颜色最深 (或最浅 ),b) 加上上偏光镜 (此时矿物颗粒应为消光 ),并逆时针转动物台45o而使其处于45o位,此时代表最深 (或最浅)颜色的光率体主轴分布在一、三象限,c) 观察加上石膏试板或云母试板后,矿物干涉色级序的升降变化如果干涉色级序升高,则表明代表最深(或最浅 )颜色的光率体主轴为 Ng,反之则为 Np这样就可以确定Ng 和 Np 的颜色3、 什么是闪突起?在你实习过的透明矿物中那些矿物具有闪突起现象?参考答案: 1)在单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非均质体矿物颗粒的边缘、糙面及突起高低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就是闪突起; 2)在实习过的透明矿物中具有闪突起的矿物有方解石和白云母;3)它们闪突起变化规律分别为: 对于方解石,当其两组解理的锐角等分线平行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为正中突起,而当其两组解理的钝角等分线平行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则为负低突起;对于白云母, 当其一组极完全解理的解理缝平行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为正中突起,而当其一组极完全解理的解理缝垂直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则为正低突起。
4、 简述矿物系统鉴定的步骤、切面选择及主要的观察内容1)矿物的系统鉴定首先应该区分是均质体矿物还是非均质体矿物对于均质体,其各个方向切面为全消光, 且无干涉图 对于非均质体, 仅垂直光轴切面全消光, 其它则为四次消光, 且有干涉图然后再分别对均质体和非均质体加以鉴定对于均质体矿物只需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矿物的晶形、解理、突起等级和颜色等特征;对于非均质体矿物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鉴定:a) 在单偏光下观察晶形、解理、突起等级、闪突起、颜色、多色性、测定解理夹角等b) 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消光类型、双晶、延性符号及干涉色级序等 c) 选择一个垂直光轴的切面,在锥光镜下确定轴性测定光性符号如为有色矿物,在单偏光镜下观察 No 或 Nm 的颜色d) 选择一个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的切面,在正交偏光镜下测定最高干涉色级序、最大双折率和消光角的大小如为有色矿物,观察No、Ne 或 Ng、Np 等颜色写出多色性和吸收性公式系统测定光学性质后,查阅有关资料,定出矿物名称2)矿物的不同晶体光学性质的需要在不同定向切面上进行测定,对于多色性公式、 吸收性公式、双折射率及消光角等特征, 需要在平行光轴或光轴面的切面上测定、对于光性正负的确定需要在除平行光轴或光轴面的切面外的各种切面上进行、对于2V大小的测定则需要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进行。
垂直光轴切面特征: a) 有色矿物不显多色性、 b) 全消光、c) 锥光下显示一轴晶或二轴晶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切面特征:a) 多色性最明显、 b) 干涉级序最高、 c) 锥光下显示平行光轴或光轴面切面干涉图;其它方向的切面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切面之间3)主要的观察内容有:单偏光镜下包括矿物的晶态、解理、颜色及多色性、突起及闪突起等、正交偏光镜下包括干涉色级序、双晶类型、延性符号、双折射率大小、消光类型及消光角等、锥光镜下包括切面方向、轴性、光性及2V 大小等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一)1. 正交偏光间全消光的矿物颗粒一定是均质体()2. 正交偏光间出现“ 四明四暗 ” 现象的颗粒一定是非均质体()3. 正交偏光间某矿物所有切面都呈全消光,该矿物一定是均质体()4. 非均质体所有切面都可以见“ 四明四暗 ” 现象()5. 干涉色与单偏光镜下颜色的形成原理类似()6. 干涉色与光程差是一一对应的,只要干涉色颜色种类一样,则光程差一样()7. 灰色和黄色干涉色一定属于Ⅰ级干涉色()8. 蓝色和绿色干涉色至少是Ⅱ级或以上干涉色()9. 相邻色序对比,紫红对应的光程差一定小于蓝对应的光程差()10 . 同一级别内,紫红对应的光程差也一定小于蓝对应的光程差()11 . 同一薄片中,具有不同干涉色的颗粒,一定是不同种矿物()12 . 同一薄片中,具有相同干涉色的颗粒,一定是同一种矿物()13 . 每一种非均质体矿物,只有一种干涉色()14 . 每一种非均质体矿物,只有一种最高干涉色()15 . 具有最高干涉色的切面一定平行光轴()16 . 平行光轴的切面,一定具有最高干涉色()17 . 单偏光下具有闪突起的矿物颗粒,正交偏光下其干涉色一般比较高()18 . 石英为一轴晶,No =1.544, Ne=1.553 ,标准薄片厚度下,最高干涉色是Ⅰ级紫红()19 . 方解石为一轴晶,No=1.658, Ne=1.486 , 最高干涉色达到高级白()20 . 某二轴晶矿物,Ng=1.705, Nm=1.70, Np=1.693,垂直 Bxa 切面干涉色是灰色()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二)1. 补色法则中,光率体半径同名平行时,结果干涉色一定比矿片原来的高()2. 补色法则中,光率体半径异名平行时,结果干涉色一定比矿片原来的低()3. 某矿物颗粒干涉色为灰色,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 位变为蓝,另一个45° 位变为黄,干涉色都比原来的高,所以两个45° 位都是光率体半径同名平行()4. 某颗粒干涉色为灰色,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 位变为蓝,那另一个45° 位一定变为黄()5. 某颗粒加石膏试板后。